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皇后有多悲惨(清朝最丑的末代皇后)

今天我们聊聊清朝的末代皇后,也是清朝历史上最丑的皇后,她就是叶赫那拉·静芬。

隆裕皇后有多悲惨(清朝最丑的末代皇后)(1)

隆裕皇后

在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清朝的末代皇后不是婉容吗?怎么变成是隆裕了?其实末代皇帝溥仪在1912就逊位了,结束了满清二百多年的封建统治,而婉容是1922年才成为溥仪的妻子。严格意义上来说,真正的末代皇后是隆裕,不是婉容。

好了,言归正传,隆裕原名叶赫那拉·静芬,是慈禧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慈禧的亲侄女,隆裕只是在溥仪继位后所封的徽号。隆裕出生在同治七年,刚出生的时候,隆裕家庭生活十分美满。她的两个姑姑,一个姑姑嫁给了醇亲王当王妃,也就是后来光绪帝的生母;另一个姑姑嫁给了咸丰帝,在后宫中因为生下载淳而地位稳固,两位姑姑都嫁得十分风光、连带着父亲桂祥也十分受重视。

大一点时,家里给隆裕和她的姐姐请来了家庭教师,教她们读书,也教她们一些闺中女子应该学的东西,比如女工、琴棋书画等等。隆裕从小就十分聪慧,因而在姐妹当中也是表现得非常好。很多问题一点就通,对大事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因此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却也很受到家人的重视,而在后宫中的慈禧,也对自己的这个侄女有所耳闻,对这个侄女开始慢慢上心。

于是慈禧就在心里想着要将还是少女的隆裕接到宫里去。一般满族贵族的女子,到了十三四岁就开始议亲,到了十五岁就已经成亲了。直到自己身边的姐妹都嫁出去了,但是隆裕还是没有议亲。她知道家人迟迟不给她议亲,是想让她嫁给自己的表弟光绪,但是隆裕和光绪在很小的时候就见过,两人性格十分不对盘,互相看不顺眼。在光绪的眼里,自己的表姐很粗鲁,大手大脚,一点也没有贵族少女的气质,而隆裕则觉得光绪懦弱,软绵,一点也没有男人的气势。两个人从小就互相不喜欢,如果进了宫,那么未来的日子可以想象得到,是十分不幸福的。而且隆裕十分聪慧,她看出了自己的姑姑让自己进宫只不过是把自己当作一颗棋子,用来扩大慈禧在宫中的势力。此时在少女隆裕的心中,对于进宫是十分排斥的。

按照清朝的祖制,选后时,让所有的候选人站成一排,让皇帝来做选择。皇帝手中拿着一个玉如意,将玉如意递到谁的手中,就意味着选谁当后。在选皇后的那天,和隆裕一起的,还有他他拉氏两姐妹。按慈禧的要求,隆裕站在前面,他他那拉氏两姐妹站在后面,这本就暗示着要让光绪选隆裕为皇后的。光绪帝并不想将手中的玉如意交给隆裕,但是他无法违背慈禧的命令,只能不情愿地做出了决定。在光绪帝十七年的人生里,对慈禧的服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册封的圣旨很快就下来了,这封决定了隆裕后半生命运的圣旨这样写道:“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着立为后。特谕。”光绪帝也认为自己是这门政治婚姻中的受害者。在知道自己和隆裕定亲了之后,光绪帝的情绪就一直十分消极。他对这位表姐,不仅仅是不喜欢,还有一些厌恶在里面。慈禧在决定这门亲事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两个当事人的感受。

在光绪没有反抗的情况下,隆裕成了他的皇后。册封的诏书是这样写的:“帝寅绍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以协坤仪而辅君德。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着立之为后。”一封简短的诏书,就决定了隆裕一生的命运,也就意味着,进入官这件事情,再也没有了转園的余地。

