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名画装饰:文艺复兴时期名画

文艺复兴名画装饰:文艺复兴时期名画(1)

圣母加冕

弗拉·安杰利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家,于1420年进入多米尼加修道院。他为教堂作画,这些作品的构图,透视及风景描绘都很有新意,人物则强调恳诚柔和的宗教感情,开创了佛罗伦萨画派中的抒情风格,其艺术风格直接而简单,温柔而高洁。

这个作品以“圣母加冕”为主题,采用对称性构图和曲线构图,画面上方宽大圆拱的曲线与画面两侧人物群所形成的两个半圆紧密相连,将所有人物均安排在曲线构图之内。画面中央是基督与圣母,人物背后放射性的光线将空间延伸至无限大。在人物周围加入斜向上伸出的喇叭和其他奏乐的天使,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仿佛能听到神圣的仙乐。再往两侧,各人物身体朝着不同方向,但都使用金粉创造出薄浮雕的效果,增强了画面的光辉感。

文艺复兴名画装饰:文艺复兴时期名画(2)

圣母子、圣迈克尔和凯瑟琳的三联祭坛画

杨·凡·艾克是尼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是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尼德兰市民美术的奠基人,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油画颜料并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细密画形式转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型油画。

三联祭坛画的中间是圣母子,左侧是天使和圣迈克尔,右侧是凯瑟琳。整幅画面以坐在教堂宝座上的圣母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由于使用了完美的前景透视法来绘制教堂内部的各种事物,所以构成了一个完整空间的幻觉感,让观者无法分清楚是二维的画面还是三维的真实教堂空间。

该作品给观者造成幻觉的主要原因在于透视和光线的合理运用。所有的柱子都按照中心透视法绘制,其投影点就在画面的中心,也就是圣母子的形象上;而一些细节的处理,如圣母子头上的华盖和背后的帷幕,都与底墙有着一段距离,柱子之间的花纹地毯也起到了视觉引导的作用,使得画中的人物宛如置身于真实的空间之中,同时用这种方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角一一圣母子。扬.凡.艾克完全依靠自己的视觉经验,令画面中的各种事物和人物都仿佛置于真实的环境之中。

文艺复兴名画装饰:文艺复兴时期名画(3)

圣罗马诺之战

保罗·乌切洛是佛罗伦萨人,曾师从著名画家马萨乔,他继承老师的衣钵,在探索直线透视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乌切洛是透视画最伟大的实验者之一,他游离在形象的真实再现之外,对透视进行了自由地发挥。他一味孤立地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感和人物的远近关系,使得画面丧失了原有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人物形象显得生硬而呆板。这是时代的局限性,也是为透视主义的发展而做出的必要牺牲。

画面中间是骑着白马的佛罗伦萨军队司令尼克罗,他正在指挥士兵们战斗。他后面是一位年轻的旗手,他骑在马上拿着飘扬的军旗,由于除了尼克罗之外,他是最明显没有甲胄盖住脸的人,因此他显得非常突出。在旗手后面是很多全身装备盔甲的士兵,他们形态各异,有的拿着长枪,有的在吹着长长的号角。士兵上方的画面交错的长矛构成的缝隙中有色彩华丽的圆形橘子,它们似乎要隐藏于栩栩如生的树叶中。在画面的右半部分,近处是几个正在激烈战斗的骑士,远处上方则可以看见零零落落的正在战斗的士兵。在画的底部,散落着折断的武器,战士的盔甲等,还有躺在地上死去的士兵。

该图中右侧两个骑兵交战时的前后距离,地上散落盔甲和武器的透视位置,左侧集中的大量骑马人物前后关系,倒在地上的战士的透视缩短形象,背景与近景之问的透视距离,甚至连士兵长矛的不同角度都被画家作为透视的研究对象。

文艺复兴名画装饰:文艺复兴时期名画(4)

圣乔治斗恶龙

《圣乔治斗恶龙》的题材源于《圣经》,也是欧洲古代壁画常用的题材之一。据基督教史所述,圣乔治原是一殉教者,活动于3世纪。自6世纪起,他就因为曾从一条恶龙的爪下拯救了一位女郎的传说而被后世颂扬。从8世纪起,他被神化为圣者,还成了英格兰的保护神。

文艺复兴名画装饰:文艺复兴时期名画(5)

三王来朝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15世纪末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受尼德兰肖像画的影响,波提切利又是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三王来朝”是圣经中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讲述的是耶稣降生在犹太的伯利恒后,有3位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的王者通过星宿的指引前去朝拜圣母子,并进献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其中黄金代表宝贵的信心,乳香代表虔诚的祈祷,没药代表受苦的心智。

文艺复兴名画装饰:文艺复兴时期名画(6)

