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和小城镇的关系(川观智库吴振明)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熊筱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城镇化和小城镇的关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城镇化和小城镇的关系(川观智库吴振明)

城镇化和小城镇的关系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熊筱伟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这是针对县城城镇化的首个中央层级政策文件。

这份文件传递出哪些信号?为什么要聚焦县城?是否意味着我国在城镇化路径选择上会有巨大变化?川观智库请教了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省区域科学学会副会长吴振明。

我国城镇化建设将迎来“路径转换”?

县城城镇化不是对既有城镇化路径的“替代”或“颠覆”

吴振明介绍,学界围绕城镇化路径一直存在争论——城镇化载体到底是以大型城市为主,还是以中小城市为主?

从实践看,改革开放后我国更多选择了前者。但《意见》出台,引出一种猜想:我国城镇化建设是否将迎来“路径转换”?

对此吴振明认为,从《意见》层次看,它更多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相关要求,是在新型城镇化总体战略不变背景下,对当前工作的进一步聚焦和部署。因此,县城城镇化不应该被理解为对既有城镇化路径的“替代”或“颠覆”,而更多是一种“关注重点转变”。

他进一步解释,此前国内城镇化更多聚焦发展超大城市和大城市,相对而言以县城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则发展滞后,部分城市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不足。如今《意见》出台,就是要更多把关注重点转向县城,补齐这个相对“短板”。

为什么是县城?

至少有两点理由: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城镇化的载体不少,为什么要特意围绕“县城”出台《意见》?吴振明认为至少有两点理由。

第一点理由,和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有关。去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4%,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超过56%。吴振明认为一方面意味着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提升,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城市和农村才会进入相对均衡状态;另一方面,这也提醒人们城镇化正在进入新阶段。

所谓新阶段,一个重要特征是农村人口在进城选择上的不同。吴振明表示过去几十年间,国内想进城、有能力进城的农村人口大都选择进入大型或超大型城市。如今这部分人已基本进城。目前还留在农村的,主要是不愿或不能进城的人,但他们毕竟也有子女上学、老人就医等需求。因此未来这部分农村人口要实现城镇化,更多就会选择“就近城镇化”的形式呈现。近年来的调研成果,也证实了这一趋势的存在。

而要就近城镇化,县城是最好载体。吴振明认为相比之下乡镇承载能力较弱,而县城公共服务相对完善、产业相对完整,更具备综合承载能力,能更好发挥向上连接大城市、向下辐射广大农村的“承上启下”功能。吴振明同时提醒,四川不同县城间差异巨大,应按《意见》要求分类推进相关建设。

第二点理由,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关。吴振明表示在前一个时期,国内超大型和大型城市在财政和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基建已相对饱和。但目前不少县城仍然存在历史欠账较多的情况。补齐这些欠账,既能为县城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也是当前提高投资效率和质量、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手段。《意见》对加强地方财政资金投入等就有明确要求。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