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1)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2)

桃李聊红楼 之二十九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由王扶林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本期栏目中,李山老师将率领桃李群师为您剖析87版《红楼梦》第二十九集《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3)

视频说明:由于版权原因,87版《红楼梦》无法在腾讯播放,特为大家提供优酷视频链接,一键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即可欣赏《红楼梦》第二十九集《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4)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5)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6)

本集情节梗概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对应小说《红楼梦》第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九十二回部分内容,主要剧情如下: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7)

宝玉将一切人稳住,许了钱央告婆子放他出来到晴雯家瞧瞧。晴雯病中朦胧昏睡,强展星眸,见是宝玉,不由哽咽,嗽个不住。宝玉见她往日挑拣,如今委屈,不免更添心酸。晴雯呜咽不已,不甘心白担了“狐狸精”的罪名,越性拿了自己的指甲和贴身的旧红绫袄换宝玉的袄。晴雯的嫂子灯姑娘回来,听二人说话并没有偷鸡盗狗的事,叹道天下委屈事也不少。夜间宝玉忧心辗转,五更方才睡去,忽而梦见晴雯走来笑言别过,宝玉哭道“晴雯死了”。早起王夫人房里小丫头来传话,是贾政命宝玉陪同寻秋赏桂。王夫人在贾母前说已品择了袭人二年,正合心意,贾母也十分欢喜。

宝玉回到园来,打发开了麝月与秋纹,悄悄问小丫头晴雯如何。小丫头伶俐,诌说晴雯是被玉皇召请上天做花神,司掌芙蓉花。宝玉去寻黛玉不得,又见蘅芜苑搬得空空落落,感于园中人散,不免悲叹“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邢夫人过来,说迎春已经许给了孙家的孙绍祖,贾母并不十分称意,只说知道。宝玉嗟叹晴雯,在芙蓉前祭吊,并撰《芙蓉女儿诔》一篇。黛玉撞见,提点诔文字词,宝玉改一句做“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忡然变色,却不露出。

司棋出去以后,不肯失身再给别人,仍求嫁与潘又安。其母不肯,司棋见状,又恨潘又安没用,心灰意冷,一头碰死在墙上。宝玉与迎春听闻,不免伤怀。迎春为着结亲,也要搬回大太太处,离开园子了。

桃李群师对话红楼

本期嘉宾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8)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9)

李山

徐德琳

德琳老师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晴雯,这个大观园丫鬟中最美丽最手巧最纯洁最高傲的女孩儿,在这一集中,告别了这个污浊的人世。

她的眉眼像黛玉,水蛇腰、削肩膀,如王熙凤所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只是这种美丽,在王夫人的眼中,都成了魅惑主子的资本,平白地为自己添加了一份罪名。

她挣扎着病体、挑灯夜补雀金裘,解宝玉燃眉之急。因为在怡红院中没有第二个人会界线。她病中对坠儿的偷盗行为忍气不过,打发了坠儿出去。因为眼中见不得这样眼皮子浅的事。

她聪明异常,怡红院的大小事情都瞒不过她去,只不过不屑为之。“你们别和我装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她心里清楚宝玉和袭人、碧痕等都有苟且之事,但她不愿意这样做,宝玉笑着喊她一起洗澡,她拒绝了。

她有所不为却又有所为,尤其敢为寻常丫鬟不敢为之事。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10)

她嘲笑得到一点奖赏就欢天喜地的秋纹,说自己冲撞了太太也不要剩下的东西。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她敢于抱怨宝钗,敢于和宝玉置气,看本集中抄检大观园,其他丫鬟无不俯首顺从,而晴雯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这样的晴雯让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其实这只是庚辰本中的晴雯。程甲本中的表现更符合晴雯该有的模样: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儿,便紫涨了脸,说道:“姑娘,你别生气。我们并非私自就来的,原是奉太太的命来搜察;你们叫翻呢,我们就翻一翻,不叫翻,我们还许回太太去呢。那用急的这个样子!”晴雯听了这话,越发火上浇油,便指着她的脸说道:“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只没看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其言语之锋利尖酸,让王熙凤也觉得大快人心。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11)

