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马学民(青未了马学民)

“一门三忠烈”卞壸

青未了马学民(青未了马学民)(1)

卞壸(kǔn)(281年-328年),字望之,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刘庙社区卞庄)人。东晋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累事三朝,两度为尚书令。以礼法自居,意图纠正当世,并不畏强权。后在苏峻之乱期间率兵奋力抵抗苏峻,最终战死。后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贞”。

青未了马学民(青未了马学民)(2)

卞壸出身官宦之家,祖父卞统曾任琅邪内史,父亲卞粹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卞氏六龙”。卞壸成年时已有名誉,得司兖二州和齐王司马冏辟命,但卞壸都不应命。后父亲卞粹被长沙王司马乂所杀,卞壸回乡。怀帝永嘉年间,卞壸出任著作郎,并承袭父亲成阳公的爵位。后来征东将军周馥请卞壸为从事中郎,但不应命。及后于永嘉五年(311年)发生永嘉之乱,都城洛阳被前赵所攻破,晋怀帝被掳,卞壸于是投靠时任徐州刺史的妻兄裴盾。裴盾于是让卞壸代理广陵相。

建武二年(公元318年),司马睿在建邺建立基地,召卞壸为从事中郎,委以官员选拔之责,深受宠信。后出任东中郎将司马绍(即后来的晋明帝)的长史。后因继母死而离职服丧。及后当成为晋王世子的司马绍的老师。东晋建立后,任太子中庶子,后转散骑常侍,侍讲东宫。后又先后担任太子詹事、御史中丞等职。卞壸前后居师佐之位,尽匡辅之节,颇为王公大臣敬畏。

太宁元年(323年),明帝即位,升为吏部尚书。次年(324年),王敦意图夺位而再次起兵,但因病重而交由兄长王含等人领军,卞壸加中军将军防备王敦军。及后叛乱平定,卞壸因功封建兴县公,不久迁任领军将军。

太宁三年(325年),明帝病重,卞壸与司徒王导、车骑将军郗鉴、丹杨尹温峤、护军将军庾亮及领军将军陆晔一同遗诏辅助太子,任顾命大臣,并任右将军,加给事中、尚书令。成帝登位后,他与庾亮共掌机要。

卞壸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维护朝廷纲纪不遗余力。在成帝即位举行登基大典那天,元老重臣王导竟以病缺席。卞壸在朝廷上严肃地说:“王公社稷之臣邪!大行在殡,嗣皇未立,宁是人臣辞疾之时!”王导听说后连忙带病赶来。皇太后临朝,卞壸与庚亮值班宫中,共参机要。朝廷下令召南阳乐漠为郡中丞,颍川庾怡为廷尉评。但二人都强调父命,拒不赴任。卞壸当即奏禀太后,其中提到:“如此则先圣之言废,王教之训塞,君臣之道散,上下之化替矣。乐广(谟之父)以平夷称,庾珉(怡之父)以忠笃显,受宠圣世,身非已有,况及后世而可专哉!”由于卞壸的奏章很有说服力,因而朝议一致赞成。乐谟、庾怡不得已,只好走马上任。此后,凡朝廷有命,不得以私害公,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延,遂形成了一条永久性的制度。当时,王导与庚亮不和,庚亮掌权,王导就称疾不上朝。一次王导不上朝,却私下为车骑将军郗鉴送行。卞壸得知,毫不顾忌王导的权势和情面,上奏导“亏法从私,无大臣之节”;御史中丞钟雅玩忽职守,不按王典办事,二人应该一块免官。虽然皇帝将奏章压下,未予处理,但已引起朝野震肃。

卞壸兢兢业业勤于吏事,以匡风正俗为已任,不肯随波逐流。有人说他:“卿恒无闲泰,常如含瓦石,不亦劳乎?”他说:“诸君以道德恢宏、风流相尚,执鄙吝者非壸而谁!”由此可见他为国事任劳任怨的博大胸怀。当时贵族子弟多以放浪形骸、清淡不倦的王澄、谢鲲等人为旷达,壸却认为这些人“悖礼伤教,罪莫斯甚,中朝倾覆,实由于此。”此言大有见地,可谓入木三分。

