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已经好久没有找到工作了(换的第四份工作)

从2015年毕业来北京至今,每年的春天,我都会发生新的故事,迎来自己人生和职场的改变,诸如2016年春天,我进入了智慧教育这个行业,第一次出差去广州,开始见识这个世界。2017年春天,我进入了科大讯飞,开启了职场中最为精彩的成长和沉淀。2019年的春天,我进入了好未来,从深交所上市公司进入了纽交所上市公司,完成了职场中由项目辅助转为项目主导的蜕变。2020年春天,我进入了猎豹移动,开启了从智慧教育售前经理向智慧城市售前经理的行业拓展,开始主导和运作千万级的智慧城市项目。而在2022年的今天,我换了份新的工作,开启了我职场中新的行业和方向,新的岗位和技能,并接触新的客户和产品。

因为每年的冬天,我似乎都对自己的工作现状和个人生活并不满意,所以熬过了最为寒冷的冬天,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漫漫长夜,才会在春天里迎来新的工作和生活,受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春暖花开,你最终会迎来你想要的。

但你想要的一切,皆与你之前的经历有关,皆与你心中的方向有关。

我大学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最初入大学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我阴差阳错地报了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专业,说白了,就是玻璃的研发与制造专业,这是一个纯理科的专业,而我高中学的是文科专业,因此在大一上半年,我每天像是听天书一样听专业课的老师讲课,那年冬天,我觉得每天上课是虚度时光,所以果断做出转专业的决定。

在北京已经好久没有找到工作了(换的第四份工作)(1)

大一下半年,也就第二年的春天,我因为是学院大学生记者团的记者,而大学生记者团归属于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直接领导和管辖,我因此得以认识宣传部的部长,凭借着跟党委宣传部部长的熟悉关系,我跟部长撒娇带卖萌,希望部长可以帮我协调各院系领导,同意我转专业,部长当着我的面,给我原来的系主任打了电话,系主任给了部长面子,同意我转专业,而后,我看遍了学校我所能学或者感兴趣的所有专业,衡量利弊后选择了财经系的市场营销专业,部长又给财经系的主任打了电话,财经系主任表示愿意接收我,我因此很顺利的在大一下半年的春天,完成了转专业。

市场营销专业有一门课程,叫做电子商务,我记得给我们上专业课的是个白白胖胖的女老师,老师天天说几个专业名词,其中包含:O2O,B2B,B2C,我那时候对于这些电子商务专有的名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知,只知道O2O是线上线下结合的简称,而B2B是商家对商家,B2C是商家对个人。

大学中不经意间学到的东西,也许在你未来中的某一刻就会忽然用到,或者忽然想起来,虽然那时候专业课我认真听,很少翘课,但我那时候已经决定,毕业之后,我绝对不会做电子商务或者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我要去北京做传媒行业相关的工作。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也许大学历经换专业,在我选择市场营销专业的时候,在我上电子商务课的时候,在我听到老师嘴里说出B2B,B2C这些专有名词的时候,也许上天就已经注定了未来我要从事的工作,或多或少的与这些有关。

冥冥之中,都是注定好的。

从2015年到2017年,我中间历经了好几份工作,干过传媒,当过群演,拍过戏,做过编导,写过剧本,做过销售,也做过运营,也历经过失业等等,我在不断的去尝试和探索自己感兴趣和能做的行业和工作,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吃了很多的亏,受过很多委屈,但两年的时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例如职场的一些技能和经验,我开始正确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去了一些城市,见了一些世面,也攒了一些钱,开始分清楚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

历经了寒冬的酸楚和凄冷,最终在2017年的春天,我进入了科大讯飞这个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头公司,成为了教育事业部的售前经理,正儿八经的从事智慧教育这个行业。而这个行业,其实跟之前大学所学的O2O,B2B,B2C等等,是有一些相同的产品思维和业务逻辑的。

在北京已经好久没有找到工作了(换的第四份工作)(2)

