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知名教授讲座(北大校长就职演讲)

北大知名教授讲座(北大校长就职演讲)(1)

安徽黄山:秋雾笼罩奇墅湖 宛若水墨丹青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离开北大四年零两个月,重新站在这个熟悉的讲台上,面对着曾经一起学习工作数十年的朋友、同事,面对熟悉的北京大学,还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刚才,XX领导宣布了中央任命,我感谢XX的信任,也感谢XXX和XXX的信任。我深知,北大校长这副担子的分量,也清楚自己能力有限,但我有信心,也有决心,与全校师生一道,把北大建设好、发展好。

在人们的心目中,北大从来不止是一所学校,她是人们心中的图腾,寄托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和希望;未名湖、博雅塔、静园草坪,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园林景观,也都被赋予了太多的梦想与期望。的确,世界上恐怕从来没有一所大学能如她这样,与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新文化运动摇篮、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地、影响中国和世界学者大师的摇篮,历史的辉煌,使北京大学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

关注头条号“老笔谈”,然后发私信“会员”二字给我,领取近100000篇1亿字的公文写作素材和经典范文(不会发私信的请百度)

过去四年多,我走过了两所学校,目睹了中国大学的奋力和崛起。重庆大学的质朴与亲情,浙江大学的务实与求新,都在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但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对北京大学满怀的敬意,希望北大能够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辉煌。过去四年多,在几任领导的带领下,北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次回到北京,我都会晚上在未名湖畔快走健身,目睹了校园日新月异在改变;每次遇到同事和朋友,他们都会自豪地讲起学校的发展变化:优秀学者聚集北大,学术研究成就斐然,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综合改革持续推进,这些发展和进步为学校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想要特别感谢王恩哥校长。恩哥是我的老朋友,我们也曾一起在北大共事。作为校长,他为北大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次他要回科学院担任重要职责,我对他表示深深敬意和感谢!

在我的心中,北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学生、工作人员和校友都是我们大家庭中的成员,亲情和规矩把我们紧密联在了一起。师生如父子,老师总是把他的一切传授给学生,希望他们超越自己;同窗如兄弟,共同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心心相印,质朴纯真;尽管同事们来自五湖四海,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使我们亲密无间、肝胆相照。作为一个大家庭,也一定是要有规矩的。当然,我们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教师还要遵循师德和行为规范,学生要遵守校纪校规。但大学的规矩不仅如此。大学是传播和创造知识的场所,教学和学术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能碰撞出创造的思想火花。学生也只有在错误和失败中,才能成长和坚强。大学有责任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校长、院长,没有高低贵贱,不论学派亲疏,大家都心平气和,平等地争论学术,探讨学校发展。

古人云,“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家族兴衰,德行为要;大学发展,也必须坚持自己的精神传统和核心价值。我们不能为世俗而抛弃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也不能为名利而哗众取宠、放任自流。大学的精神文化应当是简单的、纯洁的,不能有尔虞我诈、奉承迎合,也不应有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真理才是我们永远的追求。大学必须守护真理的纯洁,不允许任何不良社会风气玷污青年人的灵魂;大学有责任代表社会良知,维护核心价值,只有把师生的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完美结合,才能实现大学使命。

记得1998年刚刚担任化学院院长时,曾在化学院通讯上写过一篇东西,最后讲到一句话:我与我们中的一些人一样,可能只是做为北大化学学院过渡时期的过客,但我们应当为我们曾做出的点滴贡献、任何牺牲而感到自豪。愿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今天我想说的是,愿北京大学的明天更加美好!

——2015年2月15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