慈禧在和钦天监商量了日子之后,就快速地为光绪筹备起婚礼来。在婚礼的前一天,终于要迎来重大的日子了。在家中紧张兴奋的隆裕,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到了夜深的时候,宫中闹起了火灾,地点就在后第二天必须要经过的大清门。因为第二天皇后要从这里进宫,因此在布置的时候,这里挂满了喜庆的红绸,这些红绸就是火灾的源头。

火势十分迅猛,等到火被灭了,这里已经被烧得一片狼藉。宫里宫外都透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在大婚的前一天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十分不吉利的。于是关于隆裕“是个错误的人选”这样的流言就迅速传了开去,隆裕被视为是起火的祸根,将来会为光绪带来厄运的妻子。

消息传到桂公府的时候,隆裕忍不住哭了起来,她忍不住感叹自己的命运,也担心自己真的会为光绪和整个国家带来不幸。在隆裕父母亲的劝慰下,怀着一颗对未来还有着美好期待的心,隆裕坐上了花轿。

大婚的当晚,光绪对于这个皇后,自己名义上真正的“妻子”,冷得如同客人一般。两个人甚至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是相对沉默。于是隆裕也终于从少女的梦中醒过来了,她明白,娶自己是光绪不得不服从的一个命令,也正因为对慈禧包办的婚姻的厌恶,连同对自己也有了更深的厌恶之情。

爱情战争中的Loser

两人婚后的生活,比隆裕想象中的要更加糟糕。皇帝和皇后是分宫而居的,两座寝宫虽然离得很近,却不能像普通人家的夫妻那样随时可以待在一起。除了大婚之夜,再也没有任何亲密的举动,行为处事像两个陌生人一样,除非有重要的聚会,或是庆典需要两个人一起出席,除此之外两个人从来不会有交谈。

这个时候的隆裕,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大概也只有寂寞而已。生活不如意的隆裕,虽然也会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偷偷抹眼泪,但是要强的她,并不会在人前表现出一丝的软弱,对她来说,忧愁是没有用处的,并不能让她走出痛苦的生活,既然如此,那为何不表现得洒脱一些呢,这样想的隆裕,就习惯了在人前装作不在乎的样子,做出一种凌人的气势,渐渐的,也就没有人同情她的境遇了。

相比起隆裕的不幸,光绪则幸福多了。自从珍妃进宫之后,光绪得到了真正的爱情,珍妃的活泼明艳很快打动了光绪,彻底地将隆裕抛在了脑后。光绪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和珍妃待在一起,珍妃给光绪带来了很多快乐,让光绪原本灰色的生活渐渐地放出了光彩。

珍妃和隆裕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隆裕的性情和善、忠厚、老实,不会巴结人,她的家庭,是一个传统的封建主义家庭,有着传统的古板的教育,因而和隆裕待在一起,总是很不快活的。珍妃则不同,她从小在广州长大,在民风开放的城市养成了活泼开朗的性格,与人相处时总是能给人带去欢乐。而光绪,自从四岁被抱进宫抚养,在慈禧的威严下,一直生活得十分压抑,隆裕的性格,让他更加压抑,他不喜欢和隆裕待在一起,喜欢和给他带来更多欢乐的珍妃待在一起。隆裕的性格,其实并不适合在宫中生存。她要强,不会巴结人,不肯轻易把自已软弱的一面展示给别人,她不懂得讨光绪的欢心,也常常在公共场合让光绪下不来台,在这样一次次的消磨中,光绪帝对她仅存的那一丝感情,也就消失殆尽了。

隆裕皇后有多悲惨(清朝最丑的末代皇后)(2)

慈禧与隆裕及众妃嫔的合照

按照清朝的祖制,皇帝宠幸妃,是不能留后妃在帝的寝宫内过夜的。但是自从珍妃入宫,就打破了这一规定,因为光绪帝十分喜爱珍妃,时时刻刻想要和她待在一起。于是就让珍妃打扮成太监的样子,住在皇帝的寝宫,每日和光绪待在一起。

