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体育项目篮球考试有几个项目(官方发布中考体育项目训练指导)

球类运动是初中生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中学习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内容。

通过球类项目学习和锻炼有利于掌握有关项目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战术,可以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对于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和团结合作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球类运动项目除了锻炼身体的价值大以外,还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特长,以及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促进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备注:201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球类项目:足球运球、篮球运球、排球垫球的考试用球,以洪考院中字[2018]1号文件规定的用球为准。

中考体育项目篮球考试有几个项目(官方发布中考体育项目训练指导)(1)

一、足球

1、足球运球的技术要领

脚背外侧运球:跑动时身体自然放松,上体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步幅要小些。运球脚提起时,膝关节弯屈,脚跟提起,脚尖稍内转,在迈步前伸脚着地前,用脚背外侧向前侧推拨球,球向前侧曲线或弧线运行。

脚背内侧运球:跑动时身体自然放松,上体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步幅要小些。运球脚提起时,膝关节弯屈,脚跟提起,脚尖稍外转,在迈步前伸脚着地前,用脚背内侧向前侧推拨球,球向前侧曲线或弧线运行。

2、足球运球的技巧

(1)首先熟悉球性,先带球散步,让球能跟着你走,再带球慢跑,能把球带上,但不能离开脚的控制,接着学会内脚侧运球和外脚侧运球,左右脚交替运球。

(2)绕杆练习,尽量让球绕着杆边过,让球以最短的路线运行。杆距离5-6米,熟悉一段时间后杆距离减为2-3米。注意:绕杆变向之前的推球不能太大,用内脚侧运球和外脚侧运球,推球变向,向左用左脚、向右用右脚。带球频率要快,推球不能离开脚太大。否则会失控。

(3)狠抓基本功,例如拖拉球练习、还有对墙内脚侧和外脚侧推球练习等。

3、足球运球的训练方法

(1)支撑脚后蹬:踏地后蹬的目的,一是推动人体重心前移;二是支撑身体平衡使运球脚能离地提起完成推拨球动作。支撑脚尽量缩短支撑时间,积极后蹬前摆,可以加快跑动速度。

(2)运球脚触球:前摆触球的目的,一是给球作用力使球产生位移;二是不断调节触球力量、部位、方向和触球时间,更好地控制运救路线,协调其与跑运速度的关系。

(3)脚背外侧运球:跑动时身体自然放松,上体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步幅要小些。运球脚提起时,膝关节弯屈,脚跟提起,脚尖稍内转,在迈步前伸脚着地前,用脚背外侧向前侧推拨球,球向前侧曲线或弧线运行。

(4)脚背内侧运球:跑动时身体自然放松,上体稍前倾,两臂自然摆动,步幅要小些。运球脚提起时,膝关节弯屈,脚跟提起,脚尖稍外转,在迈步前伸脚着地前,用脚背内侧向前侧推拨球,球向前侧曲线或弧线运行。

各训练方法的组次根椐自已的能力进行练习。

4、注意事项

出发时抢跑、漏绕标志杆、碰倒标志杆、故意手球、未按要求完成全程路线等。

绕杆变向之前的推球不能太大,推球变向时,向左用左脚、向右用右脚。带球频率要快,推球不能离开脚太大。否则会失控。

足球是初三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选考项目,是考查学生以脚支配球为主的项目,无论是练习过的,还是初练者,只要根据自己的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科学选择和练习,就能取得理想成绩。

二、篮球

1、篮球运球的技术要领

持球在原地或移动中,用手连续拍按和迎引从地面反弹起来的球叫篮球运球。运篮球时用手掌的边缘触球,手掌心不能触球;发力时,手指、手腕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运球时身体重心要低,腰要直;非运球手、臂抬起保护球。

2、篮球运球的技巧

(1)原地运球:原地运球是行进间运球的基础,掌握正确的运球方法是关键。

(2)运球急起急停:急停时,重心下降,手按拍球的正前方,起动时用力蹬地,按拍球的后上方。要停得稳,起动快。

(3)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从防守人或者障碍右侧突破时,先向其左侧运球,然后向右侧变向,变向时,右手按拍球的右后上方,把球从自己的右侧拍到左侧前方,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上体左转,用肩保护球然后换手运球,加速前进。

3、篮球训练方法

(1)首先要训练的是手对球的感觉,也叫做球感。只有了解了球的弹性,重量等才能刚好的控制球。双手相互传球练习,双手放在胸前,用手指部分来回的进行传球训练。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动作,这是最简单和快速的培养手对球的初步感觉的方法。

(2)当有一定的手感时,接下来就要实际的进行运球练习了。原地运球练习开始,身体做一个向前跨步的动作,重心放在腰间上半身微微向前,然后两只手轮流交换进行训练,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不要低头看球。

(3)摆球练习,两脚伸开稍稍比肩宽,弯腰、左右手交替运球做左右摆动动作,就如摆钟一般。这一训练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放慢速度来练习,等熟练了球性慢慢加快速度和降低运球的高度。做好这一训练对于以后快速运球有很大的帮助。