从讯飞到好未来再到猎豹移动,我的职位从最初的售前专员变为售前解决方案经理最后成为售前技术经理,从智慧教育到智慧城市,公司的产品购买群体都是诸如学校、教育局以及像文旅局、政法委等这样的政府单位,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有个专业的代称,叫做To G,其中G为Government(政府)的首字母,即我们的产品和业务都是面向政府的。

我们为政府提供信息化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政府办公和管理信息化的平台,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满足其监管和行政等业务需求,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从2017年至2022年,我在这个行业里做售前解决方案经理整整五年了,这五年里,我熟知了整个行业和相关的产品,清楚的知道相关项目运作的流程,可以说是这个行业里的老兵了。

To G这个行业,总结起利弊来有以下几点,先说其利,首先是成交量都是大单,因为所有的项目都几乎是大项目,涉及到软件的开发,系统的对接,硬件的部署,以及后期的运维等服务,所以项目的成单金额都较大,少则三五百万,多则上千万,我五年的从业经验,参与的项目累计中标金额足足超过一个亿,最大的单个项目是2300万的一个市级政法委的项目,所以你想想,如果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销售,一年干上几个这样的大项目,那岂不是赚大钱了?

其次,做To G的项目,花的都是政府的钱,政府有信息化建设的政策要求与财政审批和拨款,所以几百万上千万的项目对于政府来说,都是有专门的财政拨款的,说的再直白点,花的是政府的钱,做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事,不是花某个人的钱,也不是为某个人的利益,所以做这样的项目,来钱不会像收个人钱那么墨迹。

以上算是做G端项目的优势之一。

但有利就有弊,政府的项目也不是那么好做,更不是谁想做就都能做,五年的从业经历,让我忽然想远离这个行业,其原因就是干一行伤一行,在这个行业里待的久了,也会发现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在北京已经好久没有找到工作了(换的第四份工作)(3)

例如做G端项目,产品的同质化很严重,竞争不只是靠产品取胜,商务关系往往占据主导,中国的国情就是人情世故,而商务关系又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人物关系,决策者关系等等,因此一个项目最后能不能做下来,往往牵扯到众多因素,所以你看似好做的项目,往往最后辛辛苦苦跟了大半年,最后却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其次,G端项目周期太长了,我们一个项目,往往要跟半年,一年,甚至两年,项目越大,周期往往越长,客情关系的维护和信任建立,往往要花费半年到一年,跟客户接触走项目申报往往要半年到一年,最后财政、审计等审批要半年到一年,再到最后的立项,专家评审,招投标等等,没有一年到两年,根本就下不来,且最后的回款周期也很长,很多企业往往被过长的项目周期或回款周期给拖死了。

再有随着这几年的反腐,政府在做相关项目上,审计越来越规范,财政审批越来越严格,所以批项目越来越谨慎,非必要项目建设越来越难过审,另外,随着这几年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抗击疫情,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摩擦或制裁,国家财政开始吃紧和收缩,批项目更是慎之又慎,政府是个大家长啊,他得把有限的钱花在重要的地方,给三儿子多花了,就得给二儿子少花点,大儿子可能就不给花,不可能一碗水端平。

加之这几年政府在教育信息化,智慧城市等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支出,教育三通两平台已经建成,国家教育平台已经上线,智慧城市相关建设趋于完善或饱和,之前的建设有过太多的重复建设及常态化应用效果差等等,所以在这个行业里再想着像几年前,拿着国家的钱大张旗鼓的搞信息化建设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毕竟,咱不能再像之前那样花钱如流水了。

所以,我在2021年冬天开始思考,我未来的行业和工作方向在哪?还在这个To G的行业里吗?继续在这个行业里从事着一成不变的工作,接触着一成不变的产品和客户,如温水煮青蛙一般待在舒适区?吃着自己这几年积攒下行业经验的老本?