最难受的莫过于隆裕了。自己和丈夫并没有感情,还来不及缓和与丈夫之间冷淡的关系,就有别的女人加入了。并且,慈禧太后对于这位年轻貌美、活泼聪明的珍妃也十分喜爱,看到珍妃,就令慈禧想起了年轻时候的自己,因而对她有一种偏爱。隆裕虽然是慈禧的亲侄女,但是自从入宫以来,因为隆裕的相貌并不出众,性格也不讨喜,慈禧对她也就表现得十分冷淡,没有过多的偏爱。

在爱情还没开始时,隆裕就已经败了,确确实实是爱情的Loser!

有一位老太监信修明回忆起隆裕当时在宫里的处境,这样说道:“孝定景皇后就是隆裕皇太后,也是光绪的正宫。她姓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因为她性质仁懦,不仅未受光绪的恩宠,就是慈禧太后也对她没有特恩。在官廷里名有六官之权,其实上既受制于太后和皇帝,对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对太监,也不敢骄傲自尊。每日必至两宫,早晚请安。请安完毕,只有闭宫自守,心中惴惴,唯忧郁而已。后只率二妃在太后面前奉侍。太后对他们虽无特别管束,但礼仪之缚人,有较平民更为严重。每日在太后面前,提心吊胆,只有与太监为伍。”贵为一国之母的隆裕,在宫里不仅没有权力,还处处受到光绪和慈禧的压制,对于十分受光绪宠爱的珍妃和瑾妃也不敢有太多的管束,活得没有尊严。

隆裕曾经对自己的亲弟弟说过这样的话:“在老太后面前,我还不如到处惹是生非的恪顺贵妃(也就是珍妃)呢。老太后有时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威严,尤其是对待恪顺和瑜妃的时候。这么多年,你看到过谁敢在老太后面前撒娇?我是从来没有过的,但恪顺和瑜妃就经常这样。而偏偏老太后吃这个,所以我的日子就变得更艰难了。”

在当时,因为国库的钱都投给了军事,所以皇宫后妃的用度一再缩减,很多后妃的生活到了拮据的地步。光绪二十年,光绪开始在朝廷中形成自己的势力,而慈禧,并不直接和光绪作对,而是在后宫中找机会打击光绪帝。终于,慈禧找到了可以打击光绪的方法,那就是从珍妃下手。珍妃卖官一事被慈禧发现后,对珍妃施以极大的处罚,不仅受到了太后的杖责,还被贬为了贵人。

直到珍妃受到责罚,隆裕才知道珍妃卖官这件事情。虽然她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这件事情,也没有参与过这件事情,可是最后人们都把这件事怪到隆裕的头上。珍妃和光绪,都认为是隆裕向慈禧打了小报告,才使得珍妃卖官的事情被慈禧发现。人们同情光绪和珍妃,自然而然就对隆裕进行了抹黑。隆裕很郁闷,自从珍妃被责罚后,光绪越来越远离自己了。

隆裕在官里,不仅没有享受任何的人世间的情意(爱情也好,亲情也好),也没有享受到任何皇后这个称号所带来的荣华富贵。还没有逃离京城之前,隆裕在官里的生活就捉襟见肘,为了应付往来的贵妇,常常要变卖首饰来支撑生活,生活中所得到的例银都用来孝敬太后,很少打点太监和官女,因而下人们都不是特别喜欢她。甚至于,在光绪帝的生父去世时,也因为致祭时犒赏门丁仆媪的钱都拿不出,只好谎称自己生了病,没有去。这样的日子,在所有朝代的后宫中都是很少见的,隆裕这个后,外面看着光鲜,其实内在的艰辛,也大概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光绪二十三年,珍妃的哥哥在广州认识了康有为,在这位维新派的人身上,珍妃的哥哥接触了新的思想,成为康有为的追随者。回到北京城之后,在珍妃的牵线下,光绪和很多改革派取得了联系,也在朝中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光绪帝一反懦弱的常态,大刀阔斧地准备实施改革。在康有为、梁启超等改革派的促进下,光绪帝于光绪二十四年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由此开始。

