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强省建设(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制造强省)

加快推进强省建设(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制造强省)(1)

广东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推动制造强省建设取得新成就。图为小鹏汽车车间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加快推进强省建设(实施六大工程建设制造强省)(2)

广东工业发挥“压舱石”作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图为航空工业通飞AG600水陆两栖飞机总装生产线。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广州番禺,广汽新能源工厂生产线,AGV无人小车在车间内自动运送物料。100公里之外的肇庆四会,小鹏汽车智能科技产业园,冲压件成品被机器人搬送系统自动传送至焊装车间。

今年一季度,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5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9%、工业投资增长34.8%,广东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成效显著。

制造业强,则经济强。

牢记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 1 9”工作部署,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在全国前列,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建设取得新成就。

●南方日报记者 彭琳 许宁宁

通讯员 粤工兴

工业稳增长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4月26日11时,随着动力中心超高压燃气锅炉点火的一次成功,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迎来整个项目投产试车的首个重要节点,拉开项目建成投产的新序幕。

广东狠抓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包括揭阳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惠州中海壳牌三期乙烯项目、湛江巴斯夫一体化等在内的大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广东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经济转型升级等各种严峻挑战,充分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我省有关地市连续获得“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的国务院督查激励表扬。2021年,广东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回升至33.3%。

5年来,规上工业企业数、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汽车产量、工业机器人产量、4K电视产量,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5G基站数、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总数、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总数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

5年来,工业投资突破1万亿元,全国排名第四位,较2017年前进3位,为近15年来全国排名最高位次,累计推动超4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提质升级。

5年来,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41家、绿色设计产品871种。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0.51吨标煤/万元,约为全国工业能耗强度的一半。

5年来,工业区域协调发展,累计布局建设95个省产业园,入园企业数量达到8400家,贡献了粤东粤西粤北四成以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广东工业显示强大韧性。

一批“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粤芯半导体二期、华星光电T9等一批“链主”企业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批重点产业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的产业链生态:以比亚迪、小鹏汽车、广汽为代表的广东车企加快抢占造车“新版图”,初步建立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广东工业充分发挥“压舱石”作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迈向中高端 7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产值超万亿

广州黄埔永和翟洞开发区,TCL华星G8.6代氧化物半导体显示面板生产线正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2022年四季度实现投产,将有望成为全球首条面向Micro LED的氧化物面板生产线。

发展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是广东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高起点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一道缩影。

2019年11月,全省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前瞻部署制造业“六大工程”。次年,广东宣布高起点培育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再次吹响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5年来,广东制造业加速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截至2021年,20个产业集群增加值占GDP近四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产业集群产值超万亿元。其中,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全年营业收入达4.56万亿元,规模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

——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稳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实现增加值43262.03亿元,占GDP比重34.8%,增速7.3%与GDP基本同步,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

其中,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5个产业集群,约占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的44%,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3.2%、9.4%、9.3%、13.1%、8.2%,均高于GDP增速。

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89.6%,充电桩增长119%。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现质的飞跃。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增加值5807.94亿元,同比增长16.6%,增幅高于全省GDP增速8.6个百分点,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

其中,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前沿新材料等2个集群增长势头迅猛,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2.7%、35.7%。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3个集群呈现高速增长,增加值增速均超过20%。

“芯片制程材料是芯片制造的基础,对于实现芯片材料本土化生产非常关键。”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陈卫表示。

广东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全链条构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去年,广东推动成立投资规模均超百亿元的三大产业集团,设立总规模超千亿的6只投资基金,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创新谋发展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走进美的厨热事业部顺德工厂:车间一排排机器人手臂整齐划一,高效作业;AI视觉替代人工质检,工人远程轻松操作……广东首座5G全连接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由美的、联通、华为三方携手打造。

“工厂共规划了55个场景,现在11个场景已落地。未来5G全连接后,每年能节省成本数千万元。”美的集团厨热事业部顺德工厂总经理乌守保说。

数字变革正在全省各地上演,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早在2018年3月,广东率先出台《深化“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2021年6月,《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发布。同年9月,《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实施,同时启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的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建设,明确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时间表”“责任书”“路线图”。

——相关数字产业竞争力不断加强。培育壮大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推动广州、深圳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广东成为拥有2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唯一省份。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广东路径”。抓紧突破前沿技术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在新一代人工智能、4K/8K超高清视频等领域实施重大、重点专项,加快创新中心、省实验室等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建设。

——数字战“疫”成效明显。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在疫情防控溯源、物资调度保障、复工复产复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在线教育等“无接触”经济业态蓬勃发展。

5年来,广东把数字经济作为引领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数字化转型效果初步显现:累计推动超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6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累计建成5G基站17万座,5G基站数和用户数均居全国第一;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均居全国首位……

据有关智库机构测算,当前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近一半,规模为全国第一,广州和深圳位于我国城市数字经济竞争力第一梯队。

美好蓝图

到2025年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

按照《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到2025年,全省制造强省建设迈上重要台阶,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部分领域取得战略性领先优势,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

规模实力将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

集聚全球创新要素。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3%,规模以上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23万件。

质量效率发展取得新提升。加快实现“广东产品”向“广东品牌”转变。到2025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超过94%。

“两化”融合发展形成新优势。全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

绿色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十四五”时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额的比重在35%以上。

展望未来,如何发力?

稳中求进,广东将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重点领域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增强。到2025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6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万亿元,家电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9万亿元,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

创新引领,广东将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广东将保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加快部分重点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换道超车、并跑领跑发展。到2025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年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

亲历者说

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

制造强省建设

取得扎实新成效

“广东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涂高坤表示,5年来,广东奋力谱写制造强省、网络强省、数字经济强省建设新篇章,为稳定全省宏观经济大盘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南方日报:广东5年来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进步?

涂高坤:我省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全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印发实施《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1 20”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文件,建立“链长制”高起点培育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制造强省建设取得扎实新成效。202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5万亿元,继续居全国第一,约占全国八分之一。

主要进步为:一是深入实施“强核工程”,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大力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和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取得重大进展。二是深入实施“立柱工程”,制造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20个集群增加值约占GDP近四成。三是深入实施“强链工程”,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全面提高。四是深入实施“优化布局工程”,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五是深入实施“品质工程”,培育40家企业成为“全国质量标杆”。六是深入实施“培土工程”,资源要素供给水平大幅提升。

南方日报:5年来,广东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如何持续创新?

涂高坤:我省坚持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近5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累计投入超万亿元,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上持续发力,累计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6家,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在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上持续发力,形成“省市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格局;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持续发力,大力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推动成立投资规模均超百亿元的湾区半导体、广大融智、智能传感器等三大产业集团和总投资规模达千亿元的六大产业基金,支持广州、深圳、珠海等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集聚区,加快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南方日报:广东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如何激发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活力?

涂高坤:我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省民营经济单位数从872万户增加到1476万户,是2016年底的1.7倍。目前,我省民营经济单位数、增加值、进出口总额、上缴税收保持全国第一。5年来共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万家;全省5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80%。

五年掠影

●工业“压舱石”作用明显

2021年,广东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5万亿元,蝉联全国第一。

规上工业企业突破6万家,高居全国第一,比2017年增加超万家;累计推动超4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战略性产业集群表现亮眼

截至2021年,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3262.03亿元,占GDP比重34.8%。

截至2021年,广东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5807.94亿元,同比增长16.6%,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做强做优

2017年至2021年,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由3.13万亿元提升至4.56万亿元,规模连续31年居全国第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