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讲聊斋全集(杨晓蓉闲话聊斋)

小时候看电视剧《聊斋》,漆黑的夜晚,一只灯笼由远及近,鬼火憧憧,忽明忽暗,远处传来风声,鬼哭声,呜呜咽咽,哀呼不绝,感到毛骨悚然,心下想,“聊斋”就是鬼故事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马瑞芳讲聊斋全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马瑞芳讲聊斋全集(杨晓蓉闲话聊斋)

马瑞芳讲聊斋全集

小时候看电视剧《聊斋》,漆黑的夜晚,一只灯笼由远及近,鬼火憧憧,忽明忽暗,远处传来风声,鬼哭声,呜呜咽咽,哀呼不绝,感到毛骨悚然,心下想,“聊斋”就是鬼故事。

后来在课本里学到蒲松龄的《狼》,才知道“聊斋”原来是书斋名。据说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潦倒落魄,他在街边免费为路人提供绿豆汤,换取奇闻异事,如此搜集了大量鬼狐的故事。觉得颇为有趣。 《聊斋》里的主人公大多是落魄文人,赴试途中,寄居破烂寺庙或荒废老宅,秉烛夜读,忽有美人叩扉,秋波频顾,遂成琴瑟之好。读罢不禁好笑,这真是穷酸文人的白日梦。

冬夜无聊,再读《聊斋》,看到自序中两句“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心下一凛。 屈原被奸臣所害,不为楚王重用,有所感而作《离骚》;韩非子忠鲠而被孤立,愤而著书,其中有《孤愤》篇。 蒲松龄创作《聊斋》的目的,正和《离骚》、《孤愤》相同,他屡次赴考,却无人赏识,终身潦倒,于是借鬼狐故事,一吐胸中的不平之气。“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阴间)乎!”这话道出了蒲松龄的悲愤和无奈。

《聊斋》里最动人的是知己的故事。如《叶生》中,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得到县令丁乘鹤的赏识和提携,科考铩羽而归,深觉愧负知己。丁公解任归乡,邀请叶生同往。叶生原本病重,随后答允。归乡后,叶生教授丁公子读书,助其考取进士,自己也考中举人。当他衣锦还乡,妻子却骇然大惊,说他已经去世很久了。叶生“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原来追随丁公的不是叶生本人,而是他的魂魄。

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异史氏 (蒲松龄自称)感叹:“魂从知己,竟忘死耶?”看似匪夷所思,却又令人信服、惊叹。古人追求精神契合的知己,对知遇之恩,一定会倾心相报。伯牙摔琴酬知己,田横五百壮士自刎,荆轲舍身赴死,都是如此。因为知音难觅,遇合难期。叶生死后,魂魄追随知己,酬答知遇之恩,更是达到了极致。如果说倩女离魂,是出于对爱情的强烈渴求,叶生的离魂则是对知己的强烈渴求。能像叶生这样魂随知己,未尝不是一种圆满。天下多少人空负才华,一生未必能遇到知己,更未必能生死相从。这故事令人动容。

又如《连城》中,乔生少负才名,不得志。史孝廉的女儿连城,工刺绣。其父出“倦绣图”征题咏,乔生献诗:“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欲断魂,暗停针线蹙双蛾。”连城得诗,逢人称赞,又假托父亲的名义资助乔生。生叹:“连城我知己也!”连城一病不起,乔生剜心头肉为药。面对千金酬谢,乔生怒道:“我不吝惜心头肉,只是为了报答知己,不为货肉!”

异史氏感叹“知希之贵”(语出《老子》:“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懂得我的人少,恰恰说明自己非同一般,是可贵的。又感叹,茫茫海内,却只能引一女子为知己,朝堂上竟无人赏识,不能展其抱负,实在是可悲的事。原来鬼神之事,连同爱情,只是皮囊,科场失意,萧斋瑟瑟,才是蒲松龄内心的痛。

以文章求仕进的知识分子是多么渴望得到当政者的赏识,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这种愿望,一篇之中三致志:“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开口笑)。”(《娇娜》);更有奇石,在主人过世后,堕地碎为数十余片,只因“士为知己者死。”(《石清虚》) 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知其味?

有人评价《聊斋》“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虽然内容沉重,但其戏谑嘲讽的笔法,让人拍案叫绝,大感快意。《司文郎》中的盲僧,有一绝技,可嗅文章灰烬,来判断优劣。王生的文章,有大家法度,味道沁人心脾;余杭生的文章,闻之咳嗽欲呕,放榜后,生却高中,王下第。盲僧感叹:“我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考官并鼻盲矣。”嗅某考官的文章,“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读及此,不由捧腹大笑。

席方平为父伸冤,冥王、郡司和城隍贪赃枉法,对他严刑拷打,席向天庭投诉,冤情得伸,冥王等都伏法受罚。“三官战栗,状若伏鼠。”(《席方平》)念及此景, 胸中顿出一口恶气。 又有狐女红玉为救冯生,夜入县令府中,以短刀剁入床中寸余,县令大惧,代生解免。异史氏曰:“官员荒谬糊涂,让人痛恨,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惜乎击之不中!”(《红玉》),没有杀掉酷吏,不解心头之恨的嗟叹,如在目前。这些地方,读之过瘾。当然,有神仙狐侠相助,伸冤雪耻,这不过是虚构的美好愿望,转念想到百姓真实的悲惨命运,不禁恻然。

《聊斋》的女性形象大多美丽而重情义,值得敬佩。也有少数不拘伦常,却生动可爱的形象。如《婴宁》中,王生拿出婴宁遗落的梅花给她看,以示相爱不忘,婴宁对他说:“这小物事,不值得珍惜,你若喜欢,待兄长走时,当叫老奴来,折园里一大捆花,负在肩上给你送去。”婴宁憨态可掬,天真可爱。又如小谢与同伴捉弄陶生,“近以左手捋髭,右手轻批颐颊。”(《小谢》)少女的活泼跃然纸上。

《聊斋》语言简洁典雅,有“月明高洁,清光似水”句。

在这寂静冬夜,读《聊斋》,看侠客斫杀鬼物,看雷曹感一饭之德,看狐仙女鬼两世情深,看异史氏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可浮一大白。蒲松龄真聪明人也,若不是这狐仙鬼神之事,又有谁来听他满腹牢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