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开始崛起(从东汉末年的乱世)

两汉的辉煌

两汉四百年的江山,创造了多少栩栩如生的热血事迹,从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斩蛇起义,击败战神项羽建立了大汉帝国开始,经过39年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到汉武帝执政54年的汉武盛世,一方面大规模开疆拓土,一方面大规格对外征战,逐匈奴、通河西、征西南、开丝路,让汉民族的声威达到了顶点,四海臣服、五国来朝的盛世第一次在华夏政权出现。

辉煌仍在继续,汉武盛世之后是昭宣中兴,经昭帝、宣帝两朝的努力,匈奴不再是威胁,同时汉朝的势力延伸到西域诸国,汉朝的国力达到了整个四百年的顶峰,按照抛物线理论,一旦到达顶峰接下来就会开启衰弱的周期,果然,在历经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四朝后,汉朝落入了外戚王莽手中,汉朝的声望暂时跌落谷低。

王莽所建立的新朝仅仅维持了15年之久就宣告灭亡,一方面是因为王莽的乱折腾,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西汉留下的政治遗产和人心思汉,新朝末年引发了两汉的第一个大乱世,各种势力崛起,最终由汉室宗亲的刘秀夺取了天下,因为天下原本就是姓刘的,当年刘邦的白马盟誓“非刘不王,非功不侯”在特定的时候还是有特定的用途的,刘秀建立的东汉王朝被天下人视作西汉的延续。

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开始崛起(从东汉末年的乱世)(1)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自光武中兴开始,经明章之治,到永元之隆,东汉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虽然与西汉巅峰时期的国力不可比,但也相差无几,西汉有张骞通西域,东汉有班超定西域,西汉有霍去病“封狼居胥”,东汉有窦宪“燕然勒石”,西汉的政治遗产,东汉基本全盘接收,然而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如此,汉和帝之后的东汉,开始走向衰弱之路,自桓灵二帝,到了东汉末年,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大乱世。

一、东汉末年的大乱世

严格来说,东汉末年的大乱世要从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开始算起,到公元220元汉献帝禅让帝位于曹丕为止,合计36年。这其中经历了持续十多年的黄巾起义及其余党作战、汉灵帝去世之后朝廷引发的外戚与宦官的大火拼、董卓之乱、地方军阀混乱,在这36年的时间中,无论是汉室宗亲、王公大臣、世家大族、地方军阀、穷苦百姓,对于汉朝的认同以及思念完全不同于当年的东汉初期,正是各个阶层的对汉朝的离心离德,才最终让曾经辉煌无比的汉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二、各社会阶层对东汉的态度

1、百姓不堪

黄巾起义的参与者是东汉广大的农民阶层,也是社会的最底层,虽然组织者张角三兄弟是以宗教的形式聚众起义的,但起义的主体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本身足以说明农民阶层对于东汉统治的失望和绝望,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摆明了起义的目的就是要改朝换代,就是要推翻东汉的统治。

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开始崛起(从东汉末年的乱世)(2)

黄巾起义

另外,从黄巾起义的规模来看,黄巾起义席卷了东汉十三州中的八个州,张角兄弟集结了36个方的民众,大方有万余人,小方有六七千人,合计参与起义的人至少有30万人,再加上他们的家属,参与的人数达到百万以上,按东汉末年的人口来算(以袁延胜《东汉初年与末年人口数量》推测东汉末年人口为1572万),黄巾起义参与人数达到了全国总人口的6.4%左右,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推测。

虽然从比例看起来并不高,但是这个比例说明了相当多的百姓已经抛弃了汉朝,百姓不堪重负,无存无法持续,才会出来造反,反对东汉的统治,这不是人心思汉,而是人心弃汉了。

2、宗室为私

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刘氏宗亲的表现也让人大失所望,刘焉、刘表、刘秀的表现来看,这些刘氏宗亲既没有人心思汉,也没有兴复汉室,而是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谋划。

比如说刘焉,废刺史立州牧就是刘焉提出的,刘焉以刺史的职权太小,无法调动力量来镇压地方上的叛乱为理由,建议汉灵帝废除刺史,以州牧来代替刺史之职,行使一州的行政权,这等于是给东汉末年的地方割据创造了理论条件,同时刘焉提这个建议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自己能够出任益州刺史,因为刘焉听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刘焉不仅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而且还是标准的有野心的反贼。

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开始崛起(从东汉末年的乱世)(3)

汉室宗亲刘焉

刘焉到了益州后,就开始露出谋逆之心,妄想着自己能够称帝而独霸一方,并且还私自建造了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天子乘车,加紧篡位的步伐,可以说刘焉是东汉末年第一个心怀不轨的汉室宗亲,不仅开了地方割据的先河,还想着趁乱世取而代之称帝,要知道刘焉可是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裔,标准的汉室宗亲,可仍然抛弃了汉朝。

