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和现在的速度与激情(古罗马时代版本的)

当第一次听说了解古罗马的战车比赛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不知该慨叹这么多年了,人们始终还是着迷于竞速所带来的快感;还是说古罗马竞技文化是如此“早熟”、“会玩”,当下时代的那些竞速比赛,未尝不只是一种传承而已,而非什么新鲜玩意。

在看到古罗马时代的战车竞技场的样子后,我觉得答案应该是后者。

以前和现在的速度与激情(古罗马时代版本的)(1)

来自电影《宾虚》截图

在罗马城市中心区,毗邻曾经建有古罗马皇帝宫殿的帕拉丁山南侧,有一个马克西姆竞技场遗迹。

这个用于举行“战车比赛”的竞技场最早建于公元前6世纪,当时只是以土堤围绕的一条长跑道。公元前10年由奥古斯都大帝下令建造,但也没有躲过公元64年的罗马大火,后持续修复、重建直至4世纪。后来也随着古罗马帝国的倾覆而荒废。

以前和现在的速度与激情(古罗马时代版本的)(2)

马克西姆竞技场遗址

盛期的马克西姆战车竞技场整体长620米,宽120米,呈狭长型状。场地中央建有一道石墙作为分隔岛,将跑道一分为二。分隔岛上建有胜利女神的石柱,纪念奥古斯都、君士坦丁大帝的方尖碑,以及有为了数赛车绕圈数量的设施等。竞技场的两个短边中,相对平直的一段为战车起跑点,另一边则是小型的凯旋门。四周为密密麻麻的阶梯型观众席,观众席上方则为建成神殿形式的皇帝包厢

以前和现在的速度与激情(古罗马时代版本的)(3)

马克西姆竞技场 意向图(图源:《鸟瞰古文明》)

战车比赛一般即是让12辆四轮战车分成四个队伍(按红、白、蓝、绿四色),赛车手们在起跑门蓄势待发,在裁判员以白手帕飘飞示意开始后,便全力绕着中央分隔岛跑7圈

在这个比赛过程之中,古罗马人所钟情的那套竞技逻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依旧上演。

赛车手一般由地位不高的奴隶、自由人、外国人构成,他们将自己的命运,通过一套缰绳与由四匹赛马拉着的战车绑定。

以前和现在的速度与激情(古罗马时代版本的)(4)

战车在直道上最高时速可冲至60公里每小时,而后在转弯处以车轮对车轮相互冲撞,车轮上一般还带有刀刃;被冲撞后的战车顿时人仰马翻,而赛车手如果战车掉下来,可能依旧会被拖在后边,或者被迎上来的马踏身亡。

而与此同时,多达20万的观众疯狂嘶喊(相比之下,隔壁的更为知名斗兽场 “只能”容纳5万人),他们期待自己所支持的车队能获胜的同时,也可能暗暗期待看到一场血腥的车祸现场。

以前和现在的速度与激情(古罗马时代版本的)(5)

在1956年的电影《宾虚》里面,最经典一幕的便是结尾的战车竞赛,最终男主因技高一筹赢得胜利终报大仇

当然在如此聒躁的气氛中,支持不同队伍之间要发生争吵事件再轻易不过。历史上便有一次因著名的暴动——“尼卡暴动”——发生在这样的战车竞技比赛中。不过那发生在532年的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话说君士坦丁堡的赛车竞技场建成后,支持不同赛车选手的市民逐渐分为“蓝党”“绿党”(如前面所说一般会有“红、白、蓝、绿”四支队伍,但红白也逐渐依附于蓝绿)。其中,“蓝党”成员主要由笃信正统基督教,支持中央集权的大贵族、元老院议员、富商巨贾构成,“绿党”成员大多是则是位于低层的农民们,更希望地方自治,宗教观也被前者视为异端。

以前和现在的速度与激情(古罗马时代版本的)(6)

因此,显而易见,对于不同色系的竞技队伍的支持,实际上也是不同的政治和宗教主张之间的比拼。双方的矛盾宛如激流暗涌,终于在532年1月的一场赛车竞技中发生激烈的斗殴。事后君士坦丁的市长进行追责,却点燃了蓝绿两方共同对于政府方一直所积蓄的不满(包括对于政府的苛税、无尽的对外战争耗费、大兴土木的建设),蓝党和绿党汇合起来涌入城市主街游行,并大声呼喊“尼卡”(希腊语即“胜利之意”)。狂怒的民众后在城内四处放火,四分之一的君士坦丁堡在大火中化为乌有,包括元老院、教堂、浴场、市场以及豪华的住宅区。最后围困起了皇宫。

时任皇帝查士丁尼被吓得甚至有了出逃的念头不过在被其皇后狄奥多拉劝阻后,开始以暴力手段解决这场骚乱。其中最血腥的一场镇压手段发生在竞技场中,大约有3.5万人被杀死在赛车竞技场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