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固阳(春夏养阳冬病夏治)

近日,刚过夏至,滚滚的热浪就向我们迎面扑来,连续几日35℃以上的高温,预示着夏季最炎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通常三伏天的高温让人避之不及,却也有不少市民正翘首等待着这一时机,因为此时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固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春夏养阳秋冬固阳(春夏养阳冬病夏治)

春夏养阳秋冬固阳

近日,刚过夏至,滚滚的热浪就向我们迎面扑来,连续几日35℃以上的高温,预示着夏季最炎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通常三伏天的高温让人避之不及,却也有不少市民正翘首等待着这一时机,因为此时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节。

“冬病夏治”

传统医学的一大特色

市中医医院针推康复科主任、市级名医、主任中医师冯祯根说,“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是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阳气旺盛,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以中药内服、穴位贴敷、药物贴敷、温针灸、督脉铺灸等方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从而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让普通人增强体质,更使原本一些易发于冬季的疾病到了天寒时节少犯病或不犯病。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冬病夏治”的理念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尤其是在沿海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例如广州市,就曾连续几年出现“头伏”当天,上万人排队接受治疗的火热场面。

市民钟爱“冬病夏治”

全家老少总动员

据了解,市中医医院针推康复科在上世纪90年代在金华地区率先引进了“冬病夏治”疗法,至今已有23年历史。科室先于1993年开展“督脉铺灸”疗法,为许多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缓解了病痛;2002年在金华市区首先开展“三伏贴”疗法,主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体虚易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近些年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陆续推出了药物贴敷、“温针灸”等特色疗法,均收到了很好的疗效反馈。

在市中医医院针推科门诊,记者看到前来预约咨询的市民已经络绎不绝,该科副主任、主任中医师蔡卫根正不厌其烦地向现场的市民进行解答。据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介绍,在短短一个上午就已经接受现场及电话预约“冬病夏治”100多人次。家住市区的杨女士是带着年迈的父亲和7岁的儿子一起来的。杨女士的老父亲今年已经70多岁了,一直有慢性支气管炎,每到秋冬季节病情就会频繁发作,令他十分痛苦。两年前,他在老同事的推荐下开始接受“三伏贴”治疗,原先的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如今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去年接受治疗时,老父亲听说“三伏贴”对提高小儿免疫力也有效果,于是鼓励杨女士把平时体弱多病的孙子牛牛也带来治疗。牛牛因为从小体质虚弱,在3岁那年还因反复感冒,患上了支气管性哮喘,曾令杨女士十分苦恼。看着父亲和儿子“冬病夏治”的效果还不错,杨女士也为自己做了预约,看看能不能缓解困扰了多年的过敏性鼻炎症状。

蔡卫根说,像杨女士这样的回头客占了预约人群的大半,他们往往会鼓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来尝试治疗,其中大部分是适合治疗的,但也有一些是不适合或不需要的,毕竟“冬病夏治”并不能“包治百病”。

“冬病夏治”方法多

蔡卫根向市民朋友介绍了当前开展较多的“冬病夏治”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一)穴位贴敷。也称“三伏贴”,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疗法。其选用白芥子、玄胡、细辛等中药研末,加生姜汁调成稠膏状,辅以活血通经的麝香等药物,辨证施治,贴敷于相应穴位,2~6小时后除去即可。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变异性咳嗽、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耳鼻喉科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体虚易感冒、手脚畏寒等虚寒病症。此疗法一般于“三伏天”开始使用,初伏、中伏、末伏各治疗1次,连续治疗3~5年疗效更佳。

(二)药物贴敷。目前较多的是用于治疗严重的手、脚冻疮症状。由医师选用肉桂、白附子、玄胡、丁香等中药适量,研磨成粉,和以捣碎的蒜泥,贴敷于手、脚背等易发冻疮处,半小时后除去,每年三伏天贴敷,连贴三年疗效更佳。

(三)温针灸。此疗法采用针刺与艾灸相结合,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关节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腹痛、腹泻等症。

(四)督脉铺灸。也称“长蛇灸”,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寒湿性关节痛等疾病。医师在患者脊柱穴区消毒后,涂上蒜汁,在脊柱正中线撒上斑麝粉,粉上再铺以蒜泥,蒜泥条上再铺艾绒,然后点燃艾炷头、身、尾3点,让其自然燃烧。待艾炷燃尽后,再铺上艾绒复灸2~3次。