至于说晴雯的这些有所为把自己的一手好牌打杂了,这只是职场的评判。我们更要从审美的角度去看晴雯。晴雯同黛玉宝玉一样,是那个时代同一群人中的异类。尽管她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性情急躁、对待小丫鬟们十分厉害,不懂得在复杂的贾府保全自己。曹雪芹还是在笔下倾注了对她的喜爱:晴雯的干净与高洁、不识时务的娇纵任性,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的天真烂漫。晴雯是在无意识地追求着人格的独立和平等,“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而这些不正是人们一直所追寻的吗?当人们在现实面前低下自己的头颅,就更能体会到晴雯的难得。这也是晴雯一直受到读者喜爱的缘由。正如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所称赞:“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这样的晴雯,我们宁愿和宝玉一样相信,她是去做花神去了。

李山老师

这一集的剧情的重头戏是“芙蓉诔”,见于小说九十二回的司棋之死也被编剧调到这一集来表现,做法是值得肯定的,为剧情更添几抹悲情。不过,这一集的内容对小说中的情节也有很大的删减,如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的那一大段文字。这也有其道理,因为小说写这一段究竟意味着什么,因后四十回的丢失而不易看清。

这里先想就“姽婳词”给读者观众提供两点相关说法:一是关于“姽婳词”的本事,一是学者关于这一段在后来小说故事情节发展中作用的推测。先说第一点。小说借贾政之口交代,“当日曾有一位王,封曰恒王,出镇青州”(七十八回),林四娘就是这位“恒王”的妾。贾政说“当日”是小说故意含糊其词。所说“恒王”,就是明朝的衡王,出明宪宗一支,封到青州为王,有史可据。与衡王有关的林四娘则是传说,在清朝的康熙年间颇为流传,如林云铭《损斋焚余》、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士禛《池北偶谈》、陈维崧《妇人集》、李澄中的《艮斋笔记》,安致远的《青社遗闻》、邱琮玉的《青社琐记》、王士禄的《燃脂集》等,都有记载,情节各异。不过大多属于“鬼故事”之类。《聊斋》所记固然“鬼故事”,而林云铭《损斋焚余》所记,也是夜间“人鬼情未了”:说是福建晋江人陈宝钥,到青州做地方官,官府闹鬼,后来陈夜间点灯独坐,一美女来奔,言幼年侍奉衡王、中年仙去云云,明显为小说家言。其他像《池北偶谈》还记录了与林四娘有关的诗,《聊斋志异》中的林四娘故事也有诗,与《池北偶谈》所录有异有同。陈维嵩《妇人集》中称所记为“王太史为余所述”,又称所记故事为“盖《搜神》《酉阳》之亚也”。明言故事是听说的,故事类型则属鬼狐仙怪。此外,《妇人集》还记下王太史有关于林四娘故事而作的《林四娘歌》。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12)

总之,林四娘传说流行于康熙年间,此时离明亡不远。大变动时代后,文人借助一些红粉邂逅的“鬼故事”来表达兴亡之感,也不难理解。相比之下,《红楼梦》写林四娘,一改鬼故事的类型,而变之为红粉英雄,别出心裁,且有犯大忌讳的危险。因为“姽婳”(词义为“娴静”)的林四娘“鬼话”背后,另有隐情。莱芜市博物馆藏有近年发现的《园寂清节禅师比丘尼李姑墓志铭》墓碑一块,碑文中的主人清节禅师,其实是衡王府世子妃,明亡后出家为尼。碑文透露的消息是衡王府遭抄没时,“一时宫妾从死者甚众”,师姑本人也曾自杀未遂。如此,林四娘的“鬼故事”算是有了原型,小说公然让贾宝玉以歌行体歌颂“姽婳将军”,也就全然把本朝的敌人当做了英烈。小说这样改造一个当时流传的“鬼故事”,究竟寄寓为何,值得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13)关注。

再说另一点。学者张锦池先生在一篇论《红楼》的文章中提出:贾宝玉《姽婳词》中“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的句子,“惊慌”“垂首”云云,犯了皇上、朝廷的忌讳,因而引发贾府的被抄。贾宝玉《姽婳词》是要上交朝廷的,那样夸林四娘并贬低男儿、贬低皇帝与朝臣,张锦池先生说因此引发贾府抄没,是很有道理的。其实,作这样的诗篇,发生在贾宝玉身上再自然不过,“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第二回),这是他天生重女轻男的“怪念头”,可是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把这样的诗篇写了上交礼部。这就是贾政的糊涂了。他老先生平日见儿子仕途上不上心,常常痛加刻薄,可是到了儿,他也“年迈,名利大灰”,且甘于贾府虽有人“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过一个”(七十八回)的命,居然稀罕起宝玉的“杂学”来。可这稀罕又不是好稀罕,因为贾政还想着用宝玉的“杂学”挣得些朝廷荣宠。于是,宝玉少不更事,写心抒怀,他竟然也不思不想,把“姽婳”诗篇上交朝廷。照张锦池先生的说法,贾府毁灭的直接原因,就出在宝玉身上。仔细想一想,一部小说的主人公引发家族的毁坏,也是小说该有的基本情节。不过,虽有主人公的原因,若没有贾政这样假正经的糊涂家长,家族毁灭的祸害也难成。张先生的说法颇有其合理性,因为据前面脂砚斋的评语,后四十回宝玉身陷狱神庙,还有小红等来看他的情节,据此宝玉是被掐监入狱的,现在的后四十回看不到。那么贾府被抄,虽然原由众多,但宝玉的某些作为应该是直接导火索。电视剧最后一回有一个剧情,说贾雨村落井下石,其中就有宝玉作诗“模仿皇上”一条,不过也没有说是不是《姽婳词》。

