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中的主角背水一战(曾国青铜大展)

成语,众人皆说,

成之于语,故为成语。

成语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寥寥数字背后,

承载着久远的故事或典故。

你知道有哪些和青铜器有关的成语?

你知道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吗?

海战博物馆正在展出的

《挖出来的“汉东大国”——曾国青铜器精品展》

在线为你带来“曾国青铜大展 · 成语篇”,

与你一起赏国宝青铜器,

学青铜成语典故,

走进青铜成语故事!

上一期我们从青铜兵器矛与盾了解了“自相矛盾”的故事,今天就来看看青铜兵器戈有哪些成语典故吧!

我们经常可以在与战争有关的词语中看到“戈”的影子,如金戈铁马、大动干戈、枕戈待旦等等。“戈”古时候又叫勾兵,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主要的常用格斗兵器,以勾杀为主要伤害方式,由戈头、柲、柲帽和鐏组成。

在海战博物馆《挖出来的“汉东大国”——曾国青铜器精品展》中有一件曾大工尹季怠戈,内尾铸有铭文四行16字:“穆侯之子西宫之孙,曾大工尹季怠之用”。

成语故事中的主角背水一战(曾国青铜大展)(1)

曾大工尹季怠戈

作为“杀人武器”的青铜戈背后蕴藏了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戈”的成语故事吧!带你一分钟了解“化干戈为玉帛”!

成语故事中的主角背水一战(曾国青铜大展)(2)

成语释义

“干戈”指的是战争;“玉帛”指玉器和丝织品,是古代诸侯会盟时带的礼物;“化干戈为玉帛”比喻使战争化为和平。

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太子罃,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绖逆,且告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想见,而以兴戎。”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的关系很好,晋献公把女儿嫁给了秦穆公,史称“秦晋之好”。晋献公死后晋国王子争夺王位使得国内开始不稳定。最后,秦穆公助力晋惠公即位,并帮助晋国度过了灾荒之年。

有一年,秦国发生了灾荒去向晋国求救,但晋国却不肯提供援助,甚至连之前许诺送给秦国的城池也想赖掉。秦穆公非常生气,决定出兵讨伐晋国,结果晋国不堪一击,晋惠公被俘虏到了秦国。

这时,秦穆公的夫人穆姬听说同父异母的哥哥晋惠公被俘虏了,感到极大的耻辱。于是,她穿着丧服登上高台说:“上天降下了灾难使得秦、晋两国国君不得用玉帛相见,而是大动干戈。我坚决不见晋惠公,如果大王把他带进国都,我立刻就自焚而死。”

秦晋两国不久还是讲和了,重修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