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

唐朝的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1)

贞观二十三年(649),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李治是太宗第九子。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废,文德皇后之兄长孙无忌竭力称赞晋王李治“仁孝”,太宗遂立其为太子。

高宗即位以后,颇有所作为,非常重视解决民的问题。他曾召朝集使道:“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从此,还“日引刺史十人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由于他勤于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另外,他还注意纳谏,不计较进谏者的言辞是否妥当。永徽五年(654)十月,雇雍州四万多人筑长安外郭城,雍州参军薛景宣进谏道:“汉惠帝城长安,寻晏驾;今复城之,必有大咎。”于志宁认为薛景宣出言不逊,请高宗杀之。

高宗则说:“景宣虽狂妄,若因上封事得罪,恐绝言路。”遂不加追究。这种豁达大度的作风,必然有利于下情上达,便于处理政事。

唐朝的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2)

唐太宗虽然是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但在晚年也像秦始皇等人一样,有面临末日之感,总想求取长生不死药,妄图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贞观二十二年(648),王玄策出使印度回来,带一方士名娑婆寐,娑婆寐自称有长生术,“太宗颇信之,深加礼数,使合长生药”。同时,还派人到处寻求制药的原料。由于药未制成,方士被放还。

高宗即位后,娑婆寐又来长安,年轻的李治根本不相信他的奇谈怪论,命他回去。

当王玄策又极力推荐的时候,高宗果断地说:“自古安有神仙!秦始皇、汉武帝求之,疲敝生民,卒无所成,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李勣又进一步提供证据道:这个方士再来的时候,“容发衰白,已改于前,何能长生!”

后来,娑婆寐死于长安,证实长生不死是荒唐的梦想。

唐朝的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3)

在这个问题上,高宗与太宗截然不同。他没有太宗晚年那种悲观情绪,而是立足现实,积极进取,充分体现了一个年轻皇帝颇有朝气的精神面貌。

高宗很有作为,还表现在废立皇后问题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扰。

本来,废立皇后是皇帝的私事,但皇后的地位不仅与皇后本人直接相关,而且往往涉及复杂的政治背景,从而使废立皇后的问题成为政治斗争。

废立皇后的问题是因武则天引起的。

武则天,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其父武士彟是木材商人,曾帮助李渊从太原起兵,建立唐朝,于是,就从富商走上了政治舞台。他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也是开国功臣。武士彟先后娶过两个妻子,先娶相里氏,生了两个儿子;后娶杨氏,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就是杨氏所生的第二个女儿。

唐朝的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4)

贞观十一年(637),当武则天十四岁时,被太宗召入宫中,立为才人。

太宗去世,她到感业寺削发为尼。李治为太子时,曾和武则天有过接触。

李治做了皇帝,王皇后将她接到宫中。

武则天再次入宫,深知王皇后的心意,遂对王皇后卑躬屈膝,百依百顺。

王皇后不断在高宗面前称赞她,更加深了高宗对她的宠爱。高宗的宠爱为她提供了步步登高的阶梯。

在武则天得宠的同时,王皇后、萧淑妃都遭冷遇了。最后,高宗决心要废王立武,改换皇后。

他也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遂事先征求有关大臣的意见。

唐朝的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5)

长孙无忌是开国功臣,又是太宗长孙皇后之兄,高宗的舅父。高宗以太宗第九子的地位被立为太子,长孙无忌起了关键作用。

褚遂良参与过太宗很多军政大事的决策,被太宗视为“忠烈”之臣。太宗临终时,特意向他们两人托付后事,并明确表示:“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同时又谓高宗道:“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

显然,废立皇后是非听取这二位顾命大臣的意见不可的。

高宗先礼后兵,自己亲自前往长孙无忌住宅表明态度,武则天母亲杨氏、许敬宗等人也曾劝说长孙无忌顺水推舟,都无济于事。

唐朝的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6)

接着,高宗又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等人入内殿,征求他们对改立皇后的意见。

李勣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借口有病,根本没有入内。

于志宁胆小怕事,不明确表态;褚遂良、长孙无忌坚决反对。

勿庸置疑,高宗要改立皇后,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永徽六年(655)十月,高宗不再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下诏废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则天为后,皇后正式易人。不仅如此,长孙无忌、褚遂良又先后被贬官。

显庆三年(658),褚遂良死于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

显庆四年(659)七月,长孙无忌于黔州(治所在今四川彭水)被逼自杀。

长孙无忌这棵大树一倒,许多元老派人物都受到株连。

从此以后,高宗在政治上不再受人制约,一切都自作主张。

高宗废王立武,改换皇后的问题,已超出了皇帝家务事的范围。褚遂良

唐朝的真相 历史上真实的唐朝(7)

坚决反对的理由,是“皇后名家,先帝为陛下所娶”。轻易废后,即是“违先帝之命”,即使“欲易皇后,伏请妙择天下令族,何必武氏”。

王皇后出身名门大族,武氏出身低微。这种门第观念,反映着士族官僚与庶族官僚的矛盾。士族地主势力的没落,庶族地主势力的上升,是南北朝后期以来的历史潮流。

高宗敢冒“违先帝之命”的风险,打破士族势力的威胁,直接掌握政权,正是他不愿任人摆布,敢作敢为的具体表现。昏懦的皇帝是不可能有这种胆量和作为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