《后汉书 刘焉袁术吕布列传》:时,灵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辄增暴乱,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

初平二年,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并反,攻焉。焉击破,皆杀之。自此意气渐盛,遂造作乘舆车重千余乘。

再说刘表,刘表与刘焉同出一脉,都是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裔,初平年间,刘表被董卓为首的朝廷任命为荆州刺史,刘表单骑入荆州,联合当地豪强世族蒯家与蔡家一起,平定了整个荆州的动乱,之后的17年间,刘表就开始守着荆州一亩三分地,直到去世,刘表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这倒是不是说刘表没有能力,是说刘表没有任何人心思汉的表现,没有任何对汉朝的忠心。

董卓作乱时,关东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先不管有没有效果,但能去就是个心意,刘表没有去,当然是因为刚刚任职的原因,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汉献帝东归洛阳,刘表所在的荆州离洛阳也并不远,刘表没有任何反应,刘表始终守着荆州,干自己想干的事,对于汉朝的生死存亡,似乎与他的关系不大,刘表还在临死前将荆州传给了他的儿子刘琮,将国家的官职和城池纳为自己的私人的财产,这是以权谋私,郭嘉说刘表是坐谈客,其实更准确地说,刘表应该是“守成君”才更恰当。

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开始崛起(从东汉末年的乱世)(4)

董卓乱政

最后说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室宗亲,一生都是打着“兴复汉室”的口号,却没有做一件兴复汉室的事,或者说刘备兴复的是他自己的汉室,而不是汉献帝这个正宗末代皇帝的汉室,更为有趣的是,刘备在汉献帝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称王称帝了,这算是哪门子的人心思汉,只不过是可以利用的招牌罢了,刘备最终的目的,还是建立他自己的政权,至于东汉政权,则与他无关。

3、士族为利

东汉末年的士族之首可以说是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了,其家族从东汉中期的袁安开始,不畏强权、刚直不阿、忠心耿耿是袁安成名的特点,但到了晚期,以年轻一代的袁绍开始,成为东汉灭亡的掘墓人,袁绍建立大将军何进引外军进京逼迫太后诛杀所有宦官的这一建议,引发了何进被宦官先下手为强杀死,然后就是袁家兄弟袁绍与袁术率军冲入皇宫之中大开杀戒,将所有宦官,甚至是没胡子的男子都被枉杀,引发了汉灵帝去世后,朝廷上的一场大灾难,始作俑者就是四世三公的袁绍。

不仅如此,袁绍还在天子活着的时候,想要另立汉室宗亲刘虞为皇帝,与董卓立的汉献帝分庭抗礼,这叫什么?这叫分裂国家。袁绍在乎的不过是自己的利益,利用傀儡皇帝为自己打天下,最终还是为了自己能当皇帝,而袁绍的兄弟袁术就连这一层遮羞布都不想用,而是直接选择称帝,天下为什么是袁家来称帝?明明是延续四百余年的刘氏江山,在一片讨骂声中,袁术首先败亡,接着就是袁绍。

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开始崛起(从东汉末年的乱世)(5)

袁绍与袁术

以袁绍和袁术为首的士族集团,代表了东汉末年相当多士族的政治理念,不管是袁绍的另立,还是袁术的自立,本质都是反对汉室江山,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行为,而对于其他的士族们来说,汉室不可复兴,似乎是所有人的共识。

比如说鲁肃,出身士族家庭,家里是相当地有钱,周瑜起兵之初没粮食了,问鲁肃借粮食,鲁肃一挥手就把家里的一仓三千斛粮食借给了周瑜,三千斛是个什么概念,换算成现在的重量单位,三千斛就是300吨粮食,能在乱世之中一下子就拿出300吨粮食,这就是土豪中的土豪,但鲁肃显然不止是个富二代,他可是颇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鲁肃首次见到孙权,就向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对,就是给孙权政治集团规划的政治路线,其中就有这么一句话:

《三国志 周瑜鲁肃吕蒙传》: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鲁肃说以他之见,现在的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不可能除掉了,现在为将军的计谋着想,只能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形势了。这可就是明说不要思念汉朝,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准备改朝换代吧。鲁肃说这话时,还是公元200年前后,以鲁肃为代表的这一批地方豪强,早就人心弃汉了。

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开始崛起(从东汉末年的乱世)(6)

