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问题及解决对策(直播带货问题频现)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直播带货问题及解决对策?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直播带货问题及解决对策(直播带货问题频现)

直播带货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综合

一场直播成交额突破亿元,直播2分钟卖掉几十万份小龙虾……直播销售神话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然而,与“直播神话”一同“冲”上热搜的,还有“消费陷阱”“天价佣金”“销售造假”等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直播带货“泡沫”有多少?又该如何挤掉?

消费者:稍不留意就“踩坑”

直播带货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之处,暗藏一些消费陷阱。

“等了一个月都没发货,实在等不及了,咨询店家,才发现店铺已经关闭,客服也消失了……”一位网友在网络上这样吐槽自己的直播购物经历。

无独有偶。吉林一位消费者通过某直播平台以1000多元的价格购得两件皮衣,收货后发现皮衣与直播间所展示的完全不一样。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当他申请退款时,主播不仅没有同意,还将其拉黑了。

销售底线不断被突破,商品质量更无从谈起。据中消协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四成消费者反映遭遇过产品货不对板、部分商品售后无保障等情况。

企业:“天价佣金”难以承受

“20%左右的销售提成,加上十几万到二十几万的坑位费,我们这个行业平均利润才10%,哪里负担的起这样高的佣金。”山东省某粉丝蛋白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赔钱试了几次,效果也很一般。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场直播活动的参与方除企业和直播平台外,还包括MCN机构(主播孵化机构)、主播等。直播平台、MCN机构、主播均要抽取销售提成。

直播带货的收费主要以坑位费(即指定主播带货商品需要支付的费用)和佣金两部分构成。企业请知名主播,直播表面上销售量很大,但企业只是赚取了流量。一位直播电商平台的负责人透露,一场直播活动中,知名主播要提成10%左右,还有10%至15%要交给短视频平台,企业的利润所剩无几。

“平台和大网红收费过高,小网红又没有流量,现在很多企业都尝试参与了直播带货,但是想将直播作为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之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位食品企业的负责人说。

主播:数据造假成行业“潜规则”

多方博弈之下,看似耀眼的主播也并不好过。

直播行业的头部效应很强,一些厂家就算亏本也要挤到知名主播的直播间,新主播想获得人气和流量非常难。”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的于海宁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有的主播介绍了产品很久,最终只卖出去一千多块钱。更离谱的一次是,商品已经下架,但销售数据还在攀升,说明数据是假的。”山东临沂电商从业者孙玲玲说,有主播甚至告诉她,“数据造假是直播带货的‘潜规则’。”

有媒体披露,目前围绕流量和销售数据的造假,已经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在多个二手交易平台检索可以发现,某短视频平台花80元,可以在直播中刷上百的观看数据;某电商平台的直播,150元能买到1万的观看数据。此外,在一些QQ群和微信群中,还有专门组织真人粉丝进行直播刷数据的商家,粉丝进入直播间观看几分钟,就能拿到酬劳。

今年10月底,浙江金华市场监管局公布一起违法组织流量刷单平台大案,当事人陈某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组织虚假流量刷单等方式,违法经营额达272.6万元。

挤掉“泡沫” 需借监管之手

11月6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压实网络平台、商品经营者、网络直播者三方的法律责任,严格规范网络直播营销行为,依法查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8类违法行为。

业内专家也纷纷提出建议,认为应构建政府、平台、主播、行业组织、消费者协会、消费者等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

天津四方君汇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康顺法提出,可先通过行业组织以自律方式进行快速“立法”,以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还应强化日常执法和监管,各部门设立联络机制,统一行动,多管齐下,加大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茜建议,引入社会力量建立第三方的直播带货信用信息发布和违法违规曝光平台,及时揭露和举报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此外,还应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对有违法违规情节的平台和主播,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失信惩戒。

中国社科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周辉认为,应当要求直播平台依法加强对入驻主播的审核,制定直播规则,督导主播合法合规开展直播活动。(熊韦盛、王凯综合经济日报、新华网、中国消费者协会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