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哪个更安全(氯吡格雷完全替代阿司匹林靠谱吗)

有朋友问:氯吡格雷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更低,那么可以用它来完全替代阿司匹林,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吗?

虽然从消化道出血风险来看,氯吡格雷确实比阿司匹林有一定的优势,但目前为止,氯吡格雷还无法完全替代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临床上用于抵抗血小板凝集,减少血管出现栓塞风险的常用药物,也都是应用多年的药物,这两个药物有何区别?应该如何应用?能否用氯吡格雷完全替代阿司匹林?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下这方面的知识。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哪个更安全(氯吡格雷完全替代阿司匹林靠谱吗)(1)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何区别?

这两个药物都是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但其作用机理却完全不同。血液中的血小板,本身就是在出现相关出血症状时具有凝集特性的物质,是因为血小板被激活的缘故,阻断血小板激活的相关路径,就可以减少血小板的凝集,减少血栓风险。阿司匹林主要阻断的是血栓素A2,从而抑制血小板的激活聚集,而氯吡格雷通过与ADP受体结合,抑制ADP所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减少血小板的凝集,因此,这两个药物从抵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靶点上来说,有着明确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往往需要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双抗”治疗的原因。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哪个更安全(氯吡格雷完全替代阿司匹林靠谱吗)(2)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临床应用

从临床应用上来说,目前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还是要比氯吡格雷广泛的多。比如在未发作心血管疾病,但心血管疾病风险属于高危的患者中,在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时,阿司匹林还是首选的药物,只有当存在阿司匹林服用禁忌时,又确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时,才考虑用氯吡格雷来替代阿司匹林。

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也是应用最广泛药物,氯吡格雷可以作为某些情况下双抗治疗的药物,和在服用阿司匹林有禁忌的情况下(如阿司匹林过敏等),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药物,在双抗治疗结束后,在服用单种药物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时,也是首选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哪个更安全(氯吡格雷完全替代阿司匹林靠谱吗)(3)

之所以在所有的治疗过程中,都首选阿司匹林,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药物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明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阿司匹林的长期用药经济性更高,即使是选择过程的氯吡格雷,用药费用也要比阿司匹林高出一大截,而在健康获益方面,氯吡格雷相比阿司匹林,也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消化道出血风险更低吗?

答案是肯定的,相比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从作用机理上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而前列腺素是维持胃黏膜健康的重要物质,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而氯吡格雷作用机制与阿司匹林不同,因此,不存在这种服药的消化道损伤风险。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哪个更安全(氯吡格雷完全替代阿司匹林靠谱吗)(4)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氯吡格雷对消化道没有刺激性,但不管是服用阿司匹林还是氯吡格雷,因为这两种药物均有抵抗血小板凝集的特性,因此,这两种药物,都是由导致消化道出血的风险的。

因此,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干预,做好胃黏膜的保护,同样也是可以有效的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的。相关指南建议:对于有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前12个月,在前六个月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保护胃黏膜,在后6个月,可以采用隔天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换成每日服用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的方式来保护胃黏膜,通常情况下,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过程中,随着身体耐受性的增强,其引起胃黏膜损伤的几率会越来越小。

研究表明,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间,如果能够进行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其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几率,并不比服用氯吡格雷的风险更大,这也是我们不建议用氯吡格雷完全替代阿司匹林的原因之一。#清风计划# #你好,立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