但一成不变的最后,是你渐渐被这个每天都在进步的时代所淘汰。温水煮青蛙最后的结局,是你会死得很惨。一直吃老本你终究会吃空一切,坐吃山空的最后就是你的思维和认知,经验和技能已经远远落后于别人。那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你已经被这个世界所抛弃,而最初抛弃你的,其实是你自己。

我想学习新的东西,我想接触新的圈子,我想认识不同的人,我想做不同的业务,接触更多的行业,我想提高和拓宽自己的认知,我想让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有趣。

我选择了跳出舒适区,开辟一条新的路。

在北京已经好久没有找到工作了(换的第四份工作)(4)

基于我五年To G售前经理的行业经验,我开始在2022年的春天,了解另外一个行业To B行业,其中的B就是英文Businesses(商业、企业)的简称,也就是其公司的产品和业务,是面向企业的,而这些企业,往往就是泛行业,诸如互联网公司里的阿里腾讯百度京东,手机行业里的华为小米三星,金融行业里的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理财公司,以及大大小小的银行,还有汽车,能源,医药等各个制造业,零售业,快消业,地产业,家居业,服装贸易行业等等等等,太多太多了。中国的大小微企业,数以千万计。

那如果接触这样一个行业,你想想,你每天面对的客户,会来自各行各业,做什么的都有,你是不是能够在不同行业里,发现不同圈子里的各项趣事,了解你从未了解和接触过的事情?你的思想和认知,是否会有新的蜕变,能不能学到新的东西?当然,这个行业里也会有利弊,诸如成单短频快,客单价小,企业老板因为花自己的钱而矫情等等,但我已经做好了面对这个行业的新的挑战和机会,所以我最终决定,放弃自己干了多年的To G行业,转为To B行业。

选择了行业,那岗位是什么?基于我之前的售前经理岗位,我已经具备了售前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例如方案的宣讲和撰写,招投标流程的全程支持,以及对于项目整体运作的流程熟知。但我其实对于技术以及项目交付,是相对较弱的,所以我想挑战一下自己,去尝试一份既有售前能力又偏向于项目管理的岗位,这对于我来说,是工作技能的一个新的学习和成长。

而对于公司的选择,我更倾向于一些纯粹的互联网公司,而不是一些老牌厂商,因为我曾在讯飞,好未来,猎豹等老牌厂商待过,感觉老牌厂商从某种角度上缺少一些互联网公司的创业激情和氛围。

在北京已经好久没有找到工作了(换的第四份工作)(5)

基于以上的自我判断和要求,我开始找工作,开始线上面试一些公司,有做AI(人工智能)的,有做OA(办公软件)的,有做财务系统的,有做供应链系统的,这些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面向的客户,都是B端的客户,在这期间,其中有一家专门做AI的公司,总部在深圳,几位创始人都是从腾讯出来的,融资已过C轮,我对这个公司还是很期待的,经过了四轮面试,但最后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去这家公司,当时觉得还挺遗憾的,甚至有一种挫败感。但也正是那段时间与多家公司面试的过程,让我知道和了解了很多业内知名的一些公司以及他们的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例如泛微,用友,金蝶,奇安信,上上签,e签宝等等。

当然,我也会拒绝一些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例如做教育信息化的公司,做政府项目的公司,行业的老牌厂商,以及一些系统集成公司,更是不屑一些融资不到B轮的小公司,距离我家较远的公司等。

历经一个多月的摸索,面试,思考,了解,我终于拿到了一家公司发来的offer,论公司实力,公司已经完成了E轮融资。论其产品,在业内首屈一指。论其业务,已经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无论是从哪方面讲,我都觉得这家公司以及产品,仿佛都是为我量身打造的。而公司给我的岗位,是S6级的项目专家岗。需要有售前经验,但也偏向于项目管理,薪水和待遇更是不错,可以说,一切皆如我所愿。

在北京已经好久没有找到工作了(换的第四份工作)(6)

本周二,我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周三,无缝衔接的入职新公司,周五下班,我忽然发现公司楼下有一家面馆,我曾在2021年的冬天,一个很冷的夜晚在这里吃过一碗热汤面,当时等了很久才吃上那碗面,但非常好吃。大概,好的东西终究是要等一等的。

也许那时候,老天就已经帮我安排好了,待冬天和黑夜过去,春暖花开之际,你就来这里上班吧。

刘海峰

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

于北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