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两次高考经历(青春有梦无畏远行)

#2022高考季#

刻骨铭心的两次高考经历(青春有梦无畏远行)(1)

为梦想加油啊

按:“放弃其实是容易的,而想要得到什么却是很难很苦的。但若不想做人下人,惟有吃得苦中苦。”

二十年多前的七月,我刚好参加高考。

回想那时候的高中三年,现在还有点小兴奋,原因有两个:一是不用天天在家干农活,二是天天可以吃白米饭。

1、在农村,读书不是最重要的事,干农活才是最重要的事。

我们来自川东的农村,记得那时候收麦子种玉米等农忙的时候,还要放农忙假,大概一两周左右。

我们的小学初中是在同一所学校,学校离家就两三里路,所以中午也是跑回家吃饭。一天在学校和家的乡间小道上要来回至少两三趟。

这其实不算什么困难,主要是我们家的好几块土地就在这条路上,我们在上学放学的途中要被迫帮父母干农活,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是争分夺秒的干活。

去上学帮拿点种子化肥农具什么的,放学要背点菜拿点柴,吃完午饭离上课还有点时间还要挖土播种种菜什么的。

这就是平常正常的生活状况,农忙季度或暑假,那就是相当于半个大人在用。当时心里特别想偷懒,但是在行动上却很少这样做。因为穷,不干活家里就没饭吃,不干活就没书读。

2、有碗白米饭或面条吃,那就是非常幸福的事

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应该是九六年左右,大哥大专最后一年,二姐大学刚进校门。哥哥读的是委培,姐姐读的是自费,两人光学费生活费一年就要万把块,家里的积蓄因为读书早就没有了。跟亲明好友借,在农村信用社贷款,我读初中的学费都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那一年我们家成了村子里首个万元户,欠债超过一万块。

为了开源节流,粮食基本拿去养猪养鸡,一年能换几千块,鸡生鸡蛋全部是拿去卖了。别说吃肉了,就是米也严重不够吃,最严重的是整个冬天的早饭全是吃红薯汤。红薯加白水煮,天天早上如此,中午加点米煮红薯粥,晚上吃自己家做的馒头或麦饼。偶尔有顿干饭或面条吃,那就是非常幸福的事。

记得有次假期农忙,老爸为了鼓励大家多干点活早点收工,许诺晚上吃面条。我们三仔妹高兴得都快跳了起来,干活那个劲头十足。一把两斤的面,五个人还不够吃。到现在我都是一看到吃红薯就恶心,看到吃面条就开心。

那个时候我们想读书完全是为了逃避做农活那个苦那个累,农忙连续几天的战斗人都累趴了。还有就是读书出来后可以天天吃白米饭,吃肉。

3、读书才是跳出农门最快最好的捷径

刻骨铭心的两次高考经历(青春有梦无畏远行)(2)

拼一载春秋,博一生无悔

读书跳出农门,我们家族的榜样是早已经有的。那就是幺爷爷家,幺爷爷读了高中,没考成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算有文化的了,参加土改运动后来分到市公安局。他们家的两个女儿都上了大学,一个还曾是我们市高考状元,考的是上海交大,后来出国了。

我们三仔妹从来没有埋怨父母。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白天帮父母干活,晚上和早上才是学习的时间。下午放学回家,挑水做饭,打猪草砍猪草喂猪,那是很少有缺席的。每天晚上九点洗完澡后的时间才是自己的学习时间,为了提高效率,晚上一般做数理化作业,早上一大早背语文外语政治之类。现在回忆这些都特别佩服自己,那种对走出小山村的执着,那种毅力,那种坚强真的是努力到感动自己。

只有吃过苦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苦,什么叫真正的幸福。

4、青春有梦,不畏远行

九十年代上高中,开始住校,有书读有饭吃,那真是非常幸福的事。但高中毕竟只有三年,要长期做到有饭吃有书读,至少要能考上大学,否则又会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山村,回去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的生活。

高中不是我读书生涯的终点,它只能是我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是我再次开启新的梦想的地方。

“放弃其实是容易的,而想要得到什么却是很难很苦的。但若不想做人下人,惟有吃得苦中苦。”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干越甲可吞吴。”

这段话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我一次作文评改中寄语,是支持我一路走到今天很重要的精神力量,永生难忘。

念好书,考大学,成那时唯一目标,加之哥哥姐姐已经在前面带了好头,他们已经率先走进了大学。

不得不承认,自己不算聪明的人,勤奋是自己可以把握和依靠的,校外辅导那个时候比较少也没有钱。一切只能靠自己,偶尔哥哥姐姐会帮忙搞点辅导资料给我寄来,那就是非常珍贵的东西了。

经过努力,念上大学,考上研究生,从农村进入城市,从成都来到深圳,一直走到今天都没有白流的汗水,没有白吃的苦。

一个人,要有目标,有行动,有努力,有奋斗,有恒心,有毅力,有坚持,才有结果,有成功,有喜悦。

明天开始今年的高三人就奔赴战场,祝大家金榜题名,旗开得胜!

青春有梦,无畏远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