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的原因直接和间接(聪明反被聪明误)

杨修之死的原因直接和间接(聪明反被聪明误)(1)

季我努学社

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桂强

杨修之死的原因直接和间接(聪明反被聪明误)(2)

杨修

杨修,字德祖,出身世家名门,乃是太尉杨彪之子,从小聪慧好学,才思敏捷,后来更是被曹操聘为丞相府主簿,但是却被曹操斩首。《三国演义》中关于杨修之死,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述,他后来也因此成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人物,而广为流传。话说,曹操出兵攻打汉中,连吃败仗,想要进兵,却被马超据守险要之地,想要收兵回许都,又恐被蜀兵耻笑,因此处于一个进退两难之地。当晚,曹军大将夏侯惇来向曹操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当时正在吃鸡腿,于是随口说了一句,“鸡肋”。杨修当时也在军中,他听到口令之后,便开始收拾行装。夏侯惇见此,十分惊讶,就来问他原因,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必定是要班师了,我现在收拾行装,免得到时候慌乱”。 夏侯惇听后,觉得十分有道理,大为佩服,于是军中士兵都开始暗中收拾行李,等待收兵的命令。曹操晚上巡查,看见士兵们都在收拾东西,听说杨修的主意,大为愤怒,以扰乱军心罪将杨修斩首示众。

杨修之死的原因直接和间接(聪明反被聪明误)(3)

曹操

这是《三国演义》中关于杨修之死的说法,也是人们最为熟知的一种说法,但是在历史上,鸡肋一事虽然存在,但是杨修并不是因为这件事而被杀。在《三国志》的记载中,造成杨修之死其实有两大原因。首先是因为杨修卷入了曹魏世子之争中。当时曹操十分头疼,应该立曹丕为世子还是立曹植为世子,杨修属于曹植一派。不过,曹植虽然才高八斗,但是“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因此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信。曹操既然决意立曹丕为世子,为了以后政局的稳定,自然而然要打压曹植的势力。所以最终曹植的党羽“杨脩以倚注遇害,丁仪以希意族灭”。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杨修是袁氏的外甥,袁术、袁绍都是曾经与曹操争夺天下的诸侯,袁氏和杨氏一样都是四世三公的家族,因此曹操担心以后会有麻烦,于是将他斩首。这两种原因都是来自于《三国志》显然比《三国演义》中更加可行。

杨修之死的原因直接和间接(聪明反被聪明误)(4)

曹植

参考文献:

1. 罗贯中:《三国演义》

2. 陈寿:《三国志》

3. 范晔:《后汉书》

杨修之死的原因直接和间接(聪明反被聪明误)(5)

华 兴 春 秋

杨修之死的原因直接和间接(聪明反被聪明误)(6)

杨修之死的原因直接和间接(聪明反被聪明误)(7)

杨修之死的原因直接和间接(聪明反被聪明误)(8)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胡一舟 王雪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