(4)绕8字运球练习,同样也是双脚展开比肩稍宽,放低重心,先以右手开始运球为例,右手运球,球弹左边,然后左手接住球运球,球弹起到右边,接着右手接球反复做这一动作。放慢速度来练习,等熟练了球性慢慢加快速度和降低运球的高度。

各训练方法的组次根椐自已的能力进行练习。

4、注意事项

(1)换手时球离球距离过近或者过远,拍球的部位不正确。

(2)换手后没有及时跨步侧身,造成失误。

(3)练习时强调体前变向的距离、按拍球的正确部位、速度。

(4)加强运球基本功练习,根据球的走行方向,正确按拍球的不同部位,反复练习推、拉、变向的运球。

(5)运球动作与脚步要协调配合,运球的落点和用力在小要适当。左右手运球、高低运球、快慢运球在练习中交替进行,以提高运球能力。

篮球的技术动作是由人体的基本活动跑、运、跳、投所组成的。能提高和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更能促进学生上下肢、骨骼、肌肉、内脏功能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发展。

要根据自己的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来选择,以合理而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择和练习,就能取得理想成绩。

三、排球

1、 排球垫球技术要领

垫球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垫球是用前臂从球的下部,利用来球的反弹力向上击球的技术动作,它在比赛中运用于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有时也用来处理球.是排球基本技术之一。

2、排球垫球的技巧

(1)垫击固定球:两人一组,一人持球固定在小腹前高度,另一人从准备姿势开始,做垫击动作,但不将球垫出,只体会击球的动作。击球手型和触球部位要正确,注意全身协调用力。

(2)垫击抛来球:两人一组一抛一垫。球要抛准,尽量固定抛球的高度、速度及落点,原地正面垫球的动作将球垫回。当初步学会垫球动作后,再逐渐加大难度,适当将球抛在练习人的前后、左右,要求练习者移动后仍作正面垫球。

(3)对垫:先练习原地对垫,再练习移动对垫,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但要求在上述练习中,都必须采用正面垫球。

3、排球垫球的训练方法

(1)手臂放球法:练习者做好准备姿势后用双手互握的手指拨球,让球沿手腕向前小臂方向滚动,待球滚动到手腕上5—10厘米的前小臂处停止,同时双臂夹紧上拉,双手互握手腕下压,做成垫球的静止动作30秒钟。

(2)自抛自垫法:练习者做好准备姿势后把球上抛,迅速含胸,夹臂,挺肘,双手互握手腕下压,待球下落,进行垫球。这时手臂要抬平些,使球直上直下,垫发球高度为头上1米左右。

(3)拍手垫球法:同“自抛自垫”练习,增加每垫一球后必须拍一次手再垫球,也可拍二到三次手后再垫球。

(4)高低垫球法:练习者自抛自垫一高一低球的练习,低球在头上1米左右,高球在头上2米左右。

(5)对墙垫球法:练习者离墙2米左右,下蹲,双手持球抛向墙面,当球触击墙面反弹回来,迅速将球再次垫击,如此反复进行练习。

各训练方法的组次根椐自已的能力进行练习。

4、注意事项

(1)应做好准备姿势,降低重心

(2)用垫固定球纠正两臂不并拢的击球

(3)做徒手模仿动作或垫固定球练习

(4)采用连续自垫、对墙自垫改进用力过大问题

(5)采用垫低球办法纠正击球点过高问题

排球运动,可以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人体机能,增进身体健康,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发育,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判断力、分析力、以及应变能力,对于生活和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根据自己的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来选择,以合理而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择和练习,就能取得理想成绩。

小豹有话说:

为了帮助您的孩子能在中考体育考试中获得更加理想的成绩,考试之前和当天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告之与您。

1、提高对体育考试意义的认识,掌握应试项目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充分发挥运动水平。

2、要注意考试前的身体状况,保证不带病、不带伤参加考试,避免出现伤害事故。积极配合学校的学生身体情况调查或主动向学校反映病情,不隐瞒病史,听取学校意见或建议到县区级或二级以上医院进行身体检查。若参加耐力跑项目,接受学校意见或建议购买“学平险”或“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3、合理进行考前运动训练,预防运动创伤。

4、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5、注意饮食卫生和安全,适当补充水份。不宜空腹或过饱参加体育考试。

6、赴考场途中要注意交通安全。

7、穿着合适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参加考试。考生不允许穿钉鞋参加考试。

8、做好考前准备运动和考后放松运动。

9、考试期间,考生受伤或临时出现身体不适(如发热、腹泻、恶心、呕吐、头晕、胸闷、胸痛等),不要勉强、不能隐瞒,应及时主动向考场工作人员或学校带队教师报告,并提出缓考或免考申请。

10、考试跳绳及用球均由考试院统一提供,考生不必自带考试跳绳或用球。如遇雨天,考试时间调整,请据此关心您孩子的考试安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