诸葛亮与隆中对

还有千古一相的诸葛亮,同样出身没落官宦之家,父母早亡,与叔叔诸葛玄一起投靠荆州刘表,叔叔去世后,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一段时间,就是这个时间诸葛亮为自己在荆州编织了一张错宗复杂的关系网,与荆州大大小小的士族拉上了亲戚关系,就连刘表都是诸葛亮的亲戚,但诸葛亮最为出名的刘备三顾茅庐,为刘备献上谋划天下的《隆中对》。

诸葛亮在《隆中对》劝刘备先夺取荆州,再拿下益州,然后联合东边的孙权,共同抵抗北边的曹操,等到时机成熟,两路北伐,则可以统一天下,大事可成,汉室可兴!诸葛亮说这话时, 正宗的汉室皇帝汉献帝刘协还在曹操的掌控之中,可诸葛亮没有提过汉献帝一句,诸葛亮所说的“兴复汉室”不过是刘备自己的汉室而已,并不是东汉的“汉”,所谓的兴复汉室,不过是拿来利用的政治口号而已,这同样是人心弃汉。

4、权臣争利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地方军阀,在被何进召到京城之后,立即产生野心,或者说董卓一直就是有野心,只不过等到了这次机会,利用手中的兵权,收编了京城所有的军事力量,不服从的,比如丁原,就被杀害,服从的,就加以利用,比如吕布。董卓以区区三千兵力,掌控了整个东汉帝国的朝廷,所依赖的不过是手中的兵权而已。

董卓这样一个地方军阀出身的权臣,是整个两汉四百余年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开启了地方军阀凭借武力掌权的时代,开启了弱肉强食的兼并时代,这是导致东汉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董卓的乱政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弄权,就连皇帝的废立,大臣的生杀,百姓的生死,全由董卓来定夺,自然也就引发了整个天下的反对,即使是他所使命的官员照样反对他,最终被王允联合吕布所杀。

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开始崛起(从东汉末年的乱世)(7)

王允杀董卓

王允杀董卓,有拥汉的原因在内,但在成功之后,王允迅速膨胀为个人私利,开始争权夺利,私杀文学家名士蔡邕,分封自己的家族亲属,排斥士孙瑞,又错误地处理董卓手下西凉诸军,导致李傕、郭汜的反叛,就连自己的性命,以及整个宗族都被杀害,王允诛董卓,本质上还是权力的争夺。包括后来李傕、郭汜控制汉献帝之后,同样是争权夺利,毫无思汉之心。

就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是如此,曹操的早年确实有为国家效命的心思,随着权力和地位的上升,对皇帝和汉室越来越为恭敬,最终一步一步走上了篡位的道路,虽然曹操极力辩解他没有取代汉朝的意思,可是曹操一直在做的,就是一条篡位之路,封丞相,进魏公,晋魏王,成为两汉第二个异姓王,这不是篡位又是什么呢?甚至不惜逼死自己多年的合作伙伴荀彧,篡位的路上,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的。

从董卓、王允、李傕、郭汜再到曹操,这些权臣无一例外都是为了个人而争权夺利,至于汉室江山,那都不是他们所关注的,这就是人心弃汉。

从东汉末年的乱世开始崛起(从东汉末年的乱世)(8)

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

5、地方割据

最后一个阶层就是东汉的地方割据势力,主力就是东汉的地方官,以太守、刺史、州牧为主,还包括像孙策这样靠武力打出来的地方势力,自从汉灵帝听从了刘焉的废刺代牧之后,地方割据势力就开始尾大不掉,也成为东汉末年乱世的根源,地方势力为了各自的发展,有能力的都是拼了命地想要消灭对方,比如曹操,没能力的,也是拼了命地想要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如陶谦和刘表。

地方割据势力从董卓作乱开始,当天下人以为他们将要联合起来共同消灭祸首董卓时,他们却自己打了起来,窝里斗,东郡太守桥瑁被兖州刺史刘岱所杀,河内太守王匡被曹操所杀,要不然就是按兵不动,打着讨伐董卓的旗号按兵不动,无所作为,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的地盘而互相攻伐。军阀的混战延续了东汉末年的乱世,直到曹操统一了整个北方,才逐渐消停下来。

总结

无论是底层的黎明百姓,还是上层的汉室宗亲、朝廷权臣,或者是中层的士族豪强、地方官员,对待汉室的态度都是:不为所动、听任发展、伺机谋利,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人心弃汉,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对汉室表达了反对和不满,延续四百余年的汉朝,到了东汉末年,乱世之下各个阶层的反叛,预示着汉朝政治遗产的彻底消失,人心思汉的理念已被抛弃,预示着汉朝的彻底灭亡,这不是个人力量能左右的,这是时代的发展,也是社会的选择,更是天下的趋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