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文言文一则优秀课堂实录 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五年级文言文一则优秀课堂实录 让学生爱上文言文(1)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怎样使语文学习充满乐趣进而让学生喜欢上文言文的学习呢?这是一线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

《卖油翁》是一则简短而精致的寓言故事。作者欧阳修当时被公认为文学领袖,在诗歌、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曾领导北宋诗歌改革运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卖油翁》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详细地阐述了“熟能生巧,勤能补拙”的道理。初一学生要在一课时内完成学习,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和大量的资料收集准备工作。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设计。


五年级文言文一则优秀课堂实录 让学生爱上文言文(2)


教学流程

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引人入胜的介绍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积极快速地进入课堂。以下为笔者上课内容:

师:请同学们说出两个以“百”字开头并且是用来形容射箭技术很高超的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百下百全)

师:射击是古人生存、打猎、军事防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而“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文章中的康肃公陈尧咨因善射而自我炫耀,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卖油翁却并不以为然。

师:请同学们熟悉课文。(生自由朗读)

师:大家要在朗读时把音读准,并掌握节奏和把握暂停的时间,如“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请同学们把读得不准、不清楚且停顿把握不好的地方用笔画一画。

师:大学一起疏通文义,复述课文。(学生纷纷复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

师: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问题,尝试分析人物角色并理解文章的内涵。

1.文中这两个人物自身各有什么技艺?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这两个人物的?找出文中的具体词和句子,并谈谈你如何看待这两个人物形象。(师生共同总结出表1内容)

五年级文言文一则优秀课堂实录 让学生爱上文言文(3)

表1

2.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你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生:熟能生巧,勤能补拙。

生: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自大、自以为是。

师:这个故事给同学们什么启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说说。

生:……


五、教学体悟

学生将文中两个人物的矛盾进行了剖析,并大胆想象,进行假设、论证,最后给出结论。

(一)充分预习,读中生趣

在课前,笔者要求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尽量扫除文本中的语言词句带来的障碍。例如,找到难以理解的词,通读课文;提出质疑、提出假设性的问题,带着问题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前期通过网络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因为有了充分准备,学生课上的学习效果很明显,而且在课后检测中学生对这一课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十分好。可以看出,课堂的充分准备,教师让学生提问,发挥想象力,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以读悟情,读中有获

学生通过读《卖油翁》一文,对文中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把握得比较准确,也了解了两个角色的不同,他们一个是傲慢,一个是谦虚有礼貌。同时明白这则文言文传递的“熟能生巧”和即使自身有特长也不能骄傲、自满、自大的道理。阅读中,学生对文中某些句子提出了质疑。例如,有学生认为,卖油翁“睨之,久而不去”这一行为不礼貌,那又怎么向他学习谦虚的精神呢?还有学生提出疑问:“陈尧咨善射箭,命中率很高是事实,那他的这种技能是不是需要让人知道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的讨论异常激烈,有学生反驳道:“陈尧咨的态度让卖油翁不满,他的射箭技术还没有达到百发百中的程度,所以,就不应该骄傲……”一篇看似简单的文言文,学生却读出了不同的心理感触,悟出了不同的道理。在阅读中质疑,在讨论中解惑,学生收获了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研读表演,探究情理

读书要读出情味,读出理趣,这才是会读。要让学生会读,就要给学生设置疑难,让他们边读边思考。为了帮助学生读出陈尧咨的语气情感,笔者问:“陈尧咨两次与卖油翁的对话,心情语气有什么不同?”问题提出后,学生便快速地反复研读,但效果却差强人意。笔者提示学生可在句子前加语气词。经过小组讨论,学生决定在“汝亦知射乎?”前加“咦”,在“尔安敢轻吾射!”前加“哼”,同时由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陈尧咨和卖油翁,进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学生读后能从字里行间挖掘文章的道理和作者的用意。笔者抓住最后一句“康肃笑而遣之”,让学生研读“笑”与“遣”的韵味,并让学生想象卖油翁走了以后,陈尧咨想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他们的认识。

(四)创设情境,锻炼语感

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课堂一开始,笔者便采用了较为浅显的文言句子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顿生好奇、好学之心。例如,“汝名谁?年方几何?”“值日者谁?”“家住何地?”“乘何种交通工具到此?”“尔等需静思,方能理解文中句意”等。这样的情景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文言语感。一节课下来有效解决了课堂中的重难点问题,尤其是在词类讲解方面将晦涩的词语换成了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化的语言,学生学得明了了,文言语感便也稳中有进了。

总之,让学生爱上文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鉴赏作品。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时刻关注与所教内容相关的信息,教学中触类旁通,收放自如,这样便能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同时,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者:金丽娟(江苏常熟市练塘中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