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上册历史夏商周时期思维导图(一张思维导图了解先秦的王朝)

先秦

先秦,也就是秦朝建立以前的历史时期,狭义的先秦史,是指中国进入文明王朝到秦王朝建立,也就是夏朝建立(公元前2070年)直至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约1800年的历史。

先秦的朝代更迭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放桀,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周朝建立,史称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幽王灭于犬戎;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进入春秋时期;春秋之后是战国时期,按照《史记》将战国时期起始时间定于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所以战国并不完全属于东周,包括了前256年到前221年近40年的七雄并立的分裂时期。

宗法制的发展、分封制的建立和瓦解

自夏启开始家天下,建立世袭制。西周完善了世袭制,确立宗法制,暨”嫡长子继承制“(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影响了我国几千年历史。

西周建立后,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周王室根据血缘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随着东周王室的衰微,各诸侯国先后崛起,在所谓“礼乐崩坏”、“大争之世”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彼此攻伐,大国争霸且吞并小国,形成了春秋五霸,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韩赵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更形成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分封制逐步趋于瓦解。

灿烂的先秦文化

1、夏商时期

夏商的甲骨文和殷商的青铜文化,是我国文明史的重要标志。2006年7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甲骨文发现于殷墟,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殷商时期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也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2017年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已发现的青铜器年代最早的发掘于甘肃的马家窑文化,青铜文化到了商周时期达到鼎盛,四羊方尊和后母戊鼎是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作品。

除了甲骨文,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发展迅速,在青铜器上发现很多铸刻的文字,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铭文”。

2、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产生于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提升催生了“士”这一阶层的诞生,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诸子百家的最主要流派为儒道墨法,司马迁《史记》将阴阳家和名家列入;班固《汉书》还涵盖了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列入。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兵家和方技也该归入诸子百家,应为先秦十二家。

主要代表人物:儒家创始人孔子,其他代表人物包括孟子、荀子;道家创始人老子,其他代表人物庄子、列子;墨家创始人墨子;法家创始人一般认为是管子,代表人物为李悝、商鞅、慎到和申不害,韩非子为法家集大成者;兵家鼻祖为孙子,代表人物包括孙膑;阴阳家代表人物为邹衍;名家代表人物为公孙龙子;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流传至今诸子百家著作包括《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管子》、《文子》、《列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孙子兵法》等。

3、诗经和楚辞体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宗周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楚辞体,相传是战国末期楚国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起源。

4、李冰和都江堰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7年级上册历史夏商周时期思维导图(一张思维导图了解先秦的王朝)(1)

这张思维导图涵盖了七年级历史第4课~第8课,也就是先秦时期王朝更替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