犹太人饮食标准(34网红)

"网红"郭洁瑞,美国犹太小伙,现在很红。

他在一个视频中介绍了:美国犹太人,在圣诞节都吃中餐,这是是传统。


犹太人饮食标准(34网红)(1)


为什么美国犹太人在圣诞节都吃中式食物成了传统呢?

我们来细细扒一扒。

犹太人不过圣诞节


对于犹太人,看官们可能了解,犹太教和基督教是两回事。

虽然同属闪米特人三教之一,更像是一个爹的俩儿子。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庆祝基督诞生。犹太人并不庆祝圣诞节。耶稣基督就是犹太人弄死的,因为啥就不说了,看"圣经"去。

而由于犹太教中没有圣诞节,他们通常在十二月底,庆祝光明节(Hanukkah,在有九支蜡烛的烛台上从中间开始每天点上一根蜡烛,直到九根都点满为止)。

但更为特别的是,作为住在美国的"异乡人",犹太人在圣诞节这天竟然都会到中式餐馆"胡吃海塞"一番。

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并不唯一的标准答案:在圣诞节只有中国人还开门营业。

中国人的勤劳和奋斗精神,啥节也不能耽误挣钱啊。意大利餐厅不可能在圣诞节还开门做生意吧?你不吃中餐吃什么?

其实,这个答案非常正确。

只是我们还可以,也应该,更深层的继续探究。

这现象背后的文化历史意义。对于许多美国犹太人来说,圣诞节基本上就是在左宗棠鸡、橙汁鸡、捞面、炒杂碎与馄饨汤中度过。

而他们童年时光,在圣诞节当天,有着共同的集体回忆。

大概都是冷天在中餐馆外,大排长龙等待用餐或外卖。一边不耐烦排队边,一边碎嘴咒骂这个寒冷的天气。

而这种记忆,和“圣诞节”当天吃中餐的传统,已经行之有年,超过一世纪之久。

虽然,任何人也没说这是犹太人的必须动作,也没有明文规定。

但是,人类社会是有惯性的。父辈的言传身教,再传给子孙辈,传着传着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


犹太人饮食标准(34网红)(2)


犹太人和华人都是非主流


对于那些中国老板来说,他们或许不在意这个传统从何而来。

但若要细究起来,这渊源不止有个中酸甜苦辣,更有着历史、社会与宗教上的意义。

或许大家有些了解,身为移民国家的美国,是由许多来自其他不同大陆或国家的移民们所组成。而这些移民在从祖国移民至美国的过程中,也将祖国的宗教信仰一同带至美国。

在各种文化不断交汇与揉合下,最后在美国的文化中,基督教成为主流的价值观之一。但并不是唯一。

也就是在不信仰基督教的其他移民中,最大的两个群体,就是犹太人中国移民了。(现在,不可描述教也许更多了)。

这两个群体,总是被美国信仰基督教的主流社会屏弃在外。

成为局外人的感受,最后不知怎地他俩也在逆境中一同寻求团结。

所以郭洁瑞说的没错,中式餐馆是圣诞节当日,几乎是唯一依旧营业的外食选择。

但是那总被当成"外人"的情绪,无形之中却将犹太族群和中国族群连接了起来。在经过时间的考量,中餐也成了在"圣诞日"犹太人的传统。


在 1880 年到 1925 年之间,由于沙皇俄国(苏联)与周边国家的不断施压下,总计有多达两百八十万名犹太人从东欧、南欧移民至美国避祸。其中纽约市的犹太人口从 1899 年到1910 年十一年间,就从 40 万人暴增到 100 万人。

几乎是当时纽约市的四分之一人口,等于每四个纽约市民就有一个是犹太人。

大多数的犹太人都居住在曼哈顿岛的下东区,与纽约内的中国城只有几步之遥。

早期的犹太裔和华裔,这两个群体其实具有相当多雷同之处。除了都强调教育, 积累财富的观念外,两者的文化中也都相当强调"吃"的重要性。更重要的,两者的食物某种程度上都代表了独特文化与历史。

