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隋说画家作品欣赏(小隋说画画家鲁石)

小隋说画家作品欣赏(小隋说画画家鲁石)(1)

“穷人家的孩子,能够长大成人,在社会上出头的,真是难若登天。我是穷窝子里长大的,到老总算有了一点微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在《白石老人自述》中写下了这样几句话,读来真切感人。像这样穷苦的生活经历,年过八旬的画家鲁石也一定是不陌生的。

鲁石的家乡在山东郓城的一个偏远乡村,出生那年正好赶上了“七七事变”的爆发,在战争阴霾的笼罩下,农人生活的困苦和艰难程度可想而知。饥饿、恐惧、逃亡、生存、希望……鲁石在动荡的时局下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

鲁石家里人口很多,一共兄妹六人,父母主要依靠种地维持生计。作为家中的老大,他除了平时的学习,农忙时节还要帮忙收麦、犁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有一次,为了不耽误考试,他一早割完了家里的三亩麦子,接着又步行十里地,才赶到了考场。艰难的环境,让鲁石对乡村生活的不易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

山东不仅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而且有着浓重的忠孝礼义观念。在我对山东老家二十年前的记忆中,农村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主要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读书,二是当兵。不管是哪种选择,无非都是为了能够走出村子,去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老家的这种现象不知起于何时,但很多年轻人的前途确实是因此而改变。

或许是受一方水土的影响,鲁石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在十八岁的时候,他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航校,毕业后入伍空军。对军人这一身份,他非常看重,尽职尽责,曾多次驾机执行对空防御任务。但很可惜的是,因为负伤,他的军人生涯没有能够继续。借此机缘巧合,他于1961年南下杭州学艺,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的一名学生。

鲁石的绘画学习主要是在杭州完成的。从部队转业退伍后,鲁石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入学考试,他的应考作品《春姑娘来迟了》描绘了一个在云中扎着羊角辫、拿着花洒的小姑娘为田地洒雨抗旱的场景。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先生看到后,非常的喜欢,认为画作虽略显稚嫩,却极具想象力。也正是因为这幅画作,鲁石得以与艺术结缘,并与潘天寿先生相识相知。

潘天寿先生很喜欢这位有天赋、有悟性的山东学生。初到杭州,鲁石在饮食上有很多的不适应。细心的潘先生经常让自己的夫人蒸上一锅馒头,邀请鲁石和班里的其他学生到家里吃饭。在南菜、北味及四方乡音的交织下,学生们听潘先生谈艺术、聊人生,想来也是一幅温馨而又幸福的图画场景。

鲁石受潘先生影响颇深。作为十九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潘先生的人品、画品众所皆知。他低调、勤奋,是位能为学生授业解惑,又有学者气的真君子、大画家。在鲁石的印象中,潘先生的生活很简单。除了教学,他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呆在自己的画室中研究艺术。他经常教导学生堂堂正正做人,认真搞好创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对名利的追逐上。潘先生身体力行的为人治学之道,鲁石都记在了心里。一直以来,他坚持走正道,走大道,用平常心去乐观的生活,严谨的创作。这样的心态,又影响了他的子女和学生们。遇名师,得真传,在鲁石的身上有着很好的体现。

鲁石的绘画起点高,路子正。学艺期间,鲁石曾先后得到潘天寿、诸乐三、吴茀之、陆抑非、李苦禅、吴作人、赖少奇等诸位先生的亲授或指点,这很好的帮助他理解了笔墨、图式、设色等问题。他的创作以大写意花鸟画为主,作品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有大笔墨、大气象、大境界。创作时,他偏爱大笔创作,笔墨雄强,有正大之气,这与他本身的性情应有着很大的关系。鲁石的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对于传统,鲁石常常讲到“要为我所用”。这种数十年的思考与实践,让他在“既重笔墨又重章法”的追求中,做到了大局有气势,细部有笔墨,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鲁石画作中的内容很多。梅、兰、竹、菊、荷等均有涉及。这些都是他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题材。因为熟悉,他可以胸有成竹的大胆落笔直书,笔笔清楚的勾勒物象。在水、色、墨的书写晕染中,画面呈现出的效果绚烂强烈,苍苍郁郁。无论是大画或者小画,均呈现出水墨淋漓,墨气萦绕,生机勃勃的气象。鲁石这些兼具北方画派粗犷豪爽和南方画派细腻精致的作品,曾得到了画坛上诸位大家的肯定。李苦禅先生说:“鲁石的画,墨气好,有扎实的基本功,正统国画也”。赖少奇先生也赞叹道:“鲁石的画很有大家风范”。吴作人先生说:“看鲁石作画是一种享受,其神、其韵、其境确非一般。”

小隋说画家作品欣赏(小隋说画画家鲁石)(2)

从山东到浙江,从参军到学艺。一南一北的水土滋养,一文一武的精神熏陶,鲁石将这些人生经历融入到作品中,一直沿着大道、正道去创作。2019年,他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了一次“大道绘心”的个展,展览主题由他自己确定,现场的两百余位朋友近路离感受到了鲁石的学艺之道、为人之道。

鲁石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去年十月,鲁石回到母校郓城一中,为家乡捐赠价值200余万元图书和书画作品,“鲁石图书馆”同时揭牌。在这些图书中,除了日常学习类的,鲁石专门增加了军事和军史方面的书籍,他希望孩子们在学习中能够多关心国防和军队建设。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相比于治国安邦的道、德、仁,艺只能游戏而为之。有人因此讲到,艺当为小道之属。但子夏又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鲁石对此是有深刻理解的,多年来,他不仅优游于艺术之中,而且用自己的赤子之心践行着着育人、感恩、爱国的“可观”之道。

鲁石原名是杜广廉。“鲁石”是他陪同刘海粟先生在山东写生的时候,同行好友触景生情,见一块奇美的泰山石偶然赠名,他一直沿用至今。数十年过去了,那块泰山石在经历风风雨雨的洗刷之后,应该更加壮美,更有玉石之质了。

隋永刚(北京商报《典藏艺术周刊》主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