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黄州有几个固定的居所(话说黄州之带你看下苏东坡居住的黄州城)

北宋淮南西路的黄州城因其僻陋简朴,成为事实上的官吏贬谪安置之地。宋朝最繁盛时,黄州人口不过8万多户,成年男丁13万多人。宋初,黄州的行政架构比较简单。按王禹偁的说法,所有的官员加起来不过15位。鄙陋的黄州却因祸得,王禹偁、苏东坡、张文潜诸文豪在此的鸿篇大作,将黄州城推向文学的高,尤其是苏东坡居黄,成就了他的文学高峰。苏东坡的出现,和王禹偁的理由差不多,贬官。不同的是,他被贬的更彻底,因此他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来观察记录这个城市,这让我们可以幸运地再现这座城市。

苏东坡在黄州有几个固定的居所(话说黄州之带你看下苏东坡居住的黄州城)(1)

北宋黄州地图

真正挡住我们遥望宋城视线的,是我们自己修的长江大堤。他完全改变了今日黄州的地形地貌。宋代的黄州城位于长江之滨赤壁山南麓,其城池具体位置可从田野考古查和相关文献史籍记载两个方面进行确定。就田野考古调查而言,据《湖北黄州宋城遗址考古调查报告》称,宋代黄州城主要在今黄冈市城区青砖湖社区辖地内,城址的北垣抵今八一路,南垣至今西湖一路,东垣紧邻今青砖湖路,西垣在今沿江路以东,紧邻今启黄中学体育场。北宋时期的城垣用土夯筑,南宋城垣用陶砖维修加固。就相关文献史籍记载而言,王禹偁、苏东坡、张文潜、陆游的作品中皆有明言,历代省志、府志、县志中均有记载,如苏东坡《黄州安国寺记》记述“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则宋城在黄州安国寺以北。如明弘治《黄州府志》记载,宋城在明代黄州城以南二里,也就是说在明代清淮门、一字门、清源门以南。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总之,综合田野考古调查和相关文献史籍记载可知,北宋黄州城池在黄州市区青砖湖至十字街启黄中学一带,但因城池仅“略有垣壁,间为藩篱”,内外界限并不明显,故城区也自然向北延伸扩展至地势较高的今之汉川门山岗一带。

北宋黄州城依山滨江,山清水远。地势北高南低,其北面是十余里长的山冈。宋时,山冈西侧就是大江,江水傍山东流。由于依山,所以宋人有时称黄州城为“山城”,如王禹偁就有“寂寞山城”之语。城池主体建于赤壁山尽头的滨江平坦之地,由于黄州东南两面临水,所以宋人有时又称黄州为“江城”,如张文潜的“莫笑江城”之言。由于城池所处地势低洼,有水涨湮没无常之弊。同时,所处江面江水湍急,没有码头,严重影响舟船的正常行驶和停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道元年(1032年),黄州知州夏竦凿江边水道藏舟修了一条水港,行船可以通过这道水港从长江水道进入内湖,命名为“夏澳”,解决了黄州城旅客出入和往来船只停泊问题。夏竦1021年离开黄州,他为黄州留下了夏澳和临皋亭码头。60年后,苏轼住在临皋亭里写下了光耀千秋的二赋一词。

苏东坡在黄州有几个固定的居所(话说黄州之带你看下苏东坡居住的黄州城)(2)

北宋黄州码头

北宋将全国州县划分为望、紧、上、中、下五等。其标准是:州辖4万户以上为望,3万户以上为紧,2万户以上为上,1万户以上为中,不满1万户为下。黄州在北宋辖黄冈、麻城、黄陂三县,因荒僻卑陋,经济落后,属于僻陋之地,被定为下州。作为下等州的北宋黄州城,城池很小,张文潜调侃说“莫笑江城大如斗”。因地势低洼,湖塘荡漾其间,水涨湮没无常的缘故,城池建筑延伸至西北方地势较高的今汉川门山岗上。城门倒有怀化门、朝宗门、向日门、龙凤门四座,但非常简陋,宋初以藩篱围护,几乎没有城墙,王禹偁任知州时,曾组织“渐茸城壁”,但他离开后,筑城工程随之下马,整个北宋时期,黄州城墙修建始终没有完工,东南北三面城垣断断续续,有的地方干脆用藩篱和湖泊来应付,防御功能较差,城内城外界限并不明显,正如张文潜在《明道杂志》中所言:“黄名为州,而无城郭,西以江为固,其三隅略有垣壁,间为藩篱。”

