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第二十一集观感(为什么说30集之后换了人间)

《人世间》是一部很深刻的作品,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社会巨变,沧海桑田,值得静下心来反复琢磨。

剧版《人世间》,阵容那是杠杠的,星光熠熠;开播以来,引起广泛的关注。

老实讲,《人世间》也没有逃脱30集的魔咒。感觉后半部简直“换了人间”。好还是不好,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确实不是原来的《人世间》了。

觉醒年代第二十一集观感(为什么说30集之后换了人间)(1)

应该说改编名著是件苦差事,越有名的作品越不好改。由于表现形式不同,同时又要兼顾观众的审美情趣和过审的考量,估计也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的无奈。

所以有必要用最大的善意和宽容来揣测改编工作。就象做菜,众口难调在所难免。无论改还是不改,无论怎么改,总是有人称道,有人苛责。

所以只说个人感受。

觉醒年代第二十一集观感(为什么说30集之后换了人间)(2)

30集之后,剧版《人世间》和原著之间,渐行渐远。差不多是用原班人马,来演绎不同版本的故事;也可以说故事的色系变了,原来的灰色调变得越来越暖和,可以预见离温馨的大团圆不远了。

这种变化,差不多是从水自流和骆士宾出狱后开始的。

本来早早归西的骆士宾,戏码越来越多了,企业也越做越大了。给骆士宾加这么多戏,想深化什么思想,表现什么主题呢?找不出答案,只能接受万能的网友猜测的,因为于震来演,所以加码。

觉醒年代第二十一集观感(为什么说30集之后换了人间)(3)

水自流活得越来越卑微了,成了骆士宾的马仔。谁有钱谁是爷嘛,这倒是符合当下的潮流。这处修改也不是一无是处,《人世间》以现实主义见长,剧版后半部明显在回避现实,但这一处改动,倒是现实到令梁晓声自愧不如。

周楠和冯钥的感情戏极大地强化了,一不小心还让人以为是青春情感剧。原著中周冯二人的感情只是一个引子,差不多几笔就带过了,当然引起了后续不少连锁反应;不曾想剧版两人还真的频频送秋波。

觉醒年代第二十一集观感(为什么说30集之后换了人间)(4)

要说《人世间》的主角,根本不是他们这一代人;更不用说他们这一代人的恋爱观了。感觉有点偏离主题。写文章最怕的就是跑题,但显然编剧撒丫子地跑。一脸的不在乎!

更令人想不通的是,似乎除了郝冬梅,包括周蓉在内的许多人,都不反对周冯之恋。对不对不知道;应该不应该不晓得。但毫无疑义的原著的设定是南辕北辙。熟悉原著的应该知道,周蓉、周秉昆知道这档子事,暴跳如雷,非常坚决地反对。

把冯钥写进清华更是有点扯蛋。冯钥不但没有继承周蓉的美貌,也没有继承她的才华,小时候成绩还马马虎虎,越大越成绩平平。考清华简直是痴人说梦。至于编剧为什么这么编,这要问编剧。或许,我是说或许,清华扩招了,想上就能上了。

觉醒年代第二十一集观感(为什么说30集之后换了人间)(5)

当然有加戏的,就是减戏的。

比如令人遗憾的是,对周秉昆人生有重大影响的白笑川不见了踪影。白笑川对于周秉昆,亦师亦父。如果非要去掉一个人,也应该是邵敬文,不应该是白笑川。但既然说的是《人世间》的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白笑川的爱人,周秉昆的师母向桂芳,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她年轻时本来是唱戏曲的,还是个名角;运动年代被打倒,从此永远地离开了舞台。她的遭遇和曲秀贞有直接的关系;当曲秀贞的丈夫马守常去世时,向桂芳来参加他的葬礼,两个见面时有一场戏,很是感人。也让人明白,原谅一个人比记恨一个人快乐得多。

觉醒年代第二十一集观感(为什么说30集之后换了人间)(6)

比较而言,剧版改得令人更轻松愉快。就好比你出门在外,打电话回家报喜不报忧!但报与不报,不知道为了什么,忧愁总环绕着你。

原著更加直面惨淡的人生。底层人民不能说没有梦想,但那也不过是活着,艰难地活着。他们最大的智慧就是苦中作乐。

个人而言,还是喜欢原汁原味的《人世间》,因为活着本来就不容易,故作轻松更让人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