1920 年代时,中式食物在纽约被视为具有异国情调又时尚的食物,也是“都市人”才懂享用的食物,若是和心仪对象约会时,多半犹太人都会喝上个几碗馄饨汤。

随着前几代移民逐渐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后代犹太后裔与华裔们,也纷纷离开下东区与中国城,各自飞向他处择木而栖了。

但是,“吃”的习惯保留了下来。

犹太人饮食标准(34网红)(3)


他乡故乡


中式食物就不用说了,天下随眼看去,比起丰富和多样性,恐怕无人能敌。

犹太的人,对于饮食的处理方式是出了名的严苛。不只对于屠宰方式有相当谨慎的规定,也禁止在调理肉类时添加奶制品。

但相信有些了解的读者,都知道犹太教这点和极少加入奶烹煮的中式(汉地)食物不谋而合。

其实,在美国饮食上占有相当重要影响力的意大利与拉美食物,在肉类调理上都会添加相当份量的奶制品。当犹太人不想总是吃传统犹太洁食( kosher )时,中餐也就成了意外的尝鲜选择。


犹太人饮食标准(34网红)(4)


甚至许多犹太人,还会自我催眠,自己是在吃传统犹太食物。

降低那在世上四千年迁徙,没有祖国的悲凉感,更重要的是也不会因此破坏那数千年来的饮食戒律。

开头提到犹太人和中国移民一样在美国都长时间饱受被视为"外来者"的对待。

而我们都知道,如果长久以来总是被主流社会排除,对于自身认同与社会互动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当整个美国主流社会和大众媒体都在用各种方式疲劳轰炸这个群体,这不美国!缺乏所谓的"美国性"(Americanness)。要想尽方法说服你"真正当一个美国人"。就是要跟大家一起信基督,一起过圣诞节。

而华人和犹太人,这两个群体就创造了属于他们的独特体验:这答案可以说,就是——创造属于自己的民族性。

其实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作为少数人,当我们因为自身独特之处不见容于主流社会时,千万不要因此就局限,甚至是急于否定自身。反而要反其道而行,更加珍惜自己的独特性。

大声说出:"我们不一样!"并创造属于自己的传统!


可想百年后?


作为例子,一方面犹太人保存了不过"圣诞"的民族性。可是另一方面,他们何尝不是在潜移默化间,又形成了,新的本不属于本民族的传统?

那些在中国本土过"圣诞节"的胡闹们,商家找借口促销,群众找借口热闹。

若真是中国本土基督徒也就罢了。往往不是。真不知道是热闹个什么劲。他们只是有"节"就过。

更好笑的是过"感恩节"的胡闹们。

好好去了解下所谓感恩节是怎么来的?五月花号是怎么回事?曾经美洲大陆上的几千万印第安人,今何在?

看字面意思过节,可以休矣。

中国节足够用,不用费神去外边找洋节。

身在他乡为异客的人,尚能保存自己的传统。保持民族的独立性。身在本土的人确堂而皇之的过起了"洋节",羞羞脸。


一个小故事


现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 Eleana Kagan 在就任之前,在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接受咨议时,就被一位参议员问到圣诞节都在哪边度过?

起初 Elena 还以为这是有陷阱的一题,正准备严肃回答,这可能对其犹太裔信仰带有挑衅的问题时,参议员表示就只是真的想知道她圣诞节在哪过而已。

她充满幽默感地回答:你知道的,就像一个好宝宝犹太人一样,我应该是在某间中式餐馆中度过。而其他参议员则插话表示因为在圣诞节没有其他餐馆营业。也有其他犹太人创作了这样的歌曲并拍成MV:〈Chinese food on Christmas〉。

而这首歌,全都是在笑话犹太人,在圣诞节吃中式餐……的新传统。


真心希望看官们重视中华传统的养成。国人当谨慎。

也许百年后,孩子们看见白胡子老头,不在叫寿星公公,叫圣诞老人了。


犹太人饮食标准(34网红)(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