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三十年前就玩挑染(港影郭富城为何)

在文字中证道。——唐泪

越老越妖。

是巅峰之后的盛放。

意味着演员求新、求变的意愿和能力。

也意味着演员的创造力巅峰期,较一般演员更为长久。

这在影坛其实并不多见。

更常见到的,是演技的迅速固化。

换句话说,大多数演员的表演,是几乎可以完全被观众所预判的,或可谓之“三板斧”。

但也有极少数演员。

反其道而行。

郭富城三十年前就玩挑染(港影郭富城为何)(1)

典型代表当然是郭富城。

在九十年代,由于缺少“录像厅年代”那些盛行的类型电影,导致很多观众对他的影坛印象趋近于零。

但缺位其实并不代表没有成绩。

出道第三年、入行第五部电影《九一神雕侠侣》,提名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在出道第一个十年,就凭个人第二十一部作品《风云雄霸天下》,拿到个人的一番香港年冠票房,这个成绩,几乎是有数的几个前辈演员之外,唯一的例外。

但自1993年之后,他在影坛投入的精力就相当不够。

从1994年到1999年的六年时间里,只上映了五部电影,恰好缺位香港电影在九十年代的“最后”盛况期,同期的郑伊健和古天乐各参演19部电影、刘德华和梁朝伟各参演18部电影、黎明11部电影,甚至在1996年就宣布息影的张学友,同期也有4部电影上映。

所以对于九十年代,绝大多数人能记得的郭富城电影,可能就是《风云雄霸天下》,以及后来的两部商业片《雷霆战警》和《浪漫樱花》。

因为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粤语歌坛。

尤其是两年一度的演唱会,身为贴着唱跳标签的天王,其演唱会排演的精力消耗尤其惊人。

回头再看,其实可以视作一种事业规划的失误。

郭富城三十年前就玩挑染(港影郭富城为何)(2)

当他开始考虑正式转战影坛的时候,恰逢香港影坛要开始“救市”。

看看电影《无间道》,两大当年巨头梁朝伟和刘德华联手,电影公司都只肯投资2000万,就可想而知,当时的香港影坛已经是何等萧瑟。

打个或许不恰当的比方,这个时候的香港电影,就像退潮后的海滩,搁浅的搁浅、倒立的倒立、挣扎者挣扎,总而言之,当年有多辉煌,此刻就有多黯淡。

所以这种状况,其实是一种始料未及。

2001年,徐克掌镜、郑伊健和古天乐主演的《蜀山传》,香港票房堪堪过千万,古天乐主演的梁柏坚作品《野兽之瞳》仅129万。

连银河映像都开始频繁拍起了喜剧电影,从《瘦身男女》、《呖咕呖咕新年财》、《我左眼见到鬼》到《百年好合》、《龙凤斗》和《鬼马狂想曲》,后来杜琪峰有感于喜剧泛滥,遂开拍了文艺题材电影《柔道龙虎榜》。

这个阶段其实也是很多演员的转折期。

双周一成淡出,刘德华和梁朝伟正式崛起,古天乐开始踏上商业电影路线,郭富城潜心打磨演技,郑伊健风光不再。

绝大多数演员,也在这个十年里抵达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巅峰,比如《花样年华》和《无间道》、《色·戒》里的梁朝伟,《朱丽叶与梁山伯》、《无间道2》里的吴镇宇,《刮痧》、《龙城岁月》和《十月围城》里的梁家辉,其他一些一直平稳但甚少变化的演员不提。

相对这几位名头响亮的演技派,郭富城演技的蜕变,却来得更为令人惊讶。

仿佛一夜之间开窍。

郭富城三十年前就玩挑染(港影郭富城为何)(3)

岁月真的奇妙。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从《冲锋陷阵》、《柔道龙虎榜》、《三岔口》、《父子》开始,一路往后去看郭富城的电影作品,就能真切体会到,周润发那句“每一部作品中都看得见进步”的评语是何等精准。

演技问题一向众说纷纭。

但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凭感觉和立场去判断的,所以他们的判断并不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郭富城是香港影坛的少数派,其表演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其一是对角色的把握非常精准。

首次提名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银狐、纯真的关丰曜、励志进取的阿肯、桀骜冷酷中带着深情的步惊云、阳光纯粹的东尼、悲情抑郁的孙兆仁、市井粗鄙的周长胜、乐天的小侦探,也包括康三爷、凌光、赵得意、刘杰辉、臧警官和李问、阿博,甚至是牛魔王和孙悟空。

每个角色身上都有一股独特的“劲”,这是来自演员对于剧本和角色的洞察。

郭富城三十年前就玩挑染(港影郭富城为何)(4)

其二是结合本我特质的一种再创。

郭富城的每个角色里面,其实都有他自己的真实一面。

比如布华泉的励志与善意,比如步惊云的冷酷与桀骜,比如刘杰辉的零瑕疵正气,比如牛魔王对铁扇公主的深情,还比如周长胜的懦弱与粗鲁、赵得意的没遮没拦和没羞没臊。

人性是多面的,正面为主,负面暗藏。

而每个角色里面,都放进去演员的真情实感,与沉落的思考。

这种自我与角色交织的方式,其实像极了电影《无双》中的真假难辨,充斥着一种“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意味,进而暗合了表演的真谛。

在造型变化之外,他甚至能够做到,每个角色的眼神都不一样。

这种手段,令他的表演没有固化之虞。

这也是为什么当大多数演员都“招式用老”的时候,郭富城却仍时时有新意。

郭富城三十年前就玩挑染(港影郭富城为何)(5)

更进一步讲。

表演这件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让人惊艳,另一种则或许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也没法与电影本身产生共鸣,决定不了电影的气质,也就更谈不上主题的升华。

这里面牵涉到一种观影认知和感受。

演员和故事,令观众沉浸其中,一般而言也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故事本身的力量极强,演员只需要自然生活在电影的世界里面即可,导演以白描手法将故事娓娓道来,悲喜就如溪流蜿蜒,观众触景生情,如《我的教师生涯》、《岁月神偷》乃及《桃姐》都在其列。

另一种情况,故事本身同样极有力量,但导演通过人物内心的深入挖掘,去增强悲喜情绪的体验,进而令电影主题产生升华,如《花样年华》、《无间道》和《最爱》、《无双》。

前者需要演员有强大的角色临摹能力,而后者就尤其考验演员的共情与情绪、情感的爆发能力,或可称之为表演的“深度”,就此而论,整个香港影坛,能做到这一点的演员绝不会超过一掌之数。

郭富城当然是其中之一。

郭富城三十年前就玩挑染(港影郭富城为何)(6)

若仅仅如此,

其实并不足以做到“越老越妖”。

毕竟人力有穷尽时。

更重要的一点。

是他强盛的创造力,与无与伦比的表演热情。

而这恰好是很多人所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