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杜景俭(唐代盱眙两县尉)

 县尉,是唐代县级政府中具体负责庶务的官员,其职掌包括行政、司法、财政等各个方面唐朝担任过盱眙县尉的人当中有两位著名诗人:常建、顾非熊,为盱眙增添了光彩,值得纪念,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唐朝宰相杜景俭?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唐朝宰相杜景俭(唐代盱眙两县尉)

唐朝宰相杜景俭

 县尉,是唐代县级政府中具体负责庶务的官员,其职掌包括行政、司法、财政等各个方面。唐朝担任过盱眙县尉的人当中有两位著名诗人:常建、顾非熊,为盱眙增添了光彩,值得纪念。

  常建,长安人(亦说邢台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大历中任盱眙县尉,后世称之为“常盱眙”,著有《常建集》。常建的山水田园诗不同凡响,有灵光独运之处,构思奇巧,笔触细密,意象繁复,意境浑厚质实。“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宿王昌龄隐处》)等写景名句广为传诵,在盱眙任职期间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泊舟盱眙》: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这首诗从泊舟登岸,踏上盱眙大地开始写起,选取寒霜、潮水、凉月、大雁、白云、鸣鸡等典型意象,叙说黄昏时看到大雁栖息在平静的沙湾,深夜听着淮河的潮水不停地拍打着河岸,清凉的月光从窗子照在床前的地上,直到鸡鸣了还没有入眠,以此来抒发羁旅思乡之情。此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视觉与听觉描写相给合,动态与静态刻画相交替,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达到强化造意的效果。县尉工作繁重,但薪水微薄,常建担任盱眙县尉时间不长就辞职离去,天宝中曾寓居武昌,以诗招王昌龄、张偾同隐,约卒于天宝末年。

  顾非熊,苏州人,著有《顾非熊集》,近体诗成就较高,“俊婉可讽”(胡震亨《唐诗癸签》卷七)。他是著名诗人顾况的儿子,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然而生性滑稽,好凌轹他人,在科举考场上奋斗三十年一无所获。唐武宗久闻其诗名,会昌五年(845)发榜,没见到顾非熊的名字,很生气,下令暂停发榜,让有司进呈顾非熊的文章,看后特令顾非熊及第。在唐朝,中了进士,还须通过吏部的关试,然后回家等到有缺额才能做官。此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只好回乡苦等。诗人项斯作诗相赠:“吟诗三十年,成此一名难”(《送顾非熊及第归茅山》),可见唐朝仕途是多么艰难!大中二年(848),顾非熊接到吏部通知,到长安受命,出任盱眙尉,诗人刘得仁作《送顾非熊作尉盱眙》:

  一名兼一尉,未足是君伸。历数为诗者,多来作谏臣。路翻平楚阔,草带古淮新。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

  刘得仁出身显赫,为贵主之子,也久困科场,终身不第,见顾非熊考上进士赴盱眙任职,既羡慕,又同情,在他看来,小小县尉不足以施展顾非熊超人的才华,顾非熊受委屈了。

  顾非熊在盱眙县尉任上干得并不开心,“不乐奉迎,更厌鞭挞,乃弃官隐茅山。王建有诗送别。后不知所终”(《唐才子传》卷七),时间不长就弃官归隐,一是性格原因,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二是县尉的待遇实在太低,觉得没有干头。离开盱眙前,他作诗一首《登楼》以明志:“登楼一南望,淮树楚山连。见雁无书寄,归吴定此年。”顾非熊登楼遥望故乡,视线为盱山淮树所遮,无限惆怅,于是下定此年辞官归乡的决心。顾非熊有一首诗《题永福寺临淮亭》,与盱眙相关:

  淮上前朝寺,因公始建亭。虽无山可望,多有鹤堪听。引客闲垂钓,看僧静灌瓶。带潮秋见月,隔竹晓闻经。水气侵衣冷,萍风入座馨。路逢沙濑上,船值海人停。砧杵鸣孤戍,乌鸢下远汀。连波芳草阔,极目暮天青。创置嗟心匠,幽栖得地形。常来劝农事,赖此近郊垧。

  永福寺为泗州临淮县(治所在今盱眙淮河镇)的名寺,为县令司马复所建。临淮与盱眙隔河相望,顾非熊曾赴临淮观光游览,写下这首题咏诗。此诗详细描写了永福寺四周的景色,观察仔细,物象丰富,语言精巧,显示了作者扎实的功底和不同寻常的写作技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