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血管素紊乱性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或两侧交替性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及畏光,在安静、黑暗环境或睡眠后头痛可缓解,间期正常。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1)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约半数以上患者的双亲有偏头痛史,多数属多基因遗传,极少数特殊亚型为染色体显性遗传。

很多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尤其在环境变化、外界刺激、躯体及精神疲劳、睡眠不足、月经周期变化等情况下更易诱发偏头痛。

女性偏头痛患者常在月经来潮前发作多数人在妊娠后发作频度减少或发作消失。

某些食物如奶酪、熏鱼、巧克力、柑橘及酒精类饮料等可诱发偏头痛发作。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2)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管源性、神经源性及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等学说。

血管源性学说认为偏头痛先兆症状是内血管收缩使脑局部缺血所引起的一过性脑功能障碍,表现视觉改变、闪光样暗点、视野缺损。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3)

在偏头痛先兆期时局部脑血流(rCBF)可见明显降低,头痛出现后,rCBF及颅外动脉血流均显著增加,同时脑脊液乳酸增加,碳酸氢盐含量降低。

神经源性学说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神经功能紊乱、伴继发性血管运动的改变。偏头痛呈现的各种复杂症状是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的结果,可能是原发于下丘脑/间脑水平的脑部阈值障碍。各种诱发因素只要导致脑部阈值下降就能引起头痛发作。

大脑皮质出现的局部脑电活动异常,并以3 mm/min的速度缓慢自枕叶向顶叶和颞叶扩散,称之为皮质扩散性抑制(CSD),扩散的速度和先兆症状特点相同,先兆症状中发光视幻觉为刺激症状,与皮质去极化有关。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4)

而随后出现的视野内的暗点、偏盲、黑矇为抑制症状,与皮质抑制有关。CSD对丘脑、三叉神经脊束核、蓝斑等中枢疼痛处理有广泛作用,还可引起与偏头痛有关的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递质释放。

并产生与痛觉过敏及炎症有关的基因表达如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环氧合酶2等,这可能是CSD样神经电活动引起头痛及其相关临床表现的重要原因。

三神经血管系统激活学说认为脑膜中动脉和颅内大动脉主要由三叉神经纤维支配,而支配这些血管的大量交感和副交感纤维其投射也属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5)

偏头痛时,受累的脑内大动脉和脑膜中动脉不断发生兴奋,激活三叉神经,使脑膜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管周围水肿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被激活等炎症反应,局部释放活性致痛物质,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和神经激肽A等,这些物质又可作为兴奋冲动使受累动脉更加扩张,形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

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1,多在青春期起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病初可每年发作1至数次,以后有的每月发作1至数次,少数患者可每周发作数次。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先兆性偏头痛、无先兆偏头痛、特殊类型偏头痛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6)

1.先兆性偏头痛

约占偏头痛的20%,临床发作可分为4个时期:

(1)前驱期:约60%患者在头痛发作前数小时至数天可表现为精神症状如抑郁、乏力、懒散倦睡、情绪激动、易激惹、欣快等,也可表现自主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厌食或明显饥饿感、口渴、尿频、尿少、腹痛、腹泻心慌、气短等。不同患者前驱症状有很大的差异,同一患者前驱症状相对固定。

(2)先兆期:多为局灶神经症状,偶为全面性神经功能障碍,持续约5分钟至1小时以内,最常见的先兆为视觉性先兆,如闪光、暗点、视物变形、视野缺损。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7)

其次为躯体感觉性先兆,如一侧肢体感觉异常或面部麻木等。运动性先兆较少见,可出现肢体轻偏瘫及言语障碍。如果出现脑干症状或单眼黑矇,分别称为脑干先兆或视网膜先兆。

先兆可不伴头痛出现,称为偏头痛等位症,多见于儿童偏头痛,有时见于中年以后,先兆可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头痛很轻或无头痛,也可与头痛发作交替出现。

(3)头痛期:疼痛多始于一侧眼眶部或额颞部,逐渐加剧,并扩展至半侧头部或整个头部。

头痛呈搏动或胀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厌食,有的伴有球结膜和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也可伴有尿频排尿障碍便秘或腹泻、高血压或低血压、心慌,甚至出现心律失常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8)

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可加重头痛,故患者多躲至较暗的安静处休息。头痛发作数小时,有的达1-3天,持续时间超过3天以上者,称为偏头痛持续状态。

(4)缓解期:服止痛剂或睡眠后头痛明显缓解。头痛缓解后数日之内,仍可表现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肌肉酸痛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后续症状。

2.无先兆偏头痛

为最常见类型,约占80%,除无先兆症状外,其他表现同先兆型偏头痛。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9)

3.特殊类型偏头痛

(1)眼肌麻痹型偏头痛:见于年轻的成年人,在头痛发作中或发作后,头痛则常见为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瞳孔散大,眼球上、下、内收运动障碍,少部分尚有滑车神经、展神经麻痹的症状,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不等,极少数不能恢复。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10)

(2)偏瘫型偏头痛:多在儿童期发病,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阳性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半数病例与19号染色体连锁,亦与PQ型钙通道突变有关;另一类为散发型,有或无先兆偏头痛交替发作。

表现为轻偏瘫和(或)偏侧麻木、偶伴失语数十分钟后发生同侧或对侧头痛,而偏瘫可持续数十分钟至数日不等。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11)

(3)脑干先兆型偏头痛:多发生于少年或青年女性,发作与月经有明显的关系。先兆期表现脑干症状,如眩晕、眼震、耳鸣、构音障碍、共济障碍、双侧肢体麻木、无力或口周感觉异常等,也可出现意识模糊和跌倒发作。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12)

先兆症状持续20~30分钟后出现搏动性头痛,多位于枕后部,向后颈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在头痛高峰期部分患者可有短暂意识障碍。头痛持续数小时发作后恢复正常,间歇期一切正常。

(4)视网膜型偏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偏头痛伴有同侧的视网膜循环障碍,单侧眼的畏光、黑矇、暗点、甚至失明。反复发作可造成中心视网膜动脉及其分支血栓形成或视神经乳头萎缩。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13)

如何自我缓解偏头痛

1.是生活上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很多人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引发偏头痛,如果工作压カ比较大,请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些肌肉放松的技巧,都有利于精神减压。

2.对于有偏头痛的人来说,有氧呼吸的运动训练,会对偏头痛症状有一定的帮助和缓解,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偏头痛的患者,稳定神经系统,缓解焦虑症状和肌肉紧绷的现象。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14)

3.一定要注意有规律的睡眠,正常的休息,是对偏头痛患者以及预防偏头痛最重要的一点,不要黑白颠倒的睡眠,这不仅容易引发偏头痛,对于女性还会影响皮肤、生理问题。男性也会影响身体健康,多吃一些鱼,对于偏头痛患者很有好处,每周至少吃三次鱼,服用一些鱼油制品,会对减少和预防偏头痛的发作很有效果。

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区别(偏头痛)(15)

其次要在饮食上预防偏头痛

1.拒绝吃高热量的食物,像热狗,香肠,都容易引发偏头痛,

2.糖类食品,因为糖会过度的刺激以及干扰到神经梢,导致肌肉紧张,最后很容易引起偏头痛的发生

3.慎重吃药,要谨慎地服用类似止痛药之类的药物,这种药物虽然能使我们暂时的减轻疼痛,但其实并不能真正地解除疼痛,而且很容易因为乱服用药物引发慢性偏头痛,不容易根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