凤姐口中的大观园丫头第一美晴雯终于魂兮归去,叫小编好不伤感。卧病在床的晴雯还留着大红的葱管儿似的长指甲,让人看着就能想起她撕扇子时任性烂漫的模样。晴雯自然是心比天高的,所以她不屑于也不大会掩饰和讨好,天真是天真了,得罪了人也是得罪了人了。仿佛扎了一头的小辫子,擎等着人去揪扯。徐瀛评价晴雯“有过人之节,而不能以自藏,此自祸之媒也”,大概就是这样的意思。真的被人告出了园子,连被谁告的都不能确知,也是可叹可叹。不过晴雯好的时候,灿烂也是当真灿烂,硬生生活出了一个小丫头的极点。如此看来,倒也不枉在这世上霁月彩云地走一遭了。

编剧为了演出这“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将高鹗续在九十二回的司棋之死也挪到了这一集。司棋与晴雯一样,大胆泼辣。司棋又与晴雯不一样,她的大胆泼辣会仗势,也不大有原则。晴雯死的时候,怨的是白担了狐狸精的罪名,不得清清白白。而司棋死的时候,怨的是相好的胆小,白费了自己为他没了清白。从这两处之间,两个泼辣丫头的高下就可见了。

德琳老师

司棋的结局本在九十二回,是借着一个下人之口转述而出。编剧将其挪至晴雯逝世之后,将两个一等大丫鬟的死放在了一起,也有其可看之处。

晴雯清清白白的一个女儿,白担了“狐狸精”的虚名,被人暗算撵出大观园,临死咽不下这口气。司棋却是与表弟潘又安真有了私情,先前被鸳鸯撞见。鸳鸯誓死为其保密,算是遮掩过去。这次她却是栽在自己姥娘王善保家的手中。无论她俩人清白与否,却都是暴躁的脾气。在做有头有脸的大丫鬟时,晴雯病中发落偷东西的坠儿、司棋为了一碗鸡蛋羹大闹小厨房。前者是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后者是忍不了被轻视的现实,也附带着要争一下小厨房的利益。等到两人失势,也并不改其刚烈的性格。晴雯已经被王夫人当面呵斥,正处在被收拾的境地之中,还敢当面发泄自己对王善保家的不满。司棋已经被赶回家,面对母亲的拒绝,竟然也不再相求,便一头撞死。晴雯死前有宝玉去探看,和宝玉交换贴身小袄。司棋死后有表弟殉情。这也是两人不幸命运中的一点安慰。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14)

相比较而言,同样是一等大丫鬟的袭人却是顺利上位。在抄检大观园中,只有她和自己的弟子麝月、秋纹没有任何不是,这一集中更是得到了王夫人背后的夸奖。宝玉痛中反省:“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宝玉有对袭人的怀疑,并没有疑错。袭人“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也为这争荣夸耀想了一些办法:和宝玉有了不可言说之事,经常做“西洋花点子哈巴儿”,去领导那里汇报工作,顺便说一些含沙射影的话。李嬷嬷骂她“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袭人的确深知宝玉性格,把握其弱点为己所用。至于常见领导,好处是得到了勤谨、老实、大方的评价,成为领导眼中的红人,提前领到了二两银子的月钱,这是“准姨娘”身份的象征。最重要的是顺便也把别人踩了下去。至于说到袭人的柔顺贤良,也是要看情况的。虽然与晴雯号称好姐妹,但深藏在心里的却是“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她看晴雯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人。

