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大语文改革(孩子越来越学不明白语文了)

刚刚结束今天的工作,今天整理了各个年级的文言文古诗词(按我自己的教学思路)。因为是应试教育,我把文言文材料上的注解统一按照本地区教材做了修正(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等注解不一致),本地区考试严格按照书上注解给分。举个例子,我同学女儿,悲伤地找到我,说“甚”的解释,她写了“十分”,答案是“很,非常。”结果她被判错。我非常清楚判卷老师心情,初一期中考试,杀杀她们气焰,让孩子收下浮躁之心,好好背书。但,彻底抹杀了孩子对语文的热情。

怎样看待大语文改革(孩子越来越学不明白语文了)(1)

文言文翻译要求一字不差,全要和教材注解一致。我在思考,我们的教育是要教出一群背书机器吗?“文言文”,这个名字在古人心中是很神圣的,他们要把落在纸上的语言美化出来,所以简洁,所以文字流出叮咚的音乐之美来。我们翻译,为什么要千篇一律?为什么不能有个性发挥?我内心好期待孩子翻译出来的文字意境优美,别一番风味,

怎样看待大语文改革(孩子越来越学不明白语文了)(2)

但考试,只允许写书上人家嚼完的。不要怪现在孩子自己写不出好作品来,他们的心头是座山,是各种小心翼翼。

我喜欢汉字之美,不单是书法,更是含蓄之美。

怎样看待大语文改革(孩子越来越学不明白语文了)(3)

古诗还有个名字叫诗歌,古人做歌而唱的。我个人尤喜写诗,深知翻译古诗的大多不懂诗,而考试中古诗有的地方还需要做细致翻译,这就破碎了诗的意境之美。为应试,每首诗都要拆得七零八落,细解每词意思。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上面的教辅上让大家背的解释是“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厢房的床上。”怎样的操作能完成如此大变活人?孩子是不是让他们教傻了?

写诗是有情感要传递,比如我一身才气无处施展,比如我望穿秋水,他依旧不归,然后借眼前或想像(事实大部分是想像)的风景,主要是眼前之景很难恰好表达心中之情。所以,今人费力去猜“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哪座山哪条河考证清清楚楚,居然客路是他的下一个行程目标都一清二楚,千年前的人的故事,估计魂都记不得来。但思念家乡是一定的。

怎样看待大语文改革(孩子越来越学不明白语文了)(4)

为什么要这样说?古人写诗和今人说话讲求主谓宾是不一样的,古文字是音乐图画之美。词语画出一幅画,词语是按照节律之美排布的,所以诗歌的文字是跳跃的音符,不加音乐,读起来依旧是琅琅之音。所以,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柔媚的战友情;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暖心的手足情;有“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洗尽铅华,从此以后,日暮天涯。”

为什么要解诗,这样的句子出来,有谁能不懂,为什么要用苍白的语言去重新说一遍?我倒愿,让有兴趣的孩子,摩写一首,尽管平仄不分尽管文字不顺。

怎样看待大语文改革(孩子越来越学不明白语文了)(5)

上图是六年级孩子偷偷发给我的,我也喜欢,希望你也喜欢,透露,她是个弱弱的小姑娘。

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心头压座山,而是让孩子心头燃团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