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垃圾分类小知识卡片(垃圾分类倒计时)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王烨捷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正在走近市民的日常生活,节能环保的意识也日渐深入人心。日前,在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教育指导下,在家校沟通平台“晓黑板”上举办的晓画家“社会创新家庭创客营”活动,吸引了全国6200多名孩子画下了心目中的环保世界。

活动中,两类画作让人眼前一亮,一类尽情发挥创意,展现想象中的未来世界;另一类循环利用废弃材料,制作成精美的拼贴画。

上海市法华镇路第三小学学生张煦承上传了一幅名为《别让垃圾去“流浪”》的画作。他把地球画成了一个在宇宙中穿着太空服的“小孩”,这个“小孩”有四只手,都在处理垃圾。张煦承说:“假如有一天真的要带着地球去宇宙流浪,那什么样的地球值得带呢?肯定不是一颗垃圾遍地、资源耗尽的末日星球。”

“虽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只是臆想,但如果我们不从现在开始保护地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那也许等不到太阳衰老,人类就已经面临生存危机了。所以,循环利用资源,刻不容缓,更少浪费,就从垃圾分类开始。”

小学生垃圾分类小知识卡片(垃圾分类倒计时)(1)

上海市江苏路第五小学樊子钦同学特别关注海洋环境。于是,他构思了一艘深海潜水艇,“一方面它可以探测并规划出海洋垃圾和重金属污染源,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成为海洋特有的自然能源的探测定位仪,可以提供人类安全环保的自然能源。”

小学生垃圾分类小知识卡片(垃圾分类倒计时)(2)

“在AI、无人机、5G云操作等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把废旧材料回收再利用,整合成新材料,用来盖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建设新城市、新家园。”沈阳市淮河小学的杨皓然在自己的画作中,循环利用了很多废弃材料,比如旧报纸、废纸箱等,通过描画上色和剪裁粘贴,画出了他想象中的未来世界。他的家长也在活动页面写道,“旧材料循环利用,新科技创造未来。”

一幅名为《我在上海成长》的画作上,朵朵鲜花跃然纸上,隐隐约约可以看见背后的东方明珠塔、环球金融中心等上海地标建筑。

“《我在上海成长》运用卷子、蜡笔、碎玻璃、泡沫和布料边角料等,经过沾合、溶解、切割组合成一幅在上海地标建筑背景下鲜花盛开的场景,寓意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茁壮成长。”上外静安外国语中学的陈皓媛这样介绍自己的画作。

小学生垃圾分类小知识卡片(垃圾分类倒计时)(3)

参与者周航的家长说:“通过最近的环保教育以及这次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知道了随手关灯和循环用水,之前在水龙头下洗手洗脸,现在把水打到盆子里,洗完脸的水积攒到水桶里来拖地,儿子还让我用洗菜的水洗碗。儿子知道了节约和循环利用了!”

程天玉的家长也感叹道,通过这次绘画活动,孩子每次丢垃圾都要看看垃圾筒上的分类图标,逐渐养成不浪费的好习惯。

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赵晓音认为,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等,这些都来自生活细节,“这些和小朋友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对他们来说,可能更有体会、更有感受、也更容易有感而发。”(教育科学部编辑)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app.cyol)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