然而,这些新的政策,很快受到了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在新政推出的第五天,慈禧就颁布了一系列的谕旨来制衡光绪帝,一些守旧派大臣跪请慈禧再次“垂帘听政”,宫里甚至传出了慈禧要将光绪帝废除而另立新帝。

光绪二十四年的九月,一直住在颐和园的慈禧突然回到宫里,将光绪帝囚禁到了中南海的瀛台,然后发布诏书,宣布自己再次亲政。于是,这持续了仅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宣告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亡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除了京师大学堂之外,所有的政策都被废除。

不仅光绪帝受到了处罚,连后宫中的妃子也受到了处罚。首先就是珍妃,珍妃因为向光绪帝推荐了康有为,被慈禧太后以“插手国家大事”的罪名贬到了冷宫,被监视起来。

以为的幸福时光

在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的这一段时间里,慈禧派隆裕去瀛台照顾光绪,这是这一对不像夫妻的夫妻第一次这样长时间相守在一起。在瀛台的光绪,情绪很坏。他看待隆裕就像是看待慈禧派来监视他的人。这一切看起来都很符合逻辑,因为隆裕是慈禧的亲侄女,那么隆裕就自然而然和慈禧太后站在同一个阵营里。光绪是这样想的,因此对隆裕就没有半分的好感,脾气十分暴躁,无处发泄的光绪只能拿隆裕来出气。

比起在官里的生活,隆裕觉得在瀛台的生活似乎更能让人接受,没有了宫里的纷扰,只和光绪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一次,隆裕被暴躁的光绪骂狠了,就回嘴了两句,惹来了光绪的怒气,一向软绵的光绪将隆裕推倒在地上,狠狠地打了隆裕一顿。这只是一个契机,光绪其实对隆裕积怨已久,他因为不能和珍妃相守,对慈禧很是怨恨,对隆裕也十分怨恨。

挨打了的隆裕心里很是委屈,她流着泪对光绪哭诉自己的命运,哭诉老天爷的不公平。哭完了的隆裕,当晚就搬到了另外的屋子里去住,而光绪帝,对于自己的行为,也没有丝毫的愧疚和不安。屡屡受到挫折的隆裕没有退缩,她虽然不受到光绪帝的待见,但是她还是每日里都去给光绪帝请安,和他一起用早饭。

光绪帝对待隆裕渐渐和颜悦色起来,他似乎也渐渐体会到了隆裕在宫里时的处境,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的同情。这大概是光绪帝对隆裕态度最好的一段时间了,要是以前在宫里,光绪是绝对不可能对隆裕产生同情,也不会花这么多的时间和她待在一起的。

隆裕从进宫那一天开始,就没有过快乐的时光,太多的东西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如今在瀛台,只需要面对光绪一个人,没有慈禧,也没有别的女人,她甚至想一辈子就这样和光绪厮守下去。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借着镇压义和团的理由,攻入北京。北京城内烽烟四起,一片狼藉。眼看着紫禁城也要遭受外军的侵犯,慈禧于是决定率领皇室成员逃离北京城,避难西安。

隆裕也在随行逃到西安的队伍当中。当时珍妃已经被慈禧太后推入井中,万念俱灰的光绪,又回复成那个冷冰冰,不愿意多说一句话的光绪。仿佛瀛台的日子并没有将光绪和隆裕之间的关系改变多少。隆裕明白过来,在光绪的心中,最喜欢的还是珍妃。无论为他做多少事情,也比不上光绪和珍妃的那些情意。无论隆裕在旅途中怎么照顾光绪,光绪始终不冷不热,甚至连话都不想说,连头都不想抬。

