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太空趣味饮水记录单(在太空咋喝水咋种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子骄 张海振 摄影记者 周琛 菏泽报道

10月12日15时45分,“天宫课堂”再次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在这堂生动有趣、知识点满满的航天课中,带着好奇心的孩子们拓宽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同时在心中根植下一颗颗关于科学梦、航天梦的种子。

天宫课堂太空趣味饮水记录单(在太空咋喝水咋种稻)(1)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的学生们观看直播

作为地面分课堂之一,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的学生们也与航天员们进行了天地互动。他们会与航天员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所学校又有着什么样的航空航天教育特色?在现场走访观察时,记者也做好了一份“课堂笔记”。

天宫课堂太空趣味饮水记录单(在太空咋喝水咋种稻)(2)

“天宫课堂”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地面分课堂

跟随“天宫课堂”,探索宇宙新知

菏泽第一中学教室里,学生们整齐就坐,紧盯眼前的大屏幕,翘首以盼与空间站的3位航天员“见面”。

“这是我们第三节‘天宫课堂了’,大家是不是等得有些着急了呢?在开始今天的实验课之前,我和刘洋老师先带领大家参观一下我们的新‘教室’……”

这次太空授课不光内容上新,“课堂”也上新了。一开始,两位航天员向同学们介绍了第一次作为太空授课的讲堂——问天实验舱。随着航天员的镜头进行参观,同学们大开眼界,了解了问天实验舱的生活功能、实验功能等。

天宫课堂太空趣味饮水记录单(在太空咋喝水咋种稻)(3)

“天宫课堂”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地面分课堂

随后,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实验……“天宫课堂”上,3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了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传播普及了载人航天知识。“我之前就了解过扳手实验,这次能在课堂中看到,我非常激动。航天员老师还留下了课后作业,周末的话我要去搜搜资料。”高一学生赵勇皓告诉记者,希望自己未来也能逐梦太空,去看地球的灰光和宇宙的美景。

天宫课堂太空趣味饮水记录单(在太空咋喝水咋种稻)(4)

赵勇皓接受采访

在这场科普盛宴中,菏泽第一中学地面分课堂的同学们感受到太空现象的神奇美妙,完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科普实验,过足了“瘾”。“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更多的科学知识,看到了很多在地面观察不到的现象。未来还有更多宇宙奥秘等我们一一破解,我会以学识为燃料,积极进取。”学生李佩萱说。

天地共播一粒种,种下小小航天梦

“太空中没有上下左右,并且感受不到重力,那为什么拟南芥和水稻的根,还能向下生长到土壤里呢?”

天宫课堂太空趣味饮水记录单(在太空咋喝水咋种稻)(5)

司羽珊与航天员连线互动

天地互动环节中,菏泽第一中学学生司羽珊与航天员连线,这个问题已经在她心中存在多日。今年刚刚升入高中,她就参与了学校“天地共播一粒种一一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种植物”航空航天教育实践活动。9月9日,她和其他同学一起,满心欢喜种下一粒拟南芥种子,浇水、施肥,悉心照料。

天宫课堂太空趣味饮水记录单(在太空咋喝水咋种稻)(6)

学生们参加天地共播一粒种活动

“中国空间站让地球上的种子在太空发了芽,那么地面种植与太空种植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就是通过与空间站航天员共同种植拟南芥和水稻,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植物的知识,关注空间站开展的植物实验,激发青少年对空间科学实验及科学研究的兴趣。”菏泽第一中学教师曹荣荣告诉记者,植物生长过程中,大家提出问题,进行假设,定期展开小组讨论。

“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些种子在太空中的情况,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只能等待航天员传回图片,所以大家都非常期待这次的互动。”说着,曹荣荣带领记者来到“阳光花房”外的讨论桌,上面摆放着一摞“观察日记”。

天宫课堂太空趣味饮水记录单(在太空咋喝水咋种稻)(7)

观察日志

“9月9日,20℃,今天领到了拟南芥种子,希望它能茁壮成长……”

“9月13日,28℃,为什么水稻种子发芽会慢于拟南芥种子?问了老师,得到的答复是水稻发芽周期较长一些……”

“9月14日,28℃,一棵发芽约1mm,太空水稻长势什么样呢……”

天宫课堂太空趣味饮水记录单(在太空咋喝水咋种稻)(8)

观察日志

翻开一本本“观察日记”,生根、萌发、生长,种子每个阶段的生长情况跃然纸上,同学们心中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司羽珊说,“我在种植拟南芥的过程中,发现在地球上它的根能很顺利地扎到土壤中,那么在太空中没有重力,根为什么不是向上飘呢?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植物不但有向重性,还有向水性。”

在这次课堂中,司羽珊的疑惑最终被航天员解开。她表示,自己十分珍惜这次与航天员沟通互动的机会。“我的种子现在长势很好,像我一样精神抖擞,这堂课让我收获很大,航天员的精神在我心里留下了一颗科学的种子。”

天宫课堂太空趣味饮水记录单(在太空咋喝水咋种稻)(9)

学生们培育的拟南芥和水稻

为航空航天事业输送310余名优秀学生,未来将持续开展航天教育

短暂的“天宫课堂”已经结束,但“天地共播一粒种”活动还在继续,它为同学们探索太空奥秘,了解国家太空实验室搭建了桥梁,也是菏泽第一中学开展航空航天科普教育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菏泽一中把航空航天特色教育与常态育人有机结合、相融共生,积极探索以“航空航天科普教育”为办学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之路。据了解,学校为航空航天事业输送了310余名优秀学生,许多校友已成为推动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

天宫课堂太空趣味饮水记录单(在太空咋喝水咋种稻)(10)

菏泽第一中学航空航天科普馆

“展柜里放的航空航天纪念册是我们老校友捐赠的,旁边展柜里是火箭模型……”在菏泽第一中学航空航天科普馆,航空航天主题区、航空航天科普教育区、航空航天社会实践活动区等应有尽有。教师庞程军向记者介绍,他们依托科普馆,常态化开展航空航天系统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大型航天科普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方式,激发了同学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唤醒了他们的求知兴趣。”

天宫课堂太空趣味饮水记录单(在太空咋喝水咋种稻)(11)

张斌接受记者采访

菏泽一中校长张斌表示,能成为第三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地面分课堂,菏泽一中全体师生倍感自豪。“在前期准备和太空授课过程中,同学们认真开展实验研究,积极参与天地互动,增长了丰富的航天科技知识,激发出了极大的科学探索热情。”

“天宫课堂”,展现的不只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也展现了中国航天科技自强不息、不断进步的身影。张斌说,学校将以参与此次太空授课为契机,开发后续延伸类课程,普及航天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