卞壸后来面部受伤,多次要求辞职。咸和二年(327年)改拜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同时庾亮认为苏峻屯兵历阳,最终都会生祸乱,言:“大将苏峻,素有狼子野心,将来一定会作乱,如果现在不削弱其权力,多年后必不可治,这是汉晁错劝景帝早削七国兵权的原因。”建议朝廷召苏峻任大司马,以收笼络之效,并借机释其兵权。朝廷诸官皆无异议。卞壸固争以为不可,对庾亮说苏峻现拥有重兵,且离京邑较近,这样做将必定激发苏峻提前叛乱,危及朝廷,应慢慢削其兵权。可庾亮不听卞壸所言,最终决定要实行。卞壸知道这次此举必定失败,更向时任平南将军的温峤表示担心。司马任台亦劝卞壸准备良马作不时之需,但卞壸笑看回答说:“真到那时,要马何用?”不久庾亮正式征召苏峻,苏峻于是联合祖约以讨庾亮为名起兵。卞壸便复任尚书令、右将军、领右卫将军。次年,苏峻进军到东陵口,卞壸再被任命为都督大桁东诸军事、假节,加领军将军、给事中。卞壸后率领郭默和赵胤等在西陵与苏峻军大战,为苏峻破城而入。卞壸于是撤退,并归遇符节谢罪。及后苏峻攻青溪,卞壸又与诸军抵抗,但仍战败,更被苏峻火烧宫寺。在战斗中, 卞壸背疮未合,但胸怀报国之心,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终因不支,壮烈殉国,时年四十八岁。其二子卞眕、卞盱,见父殉国,相随杀入敌军,亦力战而死。咸和四年(329年),苏峻之乱平定,经朝议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荣衔,谥号“忠贞”,祀以太牢。赠子眕散骑侍郎,盱奉军都尉。时人赞道:“父死于君,子死于父,忠孝之道,萃于一门。”明成祖朱棣也赋诗称赞:“父将一死报君恩,二子临戎忍自存。慨慷相随同日尽,千古忠孝表清门。”

卞壸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唐窦臬《述书赋》云:“望之之草,聚古而老。落纸筋盘,分行羽抱。如充牛刃 多士,交连杂宝。”《淳化阁法帖》卷三有其草书一帖,六行,五十六字。卞壸书法现存于西安碑林的还有一行书壁碑,内容是:“崔谅、史曜、陈淮可补吏部郎,诏书可尔。此三人皆众论所称,谅尤质止,少华可以敦教。虽大化未可仓卒,风尚所劝为益者多,臣以为宜先用谅,谨随事以闻。晋侍仲卞壸书。”此碑亦为无价之宝。

卞壸坚守旧礼,如继母死后,在她下葬后晋元帝就命他复职,但他都一直不肯,最后更上书元帝,陈说自己一定要守孝,最终令元帝让他完成守丧期。又一次淮南小中正王式的父亲死后,以父亲死前同意继母回到前夫家让前夫家的继子供养(王式继母在前夫死后改嫁给王式父亲)为由豁免继母为其父守丧。但卞壸认为这不合礼,更认为王式有错,不以礼法行事,没资格任审核人的小中正一职。最终王式经乡邑清议,终身不被任命为官。

卞壸除了遵从礼法,更加不畏权贵。如在王式一事,他顺道亦弹劾司徒荀组和扬州大中正兼侍中陆晔和淮南大中正兼散骑侍郎胡弘不能崇正礼法,失职应被免职和削减封地,并由廷尉定罪。最终由元帝下令赦免三人。后明帝即位,王导因病而不参加登位进玺的仪式,卞壸严肃地说:“王公还怎是国家重臣!皇帝正在举殡,新君又未立,难道是人臣以病推托的时间!”王导听后便抱病赶去。及后朝廷召乐广子乐谟和庾珉之子庾怡分别任郡中正和廷尉评,二人都以长辈有命为由推辞,但卞壸却上书认为人臣不应以私废公,更指二人的父亲既受晋室恩宠,自己也不再是属于自己一人,其后代也是一样。如此二人皆逼不得已而接受任命。及后王导以病不上朝,却私下为车骑将军郗鉴送行,卞壸便指王导徇私枉法,无大臣的气节;另指御史中丞钟雅曲解王典,监察不加准绳。卞壸并上奏将王导和钟雅免官,虽然最终都没有执行,但都令朝中震惊。

卞壸为官实干,以褒贬人事为己任,并且努力工作,试图监督世间,将世道导入正轨,因而都不同意当时的风气,因此在当时都没什么称誉。而且卞壸亦廉洁节俭,生活都简约朴素。 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年),有盗墓者盗卞壸墓,打开棺木搜掠陪葬品时发现卞壸面色如同活着般,双手握拳,指甲更长得延展到背部。

作者简介

马学民,大学学历,曾任中共菏泽市开发区工委机关报《今日开发区报》总编,山东省散文学会、菏泽市作家协会、菏泽市民俗学会、菏泽市儒学研究会会员。2012年主持编写《丹阳志》,著有《春华秋实》《菏泽开发区史话》,主修10卷本《开濮曹徐马氏族谱》,参与编写《曹州国考名士集传》《曹州文坛集传》《曹州知名将士集传》《菏泽开发区社区概览》《百村记忆》《菏泽市开发区志》等十多部。作品入选《胶东散文十二家·马学民卷》。2021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首届“青未了散文奖”获得者。

青未了马学民(青未了马学民)(3)

壹点号青未了菏泽创作基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青未了马学民(青未了马学民)(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