光绪二十八年,国内的战火终于停息了下来,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慈禧带着室的成员回到了北京城。回到北京不久,恰好是隆裕的生日,清朝对于皇后和太后的生日称为“千秋日”。考虑到国库空虚,隆裕主动向光绪提出自己生日的一切活动都停止。光绪十分开心隆裕能够做出表率,于是就传达了停止一切活动的谕旨。

慈禧是一个喜欢面子,喜欢铺张热闹的人,她自己的生日,每次都会办得十分热闹,制造出一种普天同庆的感觉。因而,对于隆裕的建议,她十分不满,认为是丢了家的面子。并且,隆裕这样做,在慈禧自己过生日的时候就会凸显出慈禧的铺张。于是慈禧就对这位亲侄女更加不喜,生活中也处处压制她,给她制造一些麻烦。

信修明的《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曾经回忆过隆裕在从西安回到北京后的生活状况,十分凄凉,甚至连下人都不如:“太后对于后妃,优宠怜悯,时有传膳。赏后妃和四格格、元大奶奶和诸王妃等,围桌吃饭。皇后先行礼,站立而食,虽不饥,亦须强食,不如四格格等随便。夜间仍回冷宫,其凄凄凉凉之状,可想而知。如一日未得太后之加罪,尤以为知足,真是当了二十年之久的窝囊媳妇。”

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光绪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光绪帝走后不到二十四个小时,慈禧也逝世了。慈禧死的那天,白天还在料理国事,像往常一样忙碌,并且还召集了军机大臣、隆裕皇后、摄政王谈了很长时间。突然晕倒,且很长时间后才醒过来,慈禧明白自己的生命要走到尽头了,于是迅速地召集了军机大臣、摄政王、隆裕皇后,准备交代后事。其上谕说:“奉太太后懿旨,昨已降谕,以醇王为监国摄政王,秉承余之训示处理国事。现予病势危急,自知不起,此后国政,即完全交付监国摄政王。若有重要之事,必须禀报太后,即由监国摄政王禀询裁夺。”

走上清朝最终点的舞台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在光绪帝逝世后二十天,溥仪登基,宣布第二年,即1909年,为宣统元年,尊隆裕后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史称隆裕太后。于是,隆裕终于从光绪和慈禧的背后走出来,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慈禧死后,清朝也已经走到了末路,末代帝溥仪还是一个孩子,隆裕被推到了政治的风口浪尖。慈禧太后死前,将所有的权力都归给了摄政王载沛,自慈禧死后,资产阶级革命闹得如火如茶。

不久,就闹起了武昌革命。在万般无奈之下,摄政王载沛起用了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是个有野心的人,他并不会满足于在载沛的统治之下。在袁世凯获得大权之后,就立刻向载沛施加压力,迫使载沛辞职,清政府的权力落在了袁世凯的手中。清政府变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存在。

到了后来,各种革命团体都在各地兴起,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认为清政府这样的封建统治应该退出历史的舞台。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所有的革命团体都达成了共识:应该以共和国代替清王朝或者对此应该表示接受。到了1911年年底,已经有17个省市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2月,这17个省市的代表齐聚上海,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无视清政府的存在。

在各方势力的逼迫下,帝的退位已经势在必行。各地的革命派希望早日建立共和,完成革命,而袁世凯也希望快速取得辛亥革命的成果。于是南北双方协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优待室。1912年的2月,隆裕代表清政府下发了《退位诏书》,这是大清王朝最后一条上谕,也是一个王朝走向灭亡的悲歌。在紫禁城读完诏书的时候,隆裕忍不住泪流满面,回想起在紫禁城中度过的几十年岁月,百感交集,万剑穿心,在场的王公大臣亦鸣咽不已。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一生中目睹一个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和一个王朝同生共死,那是一种比失去爱人更撕心裂肺的感觉。在这样的大爱面前,个人的小爱所带来的痛苦都被取代了。

