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率和得房率多少合适(得房率容积率怎么看)

幸福里百科词条:得房率的算法是套内面÷套型建筑面积,容积率等于地上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具体来讲,得房率是指扣除公摊面积后的房屋实际使用率,其高低会影响室内的居住舒适度。举个例子,100平米的户型公摊面积25平米,则得房率为75%,即实际可使用面积为75平米。另外,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其高低会影响整个小区的居住舒适度。再举个例子,有块100平米的地,盖了3层楼,每层面积50平米,那它的容积率即为1.5,可以看出,容积率低意味着小区人口密度更低。

本文知识点:

1、得房率、容积率分别是什么意思

2、得房率高低对居住品质有何影响

3、容积率高低对居住品质有何影响

一、得房率和容积率

这两个词基本上是每一位购房者在买房过程中都会听到,但因为购买新房项目时,通常楼栋还没建起来,购房者无法直观了解,所以仍存在一定疑惑。

1、得房率通俗来讲,就是指买房之后,业主实际可支配的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之比。

而且,得房率会受到房型结构、楼盘形态、物业类型和公共活动区域大小的影响。根据目前市面上的普遍情况来看,高层建筑得房率通常在72%左右,别墅、洋房等底层建筑得房率在88%左右,而办公楼通常为55%。

2、容积率简单来讲,就是指建筑面积毛密度。一个正常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一般不超过5,多层住宅一般不超过3。

根据2021年全国土拍的基本情况,政府在土地出让文件中,通常会规定该宗地块未来建设住宅、商业的具体容积率,而开发商会根据规定的容积率,结合地块形态、成本等因素,来决定该地为未来建造哪种住宅形态。一般1.5-1.8容积率的地块,开发商会建设洋房。,2-3容积率的地块未来会建成高层住宅,容积率低于1的,开发商大概率会建别墅、叠拼等产品。

二、得房率高低,决定购房者的钱花得值不值?

除了知道得房率怎么算以外,还需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得房率其实是购买房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简而言之就是,得房率过低会导致购买单价过高。

举个例子,假如购房者花500万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算下来单价5万/平。如果该户型得房率85%,即实际使用面积为85平,折算单价就是5.88万/平。但如果该户型得房率只有70%,那么折算单价高达7.14万/平。

钱花有没有花在实处,得房率能很直观地体现出来。

但因为得房率会受到建筑形态的影响,所以购房者在筛选过程中也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比如高层住宅,装两部电梯自然比装一部电梯更便利,对应的公摊面积就会更大。

因此可以看出,得房率还与小区整体的居住舒适度有关,开发商需要在个人与公摊之间做好权衡,在最大限度保证业主利益的同时,也要做好公摊部分,让业主出入更加舒心。

影响得房率的因素主要包括: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过道、地下室、值班警卫室等。

三、买的是“鸽子笼”还是高端小区?看容积率

看完上述内容,购房者对容积率已经有了一定认知,但还不够直观。

容积率和得房率多少合适(得房率容积率怎么看)(1)

容积率高的小区,楼栋排布密,采光、景观、视野受到影响

容积率和得房率多少合适(得房率容积率怎么看)(2)

容积率中等的小区,楼间距大,采光、视野更好

以上两张图片可以看出,容积率高的小区,楼栋排布紧密,不仅采光会受影响,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按行也更低。反之容积率低的小区,视野开阔,布局合理,整体居住氛围更好。容积率高低具体影响有以下几点:

1、小区规划

高容积率的小区,对土地使用率也会很高,因此开发商会在规定范围内尽量把楼层建高、建密,绿地的比例也会相应地减少,居住的生活环境与品质自然会受到影响。

另外,楼间距过近导致私密性不足、小区内道路狭窄、停车位不足也是高容积率小区经常遇到的问题。

2、人口密度

容积率高的小区,也意味着人口密度会很高。电梯出行等待时间长、公共设施压力大、小区内部喧闹声大、邻里矛盾等问题基本都会出现,小区环境整洁程度也无法得到保障。上述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居住舒适度。

3、安全问题

高容积率小区对应的居住密度也会更大,每日出入人员冗杂,小区安全无法得到更好的保障。所以高容积率的住宅不仅要加大监控设备的密度,对安保要求也会更高。

反之,容积率低的小区,楼间距也会更开阔、绿化更好,居住舒适度也会更高。

其实,容积率高和容积率低,就像是头等舱和经济舱的区别,孰好孰坏一目了然。因此,建议购房者在选房的时候,可以在预算范围和区域内,尽可能地选择容积率更低的楼盘。

容积率和得房率多少合适(得房率容积率怎么看)(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