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怎么引起的(足跟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足跟痛,也叫跟痛症,是各种慢性疾病所导致的足跟部周围疼痛,多发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孕妇、运动员等。跟痛症是我国足踝外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成人的发病率约11%~15%。不过,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病,目前却很难根治。跟痛症的原因有哪些

1.跖底筋膜炎: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跖底筋膜是足底深筋膜中央腱性增厚部分,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在长跑、跳跃运动、长时间持续站立时,足底前部负重增加,导致足底的致密结缔组织因过度活动、牵拉后出现缺血,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

2.跟骨周围神经卡压:足跟部细小神经被跟骨周围的肌腱、韧带、骨骼、脂肪甚至是因炎症发生水肿的跖底筋膜等“卡住”,因而表现为足跟或足底有间歇性刺痛、灼痛或麻木,长久站立或步行后疼痛加剧。常常有夜间痛,甚至使病人痛醒。

3.足底脂肪垫退变:足底脂肪垫在我们走路、跑跳时起到减震缓冲、减少摩擦的作用。当足跟脂肪垫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萎缩时,跟骨在没有衬垫的情况下承重,有可能引起局部瘢痕或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

4.跟骨病变:跟骨是我们直立位时的负重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跟骨的骨密度越来越低,强度也越来越低,行走、运动时的冲击力可导致内部骨小梁的断裂,即微骨折,从而产生疼痛。

如何缓解跟痛症跟痛症的病因并不能由单一原因来解释,因此也给治疗带来难度。尽管使用局部消炎止痛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还是会反复发作。

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以下综合措施缓解足跟痛:

1.选择合适的鞋垫,避免穿过软的薄底鞋。

2.常用温水泡脚。

3.适当运动:经常做足弓拉伸、脚底蹬踏运动等有效拉伸足跟筋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4.药物治疗:当疼痛持续且不可忍受时,可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也可以局部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5.适当减轻体重:体重增加会使足底受力增加,导致跟骨发生病变,产生疼痛。足跟痛的患者应首先减轻体重,减少足底受力。

足跟痛怎么引起的(足跟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马晋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