李山老师

晴雯是黛玉的影儿,晴雯之死很惨,料想黛玉之死,原小说的描写可能比现在能读到的续作还要令人悲伤。这不能多猜,能说的是,电视剧表晴雯之死,虽然也很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15)用力,但由表现方式的天然局限,无法像小说那样细致入微。如小说在写晴雯之死时对晴雯身世的交代:说她“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有个姑舅哥哥”,而这位也在贾府做事的姑舅哥哥,成天“任意死吃酒,家小也不顾”;又有个“恣情纵欲,满宅内便延揽英雄,收纳材俊,上上下下竟有一半是他考试过的”“灯姑娘”嫂子,“心比天高”洁白自守的晴雯,死在这样的人家里,才越发显得“身为下贱”,也越发令人唏嘘不已,哥嫂家的简陋寒碜倒反在其次了。在这一点上,晴雯的死不如司棋,司棋是在母亲面前一头撞死在墙下,晴雯却连这样的“墙”也找不到。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16)

因与晴雯之死相关,还得说说那位宝玉亲妈王夫人。“难道我通共一个宝玉,就白放心,凭你们勾引坏了不成!”(七十七回)当妈的“爱”的口吻中,满满的都是自私。一转身,向贾母说打发晴雯的事,张嘴就是一个“女儿痨”,不知道什么时候她也成了医生。要命的是,王夫人可以脱口而出给晴雯之死安个病根,其实是另有所指,那就是林黛玉。王夫人对黛玉下意识的嫌恶,昭然若揭。然而,王夫人的脱口而出,正如电视剧里演的,是向贾母交代晴雯的下场,几句轻描淡写,就交代了,且还深得贾母赞许:“这倒是正理,我也正想着如此呢!”(七十八回)自许当年比王熙凤还聪明的贾母,因立意要“取乐”欢度晚年,所以万事不究。而王夫人,从金钏跳井,到晴雯冤死,一路下来,难免让人有“可恶”之评。这就是小说“春秋笔法”的效果。

宝玉为晴雯杜撰一篇《芙蓉女儿诔》,脂砚斋曰:“一篇为晴雯写传,是哭晴雯也。非哭晴雯,乃哭风流也。”所谓“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也是一番雨打风吹去的风流意味。这文章偏偏又叫林妹妹看见,峰回路转地将这一句改成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宝玉自己十分满意,心内美滋滋,不料冲着黛玉如此一说,却使得黛玉当即忡然变色,生出狐疑。林妹妹这样多愁的人,一定是将这句话安排在了木石姻缘上,感到这“无缘”的是宝玉,“薄命”的是自己。想宝玉生日,姐妹们在怡红院疯狂通宵,黛玉掣着的也是那“风露清愁”的芙蓉签。咱们都能想到,水晶心肝的林妹妹如何想不到呢!只是林妹妹在书里的表现却十分微妙,尽管心里已经波浪滔天了,“外面却不肯露出,反连忙含笑点头称妙”。小编看到这里,不禁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17)大大咋舌,这还是咱们一戳就掉泪的小泪人儿吗!也不知道真是林妹妹的泪要流干了所以省着点掉呢,还是作者写到这儿想起了久不上场的宝姐姐呢?

李山老师

《芙蓉诔》是写给已去的晴雯的,更是写给将来的黛玉的。当然小说人物宝玉不知这一点,在小说家则是有意暗示的。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云云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的变化,黛玉闻之,“忡然变色”(七十九回)。宝玉若真的因祸入狱,急也可以要林姑娘的命。脂评在这里加了一句点评:“观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另外在小说同一回(即七十九回)写迎春因嫁人而离开大观园后,心情空落落的宝玉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徘徊,且赋“池塘一夜秋风冷”的诗,此处,脂砚斋也有评语:“先为‘对景悼颦儿’作引。”脂砚斋是看过《红楼梦》丢失的稿子的。据此,可知黛玉死时(应该在春末时节),宝玉不在大观园,等到他可以望着人去楼空的住处凭吊伤情时,已经是秋风凄冷的时候了。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18)

德琳老师

宝钗搬出大观园,只知会了李纨几人,是悄悄地离去的。无事忙的宝玉并不知晓,还想着去找宝钗玩。等他来到蘅芜苑,这里已经寂静无人了。他感慨到:“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当然小说比这复杂,原文写到:“宝玉听了,怔了半天,因看着那院中的香藤异蔓,仍是翠翠青青,忽比昨日好似改作凄凉了一般,更又添了伤感。默默出来,又见门外的一条翠樾埭上也半日无人来往,不似当日各处房中丫鬟不约而来者络绎不绝。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脉脉的流将过去。心下因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

宝玉感叹什么无情呢?