蔡卫根提醒各位市民,“冬病夏治”一般3年为一个疗程,患者在感受到疗效后应继续巩固治疗,不要看到一有效果就不再贴敷。同时,“冬病夏治”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另外,有以下情况的人群不适合进行贴敷治疗:阴虚火旺体质者以及两岁以下儿童、孕妇应慎用;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糖尿病患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嗽)、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有严重皮肤病、过敏体质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

“冬病夏治”

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随着“冬病夏治”的不断升温,一些非正规医疗机构甚至是淘宝店铺也纷纷打出了“三伏贴”“中医敷贴”的广告,还有甚者自己在淘宝上购买药物,在家自行敷贴。笔者登录淘宝网搜索“冬病夏治三伏贴”,发现有近2000条宝贝信息,价格从5元到几十元不等,大都打出了“大人小孩都能用,三九三伏都能贴”的口号,宣称价格便宜,效果有保证,令广大市民难辨真伪。

冯祯根提醒,“冬病夏治”疗法并非普通手法,对医生的经验及药物的选择使用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有经验和资质的中医师严格辨证辨病取穴,遵循中医理法方药实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治疗和保健效果。例如,目前最普遍的穴位贴敷,有的人在网上购买了敷贴,自行在家对着穴位图纸贴敷,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医生往往要先对患者描述的症状进行诊断,再选择相应的敷贴穴位,调配药物,再进行贴敷操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而且不同的病情所选择敷贴的穴位不同,如果穴位找得不准,贴错了,还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所以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中医师。

“冬病夏治”治已病,治未病

位于市中医医院门诊三楼的金华市治未病中心是金华地区“治未病”领域的龙头单位,于2014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增的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单位,承担着整个金华地区养生保健示范指导工作。该中心主任俞虹说,“冬病夏治”的核心是未病先防,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而且防病已逐渐成为“冬病夏治”未来新的发展方向。随着“治未病”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到治未病中心做体质辨识、调理及预防保健治疗,王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今年40岁,女儿已上初中,国家放开二胎,就迫切想要再生一个,但是快一年了,还没动静,王女士非常着急。她慕名来到了到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想调理一下身体。俞虹为王女士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辨证后诊断王女士属于虚寒体质。针对王女士的问题,俞虹为其进行了中药内服调理,还为王女士做了本中心开展的艾灸疗法。现在,王女士已经来报喜了。俞虹介绍,随着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大龄备孕妈妈到治未病中心进行体质调理的特别多,尤其“冬病夏治”快到了,在此期间进行调理容易祛除体内阴寒,舒经通络,温化寒湿,活血祛淤,从而促进妇科病患者的盆腔血液循环,对很多慢性妇科疾病能起到独特的治疗效果。

治未病中心在“冬病夏治”期间,除了以往开展的热疗、电疗、磁疗、针刺、拔罐、刮痧、推拿、穴位贴敷、埋线、足疗、熏洗(蒸)、砭石等特色项目外,还为广大市民推出了“三伏灸”治疗。由名中医坐诊,通过体质辨识和辨病、辨证论治,做到“辨体、辨病、辨证”三位一体选穴施灸,能够满足市民治病、保健的健康需求。

市中医医院

今年“冬病夏治”规模空前

往年三伏期间,尤其是头伏当天,市中医医院总院及分院的“冬病夏治”门诊都会显得人满为患,各个诊室都排起了长队,这种状况在今年有望得到缓解。该院原分院针推康复科病区现已正式搬入总院,与原针推门诊整合后,专家团队更为强大,治疗的场所也更为宽敞。同时,治未病中心开展的一些“冬病夏治”特色疗法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冬病夏治”三伏最佳

冯祯根说,“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也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即所谓“春夏养阳”。此时选定特制的中药膏剂,敷于特定的穴位,最容易由人体皮肤渗入经络,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增强肌体免疫力,这也是穴位贴敷又称“三伏贴”的原因。冯祯根说,今年市中医医院的头伏治疗时间为7月17日,中伏治疗时间为7月27日,末伏治疗时间为8月6日,如果有事情错过了每伏的首日,延后2至3天贴敷也是可以的,不影响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