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年轻的时候的经历(郭德纲小时候学相声那点事儿)

德云社20周年大庆刚刚结束,演艺圈的腕儿来了不少。

冯小刚、徐帆、孟非、汪峰、潘长江及女儿潘阳,宋丹丹,张国立,马东,高晓松,管虎两口子,李咏哈文夫妇,开心麻花沈腾,王宁,艾伦,贾玲,佳佳,沙溢,胡可,陈鲁豫,沙宝亮,宁静,黄妈……

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都来了。

当然,姜昆没来。

郭德纲刚去北京说相声那会儿,一定想不到德云社会有今天。

都看到了人前显贵,看不到背后血泪。

小时候好相声,学相声的郭德纲,想过有今天吗?

郭德纲是天津红桥区人,爸爸是警察,妈妈是教师。

郭德纲年轻的时候的经历(郭德纲小时候学相声那点事儿)(1)

小时候没这么胖,瞅着眉清目秀的。

家里没什么搞曲艺的,怎么还好上这个了呢。原来,郭德纲小时候父亲的片区内有一个红桥俱乐部,父母都去上班,便把他放在这个俱乐部的剧场内。

剧场里自然有各种演出啊,郭德纲是有什么看什么。天津人好戏曲曲艺,他就总跟着哼哼京戏。他还记得当时最感兴趣的是京剧《秦香莲》里“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后来还买过《秦香莲》的小人书,上面是剧照,下面是唱词,郭德纲便常照着那底下的唱词儿唱。

郭德纲8岁时,认识了一个叫小五的朋友。这个小五的爸爸是说评书的,叫高庆海。据说高先生第一次见到郭德纲就很喜欢他,说他面相极好,是“上人见喜”。

那时候学艺是老式的。每天早晨爸爸骑着自行车带他去高先生家,后来大了点,就自己骑自行车去。郭德纲去得早,老师起得晚,到了高家,先生和小五还在睡觉,郭德纲就自己在屋里找活干,等收拾差不多了,师傅也起来了。

对郭德纲,高先生赞不绝口。

学评书开蒙用的是一段传统相声——《五行诗》。不是光说不练,师傅还要求郭德纲要有表情和身段,还得配上动作。

传授五行诗时,师傅说过“这活呀,使出来就是山崩地裂!”郭德纲虽然一直不明白,但还是把这活打磨的很熟悉。后来又学了一个相声《戏迷游街》,在此之后开始教评书《三侠剑》里“镖打秦天豹”一段。这算正式练评书了。

在学评书的时候,爸爸觉得郭德纲对相声有兴趣,托朋友将儿子介绍给了相声大家常宝霆。他时他在常先生面前表演了一段自学的《天王庙》。当时常先生告诉他,“小子,你记住了,学相声最主要的有三点:天赋,兴趣,刻苦,缺一不可。”

这句话对郭德纲影响很大,后来他教徒弟时,总提到这句话。

不过常宝霆是相声名家,事太多。不能老去求教,有人就给郭德纲介绍了常宝霆的弟弟,九爷常宝丰。当时还不到40岁。他家住天津的体院北,从家里过去,路上大约要用一个小时。第一天去上课时,常九爷让夫人拿出来6本书,那是当时沈阳出版的六本传统相声文本,也就是现在相声爱好者都知道的四大本儿。

这套材料当时是内部资料,外面根本买不到,郭德纲一见如获至宝,就一本一本从常先生家往外借,拿回家再一本一本地抄,直到把六本全部抄完。

常九爷给郭德纲开蒙的是《八扇屏》。他先是给郭德纲一个册子,让郭德纲回家背词儿去。等到词儿背好了,就去常九爷家,一句一句的对词儿,先生随时给他纠正错误。

学了几年,郭德纲开始在公园的露天场地中开始说相声,当时的他,还不显山不露水。

肯定想不到德云社今天的繁荣,那时还没德云社呢。

再大一点,进了天津市曲艺团的青年队,和陶大为搭档,再后来,到1988年,还去了北京全总文工团,说了一段也没留下。再到1992年,郭德纲又回天津说相声。

不得志,决定进京。

“当时,我自己想,我会说相声、说书、写东西、唱京戏、唱梆子、唱评戏——就凭着这几样,到了北京我能养活我自个儿,我饿不死。我有这个自信。我也仔细分析过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走红的那些说相声的笑星、腕儿,我挨个看——这个这点不如我,这个这点我比他强……挨个分析了一遍之后,我说,成,他们捆到一块也不如我。我要去的话,哪怕在北京头破血流、折条腿,回来之后,这辈子我不冤。我如果不去的话,在天津找个工作,一个月挣这么一千块钱、八百块钱,娶个媳妇生个孩子,等到我八十了,打开电视,我只能跟孩子说,瞧见没有,上边这孙子当初还不如我呢,我要去他强。那时候,我孙子得问我:你早干嘛去了?——这是支撑我的一大信念,不成我也得去试试。”

郭德纲自己这么说。

再往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大家听听这个相声,感受一下郭德纲的不容易。郭德纲被封了很久的段子,就因为这个,被相声界集体围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