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插图欣赏(三国志)

主题:“画” 说三国演义(视频第二集)

三国演义插图欣赏(三国志)(1)

“画” 说三国演义

这是一组来自内蒙古博物院馆藏的清代壁画,出自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水门塔伏龙寺,本为寺内关帝庙的墙内壁画。伏龙寺始建于清乾隆初年,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进行扩建,寺中有龙王庙、关帝庙、观音殿等建筑。因壁画有崩落的危险,故于2010年进行保护性揭取。

三国演义插图欣赏(三国志)(2)

展厅实景之一

这组壁画内容分别表现刘备,关羽,张飞击败黄巾军、刘备拜谒督邮、张飞鞭打督邮、关羽斩杀黄巾统帅程远志、灞桥挑袍、关羽夜读兵书这六个场景,与《三国演义》当中的记载相吻合,体现出三国文化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是三国演义小说中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情况,由于小说中为了情节生动,加入了许多编撰的情节,史书三国志内并无记载,例如黄巾军将领程远志在三国志内就并无记载,甚至在民间流传中他的名字经常在“程远志”和“程志远”之间变化;再例如三国志《先主传》正史记载中是刘备鞭打了督邮,而《三国演义》里鞭打督邮的却是张飞,这位豹子环眼的黑脸汉为了替大哥刘备出气而鞭打了督邮。。大家不必纠结于此,小说的作者罗贯中思路整体上是有偏袒的,扬刘备,贬曹操,抑孙权,但因为也正是小说精彩演绎杜撰内容才使得在民间普及度高。而作为正史的《三国志》撰写采用的就是史书所常说的“春秋笔法”,关于刘备为什么鞭打督邮,陈寿老先生只说结果而不说原因,只记载,不分析。

三国演义插图欣赏(三国志)(3)

关帝庙壁画-关羽读兵书、霸桥挑袍

清代

长197厘米,高88厘米

内蒙古自治区伏龙寺,内蒙古博物院藏

三国演义插图欣赏(三国志)(4)

关帝庙壁画-大破黄巾军、刘备拜谒督邮

清代

长197厘米,高88厘米

三国演义插图欣赏(三国志)(5)

关帝庙壁画-鞭打督尤、斩程远志

清代

长197厘米,高103厘米

从绘画艺术角度来看,这组壁画的绘制风格采用的是典型的“戏剧人物故事”的民俗风格,这种绘画方式还常见于许多老民窑瓷器上,拙气满满,憨态可掬,生动自然,平实亲切。虽然来源于寺庙内的关帝庙,但是宗教色彩并不浓重,具体可参看敦煌壁画的风格。这种画法既不同于中国传统水墨的飘洒写意,也不似院体画的工笔极致精微风格,而是充满浓浓的童趣,卡通感觉爆棚。说明了工匠本身艺术造诣水平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学院派”,其实就是绘画爱好者的表现水平,但是从人物刻画形态上观察,绘画者对三国演义小说的故事记忆感悟颇深,对小说中描绘的形象接受程度极高,每一场景都忠实再现了小说中描绘的情形,体现在人物神态,动作,道具各个方面,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观众就算大字不识一个,只要看了这几幅壁画内容,就知道讲的是什么事情,这样的绘画风格对三国文化的民间普及贡献极大。

下面挑两幅清晰的局部图仔细瞅瞅..

三国演义插图欣赏(三国志)(6)

张飞鞭打督邮细节图

画外音儿:张飞借着酒劲儿,揪着贪吏督邮的头发,一只脚踩着身上,举起树枝使劲地鞭挞。简直和《三国演义》第二回里描述得一模一样。

三国演义插图欣赏(三国志)(7)

大破黄巾军细节图

画外音儿:黄巾军败阵丢了武器,空着手骑着小白马逃跑,无奈小白马腿太短。。。形象可爱至极。

直到今天,三国人物题材仍然极受画家们的欢迎,如下是著名的国画家戴敦邦先生关于三国人物插画中的一幅:“关羽读兵书”

三国演义插图欣赏(三国志)(8)

关羽夜读兵书,张飞探头看

画外音儿:戴先生把“关羽夜读兵书”的场景也给“演义”了,背后张飞探出大黑脸,好奇他关二哥在看啥好东西。。这姿态不由得让人想起猪八戒吃人参果儿,自己一个囫囵个儿吞了没尝着味儿,站在沙僧背后问人家吃的啥?。。让人忍俊不已。扯远了,扯远了,从三国演义跳到西游记去了。Sorry!但再次说明《三国演义》是多么的受欢迎。

除了绘画,三国题材文创产品也是层出不穷。看看下面这两位彩色泥塑,不说名字您也知道是谁吧?

三国演义插图欣赏(三国志)(9)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描述为“身高八尺,一身皂袍,豹子头,环眼,满腮的钢须的黑脸汉。”就是张飞;“身高九尺,面似红枣,丹凤眼,卧蚕眉,一副美髯飘于胸前”就是关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