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郑氏宗祠(浙江武义双门郑氏宗祠)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南部的柳城畲族镇,这里位于宣平东溪、西溪汇合处,距武义县城46公里。柳城古称鲍村,历史悠久,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环城种柳树,数年后柳树成荫为城垣,从此鲍村遂称柳城。

浙江诸暨郑氏宗祠(浙江武义双门郑氏宗祠)(1)

柳城郑氏落户定居由来已久,唐朝末年就有郑氏聚族而居,此后开始分枝散叶。目前在柳城镇的县后、县前、丰产三个村的村民多以郑姓为主,柳城的三郑总祖为同一个,居北者曰双门,居西者曰午溪,惟居城南者曰尚义。柳城县后的郑氏称“双门郑”,是桓的第六十五世孙诚之,即为县后“双门郑氏”之始祖。“双门郑氏”与“午溪郑氏”同为唐宪宗朝宰相郑絪(世称南相)的后代。

浙江诸暨郑氏宗祠(浙江武义双门郑氏宗祠)(2)

浙江诸暨郑氏宗祠(浙江武义双门郑氏宗祠)(3)

据《郑氏族谱》记载:诚之公(九四一 – 一〇〇六),字道原,行忠八,为宣平县后“双门”郑氏始祖。为宋时擢授讲议司官,迁宣议大夫,夫人全氏诰封二品夫人。升授未几,致政隐遁。爱玩山水,精述地理。光风霁月,襟怀洒落。当时人见其:“有山林之志,则以为有仙道气也。”

浙江诸暨郑氏宗祠(浙江武义双门郑氏宗祠)(4)

睿公,字汝徹,行千四。始祖诚之公之三孙,登宋真宗朝进士第,资禀纯粹,克养有道;宽而有制,和而不流。孝悌通于神明,忠诚贯于金石。有经天纬地之才,有制礼作乐之具,升授中书门下内省长史,同授御仗司副都督兼东宫太子左卫率,御林军节制等职,遏制刘后奸党作乱,夹辅仁宗即位。继后入相秉政,仁宗皇帝念其功勋卓著,遂封侯爵。至华年七十五离政致仕。

浙江诸暨郑氏宗祠(浙江武义双门郑氏宗祠)(5)

通公,字宏达,登宋仁宗进士第。言必忠信,动遵礼法。学则博古通今,德则并仓美实。儒者之高俊,圣世之良弼。与叔睿公同登进士第,因此赐扁“叔侄同登”。宋仁宗时升授广西参议官,爱民如子,苛政不施;清慎廉谨,勤于王事。士民悦服,时人咸赞;二疏比迹,二谢于齐。同叔睿公齐致仕,双双衣锦还乡,荣归故里。寿六十七。

浙江诸暨郑氏宗祠(浙江武义双门郑氏宗祠)(6)

睿公、通公叔侄同登进士榜,荣归故里,由御赐敕建双桂门牌坊于集宁里。宋仁宗御赠诗一首:“御赐汝徹睿公宏达通公叔侄荣归故乡诗”,并赠御赐睿公通公荣归故里“双门郑氏”额匾一块。

袖手长才世路轻,爱闲那肯鬻荣名。

挂冠便欲辞丹阙,策杖还归老故城;

适志不怀三仕喜,传家惟有十分情。

林间佳趣真恬退,好向廉泉自濯缨。

浙江诸暨郑氏宗祠(浙江武义双门郑氏宗祠)(7)

浙江诸暨郑氏宗祠(浙江武义双门郑氏宗祠)(8)

浙江诸暨郑氏宗祠(浙江武义双门郑氏宗祠)(9)

“双门郑氏”时刻谨记家规家训,从始迁祖传至今时已31代,出仕子弟众多,但均未有因贪污受贿而被处分的,这正是家规十六条中“廉”训的高度体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