《春》(Allegory of Spring)是由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于1481年至1482年间创作的一幅木板蛋彩画,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该画作主要描绘了一共九人在清晨幽静的桔林草地上横列一字排开的形象,中心人物是身着盛装的美神维纳斯。画作表现了春天里的美好故事,带有浓厚的理想和神秘色彩。通过寄托于维纳斯的“人性”,表现了风神和克洛莉斯所体现的肉体的爱与三爱神所表现的精神上的爱,以及两者的和谐。

这幅画虽然是一幅神话作品,却沿袭了宗教画某些传统。波提切利为维纳斯戴上了已婚女性的服饰——头巾,进而暗示主题与婚姻有关。维纳斯头顶之上是小爱神丘比特,丘比特蒙着眼睛射箭,印证了一句西方谚语:“爱情是盲目的”。丘比特箭头所指向的是美惠三女神,她们是维纳斯的花园侍女,分别代表了爱、贞和美,她们正在翩跹起舞。从美惠三女神中间那一位女神的脚底来看,这幅画是应该让人通过仰视去欣赏。最左端站着神使墨丘利,正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霾,表示春天即将到来。

该画使用了最古老的颜料——蛋彩。这种颜料赋予画作梦幻般的迷离特质,蛋彩画的固作剂是蛋黄,如果只用浅肤色作画,会缺乏层次变得一片死白,但是若以深色打底的话,会有半透明的效果。半透明的蛋彩很适合绘制人体,波提切利以更为复杂的技法使用了这种颜料,铅白和蛋彩混合,使质感厚重扎实,比方说在画衣服的网眼背心时用这种不透明的颜料把细节刻画完,这些细节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其细致的衣纹、极具感官美感的人体和挑战性颇高的构图,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极致之作。

文艺复兴名画装饰:文艺复兴时期名画(7)

诸神之宴

本画是作者乔瓦尼·贝里尼一生所画的最后一幅杰作。这幅画是画在画布上面的,而他以前所画的作品大多是画在木板上的。在木板上作画需要小心翼翼地控制颜料,这使他能够在画布上创造出十分精致的画面。这幅色彩丰富的绘画取材于奥维德的《盛宴》中的诗句,描述在一次酒神的盛宴中,酒神普里阿普斯萨因为行为不检,在宴会中出丑的故事。这幅画中所展现的灿烂光辉的丝绸、前景的小卵石,都证明贝里尼的绘画技巧非常灵活。

文艺复兴名画装饰:文艺复兴时期名画(8)

以马忤斯的晚餐

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生于威尼斯,1594年5月31日卒于同地。原名雅各布·罗布斯蒂。受业于提香门下,是提香门最杰出的学生与继承者。在长达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活动在威尼斯。作品继承提香传统又有创新,在叙事传情方面效仿米开朗基罗,突出强烈的运动,且色彩富丽奇幻,在威尼斯画派中独树一帜。

《以马忤斯的晚餐》源于宗教故事,讲述的是耶稣复活后第一次显圣时的情景。耶稣复活的当天,两个门徒去距离耶路撒冷不远的以马忤斯,在路上遇到了耶稣,但他们并未认出他来。耶稣和门徒一起到了以马忤斯的一个小饭馆里,周围的人都在谈论耶稣复活的事情,有人说耶稣的身体从坟墓中不翼而飞了,也有人说看到天使显现,预示耶稣已经复活。这时耶稣说话了,他将先知的预示讲给众人听,并分给每人一块面包以示对邀他共进晚餐的感谢,众人这时オ认出了耶稣。丁托列托所表现的正是这一幕场景,画面中耶稣位于正中心,与两侧的门徒形成开放的三角形构图,将观者的视线集中在耶稣的身上,而耶稣身后的光芒更是增强了作为画面主角的突出表现。所有的人物中,只有耶稣是正面描绘,其他人物都是背面或侧面,更加确立了画面的主体。

文艺复兴名画装饰:文艺复兴时期名画(9)

忏悔的抹大拉

上图这位抹大拉·玛利亚,神学界和史学界对她研究1000多年,争议很大。一般认为她至少是3个人物的综合:悔过的妓女玛利亚,被耶稣治愈疾病之后成为忠实女信徒的玛利亚,耶稣的妻子玛利亚。这3种类型的玛利亚丁托列托都曾描绘过。

文艺复兴名画装饰:文艺复兴时期名画(10)

圣赛巴斯提安

安德烈.曼特尼亚是意大利著名画家,他喜爱描绘古代事物,并擅长使用透视法来加强画面的主题氛围和强调人物的独特形象。瓦萨利评论曼特尼亚时说:“他的作品的线条是那么锋利,似乎更接近石头雕像,而不像人类肉体的线条。”

这幅《圣赛巴斯提安》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曼特尼亚喜欢表现英雄人物的气概,所刻画的形象多带有古典雕像般的轮廓和强烈的体积感。《圣赛巴斯提安》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圣赛巴斯提安是圣经中一位罗马的殉道者,他在罗马军队中传教,后被反对基督教的罗马帝逮捕并以乱箭射死。画家借助这一形象来歌颂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革命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