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冬奥小故事(用小号向祖国诉说)

我与冬奥小故事(用小号向祖国诉说)(1)

朱德恩一有时间就练习吹小号。新华社 供图

“那时就一门心思就想把号吹好!”9岁的小号手朱德恩提起那个瞬间仍很激动:2月4日晚,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他用小号吹响了《我和我的祖国》。号声深情嘹亮,回响在鸟巢,湿润了无数观众的眼睛。

“我没有紧张。”朱德恩说,他牢记着上场前导演老师的叮嘱——眼睛睁大,头抬高,腰杆挺得直直的。父母接孩子时已是凌晨,“恩恩一下车,第一眼觉得他长大了。”朱德恩的母亲张雅楠说。

2月4日晚,全家人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旗入场环节,“突然就听到了号声,很熟悉,好像又有点陌生。”从参加排练开始,朱德恩就一直严守保密纪律,没有向家里人透露会出现在哪个具体环节,“那一刻,真的有一种冲击力扑面而来。”张雅楠甚至怀疑自己,“不可能吧?真的是恩恩吗?”“我们特别激动,爸爸立马抓起小号,跟着一起吹。吹着吹着,电视里出现了恩恩的画面,爸爸激动得老泪纵横。”

朱德恩的爷爷朱尧洲是新中国第一代小号演奏家,今年85岁了。朱德恩的父亲朱光是中国著名小号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2021年,朱光接到一个电话,希望他为冬奥会开幕式推荐一位小演奏家。朱光首先推荐了自己的学生,对方问还有没有更小的学生?“再小的就是我儿子了,能用吗?他刚开始学。”朱光开玩笑地说。对方却没有拒绝,提议说,不妨试试看吧。

“在选拔小演员时,总导演首先要求专业水平过硬,然后希望年龄尽可能小一些。”北京师范大学舞蹈系主任张荪参与小号手的选拔工作,“小朋友的天真、他认真努力的表达、他眼睛里透露出来的状态,都是成年人的世界里很难具备的。”

从拿到《我和我的祖国》曲谱,到熟悉曲子、录成视频发给冬奥组委,朱德恩只用了3个小时的时间。2021年12月,朱德恩接到通知,开始参加开幕式排练。“当时也快到期末了,我们一下子紧张起来。”严格的训练马上开始:练姿势、臂力、肺活量⋯⋯每天放学回家,朱德恩的时间几乎全被练习占用。

对9岁的孩子来说,要吃透《我和我的祖国》传达的感情,不是简单的事。在朱德恩上下学的路上,张雅楠和朱光经常给孩子播放《我和我的祖国》。

2022年1月,朱德恩带上小号去看望爷爷奶奶。奶奶商澄宋是著名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曲子吹第二遍时,奶奶告诉朱德恩,在小号声里能听到他在“诉说”。“真的吗?”朱德恩的眼睛瞪大了,奶奶又说:“对,你让我感到,你在用小号对最远角落里的那个人诉说。”

现在的朱德恩如何理解《我和我的祖国》?他用稚嫩的嗓音回答:“是一个人在向祖国诉说。”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冬奥会刊。

来源:客户端 冬奥会刊 | 记者 高倩

流程编辑:u06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