公元1000年,这是今天黄冈这座城市的生年。创建这座城市的人就是王禹偁。他是黄州宋城之父。当时,人们就送他一个尊称,王黄州。黄州城的市容市貌比较简朴,仿佛就是个大村庄,田园风光浓郁。张文潜在黄州先后住了7年,他在《明道杂志》中记述道:“城中居民,才十二三,余皆积水荒田,民耕渔其中。东傍湖泊,水涨淹没不常。”在《同晁郎及秬步游乾明晚逾柯山归》中写道:“野水菰蒲秀,荒陂荠麦长。卑田留积雨,荒寺掩斜阳。远树连云梦,群山近武昌。言归日己夕,村径度牛羊。”在《齐安行》诗中还说:“黄州楚国分三户,葛蔓为城当楼橹。江边市井数十家,城中平田无一步。土岗瘦竹青复黄,引水种稻官街旁。客樯朝集暮四散,夷言啁哳来湖湘。使君丽谯涂垩赭,门狭不能行两马。满城蛙噪乱更声,谷风榖榖黄鸦鸣。”

城中民居多用竹茅为屋顶,用陶瓦者较少,王禹偁在《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揭示了这种特色:“黄州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并记载其工艺道:“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北宋黄州是“在江淮间最为穷僻”(朱熹语)的下等州,因此士人视为畏途,北宋到黄州任职的多数是遭贬谪的官员,正如张文潜在《齐安秋日》中所说:“齐安荒僻郡,平昔放逐臣。”

黄州宋城有三座门,分别是向日门、龙凤门、朝宗门。龙凤门应该向北开,因为皇帝皇后在北;向日门根据字面上理解就可以知道是向东开;朝宗门是朝南开,《尚书·禹贡》,云:“江、汉朝宗于海”,长江中下游所有城池的朝宗门一律是朝南开的。朝宗门,城池南边有水,城门的开向只能是唯一接壤的高地———金盆地。黄州青砖湖的老人们说,这段城墙边过去有个地名叫“缺口”,大家就是走这儿去金盆地。这极有可能就是朝宗门遗址。地点在今天的墙改办右边,还有条路。向日门,朝东,这里至少应该有一条驿道,连接麻城和黄陂。宋城遗址考古发现,在今天青砖湖社区定惠院路段有一段夯土城墙不是连续的,豁口,它正对着王家堰的一条老路。怀疑此处是城门遗址。龙凤门位于北边。因为黄州宋城的北边是柯山和黄冈山,并没有连续的夯土城墙。城门的开处极难判断。风水师丰先生认为,宋城的北向界限应该是黄冈山与赤壁山的山谷。这条山谷由今天的其一水库南下,在十字街附近折向西入江。入江线路就是今天的壕沟路,后来被明清城的建设者改造利用为护城河。这个城门的作用是控制城里与江边码头的交通。城门的开口应该在两山之间的最低处。这样一是符合当时风水的定制,另外,节省北向城垣的建设资金。依此言,龙凤门的开处应该在今天的市公路局宿舍的大门附近。由龙凤门起点,安国寺为终点,这是南北向沿江的主干道,也是码头高台。这条路就是今天的禅堂街。长约600米。由向日门起点,子城为终点,这是东西向的主干道,由东门到码头。这条路与今天的八一路平行。长约600米。 有向日门起点,龙凤门终点,这是南北线东城的干道,由东门通向临皋亭码头。长约500米。这些道路大约4米宽,黄泥巴活着鹅暖石铺成。4米宽是两辆手推车并行或会车的宽度,黄泥巴和鹅暖石那是取之不尽的建材。城外,也有两条主要的道路。一是沿江边,绕过西北城角,沿黄冈山谷,进龙凤门的一条路,这是城内与码头的连接线。另一条是出向日门到牢城营的一条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