是感叹宝钗搬出园子这件事无情吗?从道理上讲,贾府大张旗鼓地搜查丫头,虽然避了亲戚的嫌疑,没有搜查宝钗的院子。但宝钗要自证清白,找个借口搬出去,谁也不能说不对。谁愿意呆在是非地呢?就像惜春所说:“我一个姑娘家,只有躲是非的,没有寻是非的。”不过若是呆在是非地的人是寻常说亲道热的好姐妹呢?若是情分不够深,搬走了就搬走了,也没有人觉得是个无情。可是天天处一起,亲亲热热。现在园子里出了一点事情,蓦然就走了。别人尚可,特别将宝钗当作贴心姐姐的湘云就很伤心。即便不能出力帮助,大概也是要倾听、安慰一番的,或是陪伴着以示支持吧。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能够称上是“无情”了。

不过从宝玉的性情来看,未必是说宝钗无情。他怀疑袭人是王夫人的耳报神,致使怡红院里的大小琐事传到王夫人那里,导致了晴雯的死、芳官四儿的被赶,可是一旦袭人说海棠花预示的是自己的死,宝玉赶紧想到保住一个是一个,连责备的心都没有了。他怎么会因为这件事来责备宝钗的无情?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19)

宝玉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20)敏感多情,喜聚不喜散。宝钗离去,院中空落。眼中翠翠青青的香藤异蔓顿染凄凉。翠樾埭上空寂无人,埭下流水依旧,越发能触动愁肠。就宝玉而言,无情的不是宝钗的离去,而是这不知人事已改,依然青青的藤蔓、脉脉的流水,是这像流水一样不可挽回的世事的变迁,是生命中的美好一点一点地逝去。宝玉“怔了半天”“默默出来”“俯身看流水”,都是面对这一切逝去的无力感。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21)敏感多情的人总是很容易能牵动内心的思绪,黛玉听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想起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等诗句,于是“心痛神痴,眼中落泪”。水与花哪里体会到人想挽住时光的痴心,在有情人眼里,无情思之物就成了无情之物了。

宝玉深切地呼吸领会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于是总想抓住现实的一点温暖。在如此境地中想的是还有黛玉、袭人,“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岂知晴雯既死、黛玉离逝去也就不远了。

迎春要搬出大观园预备亲事了,小编要是能穿越到电视剧里,真想拽着小姐姐的裙子不叫她走啊!贾赦不曾给过女儿什么亲爱,连婚事也结得不大走心。怎见呢?先看看他选女婿的标准——“相貌魁梧”“家资饶富”,就是不管此人的品格如何。再看看书里众人的反应——贾母心里不大称意,只说“知道了”;贾政深恶孙家,还曾劝谏过贾赦两次;宝玉也没见过这孙绍祖,对亲事更没什么兴头。尽管如此,大家也眼看着命运往前走。“父母之命”难以违逆,贾赦已经是一头犟驴了,谁还能劝呢!于是迎春匆匆忙忙地嫁了中山狼,也匆匆忙忙地奔向了自己生命的尽头。

本集诗词句精选赏析

晴雯判词

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道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迎春判词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喜冤家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窥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22)

宝玉领略得园内寥落凄惨,情不自禁吟成何歌?“桂花夏家”的姑娘是什么来头?宝玉生病,宝钗怎么不来探望?夏金桂为什么说“香菱”这个名字起得不好,改了名字叫“秋菱”?秋菱在夏金桂屋里又怎样受气?芳官现在流落在何处?宝玉为什么要去求膏药?这“疗妒药”到底管用吗?敬请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23)关注“桃李聊红楼”之三十《大观园诸芳流散》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24)

欢 迎 读 者 朋 友 转 发 分 享

本文为“桃李国学苑”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国学讲堂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25)

主持 薛宇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26)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27)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28)

责编 许晨冉

美编 周欣雨

音频 赵元源

三尺讲台,学者引路读经典

桃李杏坛,才情流转赏芳华

掌中课堂,严肃活泼品诗赋

小小视频,沟通你我话国学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29)

taoliguoxuetang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30)

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31)公众号主编:李山

总监:杨春俏

编辑部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32)主任:海彦、宛陵

【国学讲堂】策划:方舟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taoliguoxuetang@163红楼梦里面最经典的诗句(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国学讲堂)(3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