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电子无人机技术(激光供能实现无限续航)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西安12月31日电(李志强、白鸽)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教授李学龙和团队在“光动无人机”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智能信息传输处理和高能激光等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无人机的全天时智能视觉跟瞄和自主远程能量补充,开启了我国无限续航无人机的探索,实现了光电与智能学科的交叉融合,是“临地安防”的典型应用之一。

航天电子无人机技术(激光供能实现无限续航)(1)

西北工业大学“光动无人机”实现无限续航能力。西北工业大学供图

随着我国低空空域逐步开放,旋翼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大量普及,目前已在灾害预警、智能救援等临地安防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数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在1小时之内,难以在复杂耗时的任务中发挥作用。

李学龙教授和团队的这项研究,使用高能激光对无人机进行远程供能,并在无人机上搭载特制机载光电转换模块,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结合智能信号传输与处理技术,实现了远程供能的自主化,使无人机具备了无限续航能力。

“一是无人机可以飞得更高更远。借助高功率激光束供能,无人机能够实现超大范围巡航,其执行任务的自由度与可能性都将极大提升,甚至实现‘低空卫星’‘人造月亮’等作用。二是无人机集群组织更为便利。通过自主的地对空、一对多无线充电,无人机集群协同的优势和效率将进一步放大。”团队介绍说。

西工大科研团队的这项成果,将为无人机行业提供新的发展及应用思路。据了解,光动无人机主要具有三点技术优势:智能化、自适应和安全性。首先,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面向复杂变化目标的智能视觉追踪算法,具备良好的光照、尺度、旋转自适应性,使视觉追踪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实现精准定位无人机的作用。

其次,为了消除大气的流动与密度变化对激光束的影响,课题组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光束赋形技术,能够实现对光束强度分布的自主动态调节,提高长距离激光能量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最后,为了确保光束路径范围的安全,课题组提出了障碍物判定和激光功率自主调节的方法,能够根据目标物的反射特征等判定方法及时发现障碍物,并将激光功率自主调节至安全范围。

“光动无人机将有望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如交通管控、治安巡逻、灾害救援、无接触式物流配送等。在未来,这种具有无限续航能力的无人机还可能在我们对空天地海的探索与遨游中发挥重要作用。”李学龙说。

(责编:李志强、吴超)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