清朝268年的统治,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隆裕所做的这个退位的决定,虽然可能对不起清朝的列祖列宗,却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对于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深明大义的决定,但是对于隆裕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她的心中存在着深深的“亡国之恨”,紫禁城中熟悉的面孔都已经不在了,黑夜变得更加漫长。溥仪晚年在《我的前半生》中回忆:“我给太后请安时,常看见她在擦眼泪。”

隆裕皇后有多悲惨(清朝最丑的末代皇后)(3)

溥仪与隆裕

宣布溥仪退位的隆裕,长年处在忧郁之中,那种亡国之罪一直压迫着她。郁郁不乐的她,常常说出“孤儿寡妇,干古伤心,每睹宫宇荒凉,不知魂归何所”这样的伤心话。

1913年,因为长年郁积,隆裕的身体开始不好起来。正月初十是她的生日,太后的生日,本应该是举国同庆的节日,按照清朝的规定,大臣应当进宫给太后送贺礼。但是当时的溥仪已经退位,清朝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隆裕虽然还有着太后的称号,却已经是个没有权力的人了,因而去给她贺寿的人寥寥无几。隆裕看着这少少的几个人,想到清朝曾经盛极一时的状况,悲从中来,开始卧床不起。

这一年的二月二十一日,隆裕太后已是弥留,到了夜间,出现了回光返照,睁开眼睛看见溥仪随侍在一旁,哽咽着对溥仪说:“你生在帝王家,其实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件事情都没有决定,还没有开始使用帝的权力,国家就已经灭亡了,到现在,母亲也快死了。你只不过个还没有懂事的小孩子,以后的路,应该怎么走?”说到这一处,隆裕伤心地哭了起来,不仅仅是哭溥仪的命运,也是哭自己的命运。哭完之后,隆裕稍微平复了心情,又对溥仪说:“我要与你永别了,以后的道路,必定是崎岖坎坷的道路,但是我不能陪你了,你必须要自己照顾自己。走好人生的道路。”之后隆裕数次清醒,又数次昏迷,她已经在死的边缘徘徊。她还想要对溥仪说很多的话,但是她的身体,已经让她虚弱得说不出任何话来。撑到二十二日的凌晨,隆裕病逝,享年四十六岁。

这个被认为是葬送了大清江山的女人,在悲痛中结束了她悲剧而短暂的一生。

隆裕的悲剧人生

后宫是个永远不缺少悲剧的地方,但是隆裕的悲剧,却仍然是一个在这许多悲剧中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在所有的历史和野史中,人们总是厚爱珍妃,为了凸显珍妃和光绪的悲剧,总是对隆裕后有所抹黑,把她说成是一个阴险狡诈、嫉妒成性的坏女人。在那些故事里,隆裕是一个棒打鸳鸯,屡次陷害珍妃的小人,彻头彻尾地令人痛恨。

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一书中,对于隆裕的描写是这样的:

隆裕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她十分和善,毫无傲慢之举。我们觐见时向她问候致意,她总是以礼相待,却从不多说一句话。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却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太后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的左右。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每到夏天,我们有时候会看见皇后在侍女的陪伴下在宫中漫无目的地散步。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她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任何事情。

《清宫二年记》中,作者德龄公主对于隆裕的评价是“温雅可亲的皇后”。

在隆裕死后,当时临时政府的副总统黎元洪称隆裕太后是“女中尧舜”。

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后来的戏文里,珍妃永远是那个美丽动人的女主角,而隆裕也就成了女主角和男主角美好生活中间的那个障碍。没有人过问她在紫禁城中的生活,没有人知道那无数个夜晚,她曾独自吞下多少的泪水,也没有人知道,她如何在这样无止境的生活中,埋葬自己少女时代的梦和一辈子的理想。她的前半生被珍妃夺去了丈夫的爱情,在偌大的皇宫里守了二十多年活寡,到死的那一刻,还有人骂她是亡国人。命运对她是不公平的,或许在她被慈禧选入宫中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