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说晚安成为一种习惯(你这个点睡不叫)

小编今天在微博冲浪的时候刷到了博主大西米君最近发的一条视频,讲述了自己前一阵因为熬夜进ICU抢救的经历,全程给小编看的是心惊胆战。

向你说晚安成为一种习惯(你这个点睡不叫)(1)

图源:微博(博主 大西米君)

由于视频太长,小编就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大西米君(博主)平时就是一位重度熬夜选手,在某天熬了通宵 去不正规医院看牙 热得满头大汗之后吹最冷的空调这一系列操作下,让她被送进了ICU

医生跟她说,她之所以患病都是因为长期熬夜导致免疫力过低,抵抗力太弱再加上开头说得去不正规牙科诊所看牙导致牙髓感染,细菌进入了浑身血液所导致的。

从鬼门关走过一趟后的大西米君,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别熬夜❗❗别熬夜❗❗别熬夜❗❗

向你说晚安成为一种习惯(你这个点睡不叫)(2)

提到熬夜这件事真的是当代人的通病了,虽说熬夜对身体不好的道理人人都懂,但依旧还有很多人在“熬”着。

熬夜加班,熬夜看球,熬夜刷剧,熬夜玩游戏,熬夜赶论文,熬夜复习,熬夜放空自己,熬夜玩手机……

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咱们长久以来一直坚持下来的,熬夜大概会占前三名。就离谱 ◖⚆ᴥ⚆◗!

向你说晚安成为一种习惯(你这个点睡不叫)(3)

你知道

熬夜有哪些危害吗?

如何降低熬夜

带来的危害呢?

(满满的求生欲)

一起来看看吧~

经常熬夜的危害

熬夜会加大猝死的风险

熬夜时如果出现心慌、心跳加速、脑袋发紧等情况,说不怕那是假的。

事实上,熬夜不是猝死的病因,但确实是一个诱因:

  • 长期熬夜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在这些疾病状态下熬夜,容易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动过速引发室颤,造成心源性猝死
  • 有猝死家族史的人,是熬夜猝死的高危人群,患有先天心脑疾病的朋友尤其要避免熬夜

向你说晚安成为一种习惯(你这个点睡不叫)(4)

因此,别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底子好,就「为所欲为」。每一次抱着侥幸心理熬夜甚至通宵,都是在和自己的生命打赌。

熬夜引起的一系列影响

长期熬夜,会明显影响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

  • 精神状态变差。大脑容易断片儿,注意力很难集中,情绪容易暴躁或抑郁,头痛等;
  • 代谢受影响。显而易见的就是便秘、脱发、爆痘、脸色变差、大姨妈紊乱等,还会增加糖尿病和不孕不育等情况的风险;
  • 疾病风险增加,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经常熬夜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另外,如果出现明显的心慌、心跳不整齐甚至胸痛等情况,需要尽快到医院做检查;
  • 患癌风险提高。长期熬夜导致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影响人体细胞正常分裂,细胞更容易突变,进而提高患癌风险。

向你说晚安成为一种习惯(你这个点睡不叫)(5)

长期熬夜,整个人都是虚脱的。先不说变挫变丑变笨了~更重要的是你的健康也会被不断地透支啊!

# 怎样能降低熬夜的危害?#

先来明确下:晚睡算不算熬夜

有些朋友晚睡会有负罪感。在这里有一点小编要提下:23点不是绝对红线。熬夜一般是指睡得不规律,睡得不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有的人天生适合早睡早起,有的人适合晚睡晚起,甚至有些人是晚睡早起。

如果你晚睡,但是睡得规律,睡得够,没有其它不适,就不算熬夜。

向你说晚安成为一种习惯(你这个点睡不叫)(6)

# 有健康熬夜的方法吗?#

别问,问就是没有!只能说尽可能地降低熬夜的危害。如果不得不熬夜时,注意以下几点:

➥ 关于能量补充:尽量避开油炸类高热量食物。推荐牛奶、酸奶、水果、全谷物饼干或面包。

➥ 关于提神饮品:咖啡、茶不要过量,否则胃肠道更受刺激;尽量远离烟酒

➥ 多喝水,有助于熬夜期间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同时降低血液过度黏稠而形成血栓的风险。注意不要憋尿。

➥ 眯个眼小睡一会儿,或者做一组简单的身体拉伸动作,多做深呼吸可以增加脑部供氧量。

➥ 有长期熬夜经历的朋友,体检要重视心脑疾病和代谢疾病的检查,做好防范。

向你说晚安成为一种习惯(你这个点睡不叫)(7)

# 熬夜之后怎么补回来?#

偶尔熬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调整回来:

在隔天中午小睡一会儿,一般是0.5~1.5小时,不宜补觉过久

经常上夜班的朋友:

➥ 白天补休时,尽量营造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保证褪黑素的正常分泌;

➥ 尽量拉长倒班的周期,降低轮班频率,让自己的生物钟不会频繁处于调整适应的状态。

向你说晚安成为一种习惯(你这个点睡不叫)(8)

看到这里,大家别又心存侥幸觉得:反正可以补觉,反而肆意妄为。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你是因为忙碌熬夜,还是为了放松熬夜,我们都是为了在明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生活能变得更好而奋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