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元年西晋人口(西晋太康二年六月泰山郡大水淹死六千余人)

西晋咸宁六年(280年) 三月壬申,东吴灭亡,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从此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历史功绩,三月乙酉大赦,改元太康。太康之治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光辉篇章,但天公不作美,太康年间多大水,如:

太康四年七月,司、豫、徐、兗、荆、扬郡国二十大水,伤秋稼,坏屋室,有死者。

太康六年三月,青、凉、幽、冀郡国十五大水。

太康七年九月,西方安定等郡国八大水。

太康八年六月,郡国八大水。

太康元年西晋人口(西晋太康二年六月泰山郡大水淹死六千余人)(1)

西晋时期全图

只不过这些水灾相比于太康二年六月的那次就平常多了,《宋书志第二十三五行四》:“晋武帝太康二年六月,泰山、江夏大水。泰山流三百家,杀六千余人;江夏亦杀人。”意为晋武帝太康二年六月,泰山、江夏发生大水灾。泰山洪水冲毁三百家房屋,淹死六千余人;江夏也淹死了人。

太康二年六月即公元281年七月,这一年西晋广大版图内发生了不止一次水灾,《晋书帝纪第三》:“夏六月,东夷五国内附。郡国十六雨雹,大风拔树,坏百姓庐舍。江夏、泰山水,流居人三百余家。秋七月,上党又暴风雨雹,伤秋稼。”夏季北方高温多雨,太康二年六月泰山的这场水灾尤其惨重。

太康元年西晋人口(西晋太康二年六月泰山郡大水淹死六千余人)(2)

兖州、豫州

泰山是个郡,顾名思义就是泰山一带,一作太山郡,中国古郡名,当时隶属于兖州。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郡县制,郡相当于今天的地市级行政区,西晋时的泰山郡有多大呢?《晋书志第四》记载:“泰山郡汉置。统县十一,户九千三百。奉高(西南有明堂)、博(有龟山)、赢、南城、梁父(侯国,有菟裘聚)、山茌(茌山在东北)、新泰(故曰平阳)、南武阳(有颛臾城)、莱芜(有原山)、东牟(故牟国)、钜平(有阳关亭)。”泰山郡的郡治在奉高,即今天的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范镇。

太康元年西晋人口(西晋太康二年六月泰山郡大水淹死六千余人)(3)

图片源于网络

《晋书志第四》只记载了泰山郡的户数,没有记载口数也就是人数。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推算一下,《晋书志第四》:“太康元年,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太康元年西晋一户平均6.57人,也就是一家一户六七个人。拿这个平均数乘以九千三百,则太康元年泰山郡的人口数应在61111左右。那也就是说太康二年六月即公元281年七月,泰山郡的这场水灾淹死六千余人,相当于泰山郡的人口减少十分之一左右。在既无战乱又无人为屠杀的情况下,当时抑或现在这个数字真是骇人听闻!如果按照今天的洪水等级划分标准,太康二年六月泰山郡的这场水灾毫无疑问属于最严重的特大洪水!

同一时间江夏郡的大水,不过是“亦杀人”,那么其伤亡人数最多不过是泰山郡的零头,更是反衬出泰山郡洪灾之惨烈。

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古代的天灾往往造成重大伤亡,虽然太康二年六月泰山郡的这场水灾在史书中不过是寥寥数语,但读之仍不禁为古人担忧。

(关注“读史奇闻录”百度百家号、今日头条号和微信公众号,领略历史上的奇闻异事,个人原创,敬请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