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朴是什么意思(老子所说的朴究竟是什么)

象思维(4)大葫芦

01

道,是大葫芦

浑沌三问的第一问:为什么浑沌没有七窍?

浑沌之象指的是道,没有七窍,喻示道是一个囫囵的整体。老子《道德经》就是在精心呵护本体的整体性。有物混成,先天地生(25章)。这样一个比天地生得还早的混成之物,就是道的化身,是一个混同而不可分的整体,不可分割为局部。老子哲学就以这样一种恢宏的气度,矗立于人类思想的源头。

为了说明道是个混同而不可分的整体,庄子虚构了浑沌这个象,作为寓言形象流传千古;老子也用了一个象,却是个寻常之物,是什么呢?——朴,葫芦。民间传说道家中的八仙之首铁拐李就背着个大葫芦。

道德经中的朴是什么意思(老子所说的朴究竟是什么)(1)

为什么会选葫芦呢?因为它有几个特点:内涵混沌、体现圆浑、中示虚空、包孕生命。老子拿它来暗喻具有创生能力的道,是一个神秘的整体。《道德经》中一共出现了8个朴字,分布在6章当中,加以整理,可以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明序列。

02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日:沌兮其若朴(15章)。道,深奥玄妙,难以述说,只能勉强地以譬喻来形容:混沌如葫芦。老子拿葫芦来说明道,强调的正是它们之间相似的要害:混沌。俗话说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猜不透心生好奇而显出神秘性。这描绘的是道的总体形象。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37章)。道能催生万物自化,万物自化的过程中,我将用朴的整体力量来充实他们,使天地间自然安定平稳。这说的是朴的作用:万物自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发作,出现离道膨胀变异的状况,导致混乱,阗之以朴,天地自正。既然朴有正天地之功用,那么该如何保持朴的神奇力量呢?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知寡欲(19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老子冒着被误解为蒙昧主义的风险,提出了著名的三绝三弃,振聋发聩!这正是浑沌不能开七窍的原因。用封住眼耳等感觉器官的办法,切断所谓主客观的联系,杜绝和摈弃一切主观意念,只有如此才能“见素抱朴”。见:现,呈现,自然的呈现,不是用眼去看见。素:未染色的生丝。朴:未剖开的葫芦。只有去掉人为的干预,抛却人类的自作聪明,拨开精神的迷雾,才能现出自然天性,保持原生态的浑沌,坚守本性的同一,抱住整全的葫芦。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只有圣人无为、好静、无欲,才能让民众按照自己的个性自由地、正常地生活,从而保持淳厚质朴的天性。

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32章)。道是永恒的,没有名字,像葫芦一样浑然一体的,独守其小的,然而世界上谁也不想进一步役使它。只有朴以小的姿态呈现,才能得以完整地保全。

知其日,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28章)。日与辱相对,日有实义,辱有亏义,相当于今日以盈与亏对举。知道怎么去充实,却守着吃亏之道,这就像天下的川谷;川谷,虚怀若谷,细水长流,意味着“恒”的德行完满俱足;这样就回归到了本质,一种像葫芦那样完满俱足的整体保全。

道德经中的朴是什么意思(老子所说的朴究竟是什么)(2)

上述所有的努力——绝、弃、守、无名、无为、无欲、好静、唯小:抵御外来干扰,节制自我心性——都是为了自然天性完整地得以保全。老子可谓用心良苦。万事万物包括人本身,都要复归于朴,守着自然整体的本质。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28章)。道是完整的朴,不可分割;朴散则不复是道,只能为器。要是把朴分散开来做成器具,比如把葫芦中间剖开制成瓢,圣人如果把器具用在具体的方面,最多只能发挥器具某一方面的功用,而丢失了道的整体性,所以老子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大制无割”的思想。

03

葫芦剖成瓢?

说到葫芦剖成瓢,庄子《逍遥游》里恰好有惠子与庄子的一番对话。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hù]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惠施对庄子说,魏王(即梁惠王魏罃)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下去,结出五石大的葫芦。用它来盛水或浆吧,它的坚硬程度还不能保全自身;剖开来做瓢吧,可葫芦太大没处可以存放。它并非不是像风的呼啸声那么大,但我因为它没有用,就把它打碎了。惠施这话是挑衅性的,措辞带有明显的讥讽,直刺庄子的道理大而无用。

庄子回答说: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真够逍遥的,五石大的葫芦,用来做大酒器,直接放到江湖里去漂游。何等的快意人生!跟惠施形成鲜明对照,担心什么葫芦太大没处可以容纳,庄子反唇相讥,嘲笑惠施有一颗飞蓬般的心,随风而转,思无定见。

庄子和惠子讨论的是“用”的问题,但反映出来的是思想方法的差异。惠子是“剖”“掊”,是分解的方法;庄子则不考虑分解,是在保持整体性的前提下注重葫芦的大用。

道德经中的朴是什么意思(老子所说的朴究竟是什么)(3)

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老子说道是先天地而生的混成之物,然而又偏偏看不见摸不着,无可名状。可见,道既不是客观的物质存在,又不是主观的一念之想;是老子说不清还得强说的一种非物质性存在。所以道既非主观又非客观,却分明又拥有能令天地自正的强大力量,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道是主客不分的混成之物。上士闻道,努力去践行,说明他相信道的存在;中士将信将疑和下士嘲笑,说明道并未被他们认识。认识的困难源于道具有充满着神秘感的混成性,正因为道这个混成之物主客难分,所以不能将它割裂,而要守护它的整全。这就是老子提出大制无割的原因。

为您链接

浑沌之死的悲剧意义

没有逻辑怎么思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