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有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多大)

本文乃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原创,拒绝他人恶意转发(尤其百家号),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有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多大)(1)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有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多大)(2)

公元763年,腰斩大唐王朝命运的安史之乱结束。自此之后,大唐王朝其实正在走向衰败灭亡的道路。这其中,在最后肢解大唐王朝土地的一群人,就是唐朝后期割据地方,随时可能不听从号令的藩镇军阀。在这些地方的军阀头子,就是节度使。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有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多大)(3)

此时的唐朝节度使以经不是安史之乱前的地方节度使了。唐朝在一开始设立节度使职务的时候,节度使权力并没有像后来安史之乱以后,到了一个节度使可以一手遮天的地步,从最初的行政职能来说,节度使只是唐朝地方官员为官生涯的一个职务。某个官员在节度使的位子上待几年后,就可以被调任到中央去当高官。甚至有些节度使会成为宰相的候选人。而当叛乱发生之后,节度使的位置如今的从地方军队的最高长官,变成了地方从军权到行政到民政的独立国王。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有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多大)(4)

军权不言而喻,在公元763年之后,可以在地方兴风作浪,乃至是割据地方的藩镇,每一个军阀手中都有一支被军阀认为是可靠的武装力量。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中晚唐时候的牙兵牙将制度。地方军阀挑选从军队中再挑选出一些勇猛善战的士兵和将领,组成了军队就是牙兵。或者一些军阀不从当地的军队挑选精兵强将,而是直接雇佣一些胡人的武士,组成保卫自己的保镖集团。前者使用这种制度最成功的,那就可为是藩镇魏博镇。后者最出名的,那就应该属于唐朝宗室李锜的会下的那些“蕃落健儿”。李锜深知地方的一些军队不可能听他调遣,他手上的这支胡人组成的部队,作战能力自然强于当时地方的驻军。不仅给在场人的心理上造成不小的心理威慑。在现实中,一旦有某人违背李锜的意思,李锜甚至会让他手下这支部队,将此人杀死后,把死者的尸体全部吃掉。正是靠着这支私人武装,外加当地其他少量部队的支持,李锜公然打出了背叛唐朝的旗号。在所在的江苏扬州一带,分别派大将前去攻城略地。虽然李琦的叛乱以失败告终,但是在当时,节度使豢养牙兵的制度在各个地方都是极为流行的现象。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有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多大)(5)

河北三镇中几乎就是叛徒代名词的魏博镇,魏博镇可以在后来的历史中保持一百多年的独立情况。以至于魏博镇的那些牙兵牙将可以将节度使驱逐,甚至杀死。就是因为牙兵制度一旦失控对节度使而言,就是性命难保的定时炸弹。唐末的时候,魏博镇节度使,引朱温到魏博镇杀死魏博牙兵的原因就在这里。对罗绍威而言,真正的主人,是那些魏博镇本地士兵。话虽如此,在牙兵牙将制度形成对节度使也是一种巨大危险之前,各个地方的节度使能够称雄于地方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豢养牙兵牙将。不仅是豢养第一代牙兵牙将,就算是节度使被杀死或者是节度使离开,牙兵牙将的制度还会继续留存下去。罗绍威害怕魏博镇牙兵牙将的原因就在这里,如果一个节度使有能力控制的了手下的牙兵牙将。那形成割据地方的强大军事能力自然不在话下。但同时,一个节度使不仅不能讨得牙兵牙将们的欢心。或者是在同一时间,老节度使是去世之后,新上任的是因为年纪太小,藩镇的军队认为小节度使不会给他们太多利益的时候。就会寻找其他人来做节度使。就比如在唐朝元和年间的魏博镇节度使田弘正,他能成为魏博镇节度使的原因,就在于地方的军将认为小节度使不会为他们谋利。就那种关系来说,节度使可以控制军队,也就掌握了地方割据能力的前提。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有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多大)(6)

但即使这样,我们还是不能认为节度使所在的藩镇就是军阀政治。假设定义军阀政治就是军人用军事暴力的手段来控制地方的全部力量。就比如军人管制地方的户口人数,控制地方的全部资源。以此来作为自己发动对外战争的物资储备,哪还有些言之过早。从民政方面的角度来衡量,很难定性地方的牙兵牙将们和当地的百姓的关系。这当中就包括有牙冰,牙匠们可能来自于地方的老百姓,还可能包括有一旦的地方发生军乱,就比如士兵杀死节度使的事件发生,就很难保证地方的治安问题。前者的例子有,第一大魏博镇节度使田承嗣在割据魏博镇的事实发生后,田承嗣也知道自己将来要对抗大唐王朝,他也做了不少的对抗大唐王朝努力,这当中就有关于民政方面的内容,田承嗣首先核实当地的户口,也就是统计自己地盘内的人数。

了解完自己领地内的年龄段的情况后,他命令,将当地一些青壮的人编入军队中作为军队的士兵。一些老弱妇孺则留在当地耕种田地,为军队提供口粮。从这点来说,牙兵牙将属于当地人,他们的本职工作,首先保护的还可就是自己的家人。这在当时看来,牙兵牙将的制度,不仅是为节度使提供保护,也是公然抛开大唐王朝的民政制度。在那个时候,因为各地经过战乱,为了休养生息,也是为了恢复一些基建建筑,自然就需要不少的人力物力来操办。追溯更远,中国历史上的徭役也是官府调动当地居民为皇帝打工的事情,在古代,徭役很大程度上,就是九死一生的工作。就例如明朝时代的采木工程,宋朝的徭役甚至出现孙子离家,将祖母嫁人的丑闻。按照杜甫的《三吏三别》诗词的内容,战乱对唐王朝的底层结构破坏到地方无人烟的程度。河北三镇的居民还真是不需要为皇帝提供劳力,但同时,下面要说的危险也随之而来。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有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多大)(7)

在藩镇的形成割据的早期,节度使和地方军强的关系并不是铁板一块的形容。一些节度使就比如李宝臣,田悦等人。首任成德镇节度使李宝臣的晚年担心自己的儿子无法遥控的了手下的将领。就在自他死亡的前夕,将一些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大将全部杀死。虽然有出于维护自己儿子统治考虑,但是,这也激化他儿子与手下大将的矛盾。成德镇大将王武俊造反杀死李李宝臣的儿子,自封为成德镇节度使。第二代魏博镇节度使田悦,他和第一代节度使田承嗣的关系属于叔侄同宗,虽然田悦的继位是经过了田承嗣的安排,但田承嗣的安排,没有让田悦和田承嗣儿子们不产生矛盾。田承嗣的儿子田绪在酒后杀死田悦一家后,取得了魏博镇牙兵们的支持。在坐稳节度使的位置后,田绪继续大开杀戒。杀死不少和田悦亲近的大将。再往后,被乱兵推代为魏博镇节度使田弘正,他在同意乱兵的请求之前,就有一个条件。要是让他当节度使领导魏博镇的前提,就是要求魏博镇的士兵们不能发生军乱,一旦发生军乱,就会殃及无辜。很可能在每一次军乱的时候,牙兵们就会把地方洗劫一空。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有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多大)(8)

此外,还发生过地方军队与唐朝中央军的对峙,后来割据扬州的淮南节度使高骈,他就曾经在四川地方,将地方军将的家属全部杀死。后来又杀死不少蜀地籍贯的兵将。但从后来结果来看,在高骈镇守蜀地的一段时间内,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蜀地兵将变乱的事件。

在大唐王朝失去对藩镇节度使的任免权的之时。可以说,当地的节度使任命的行政权不再属于大唐王朝中央政府独有,一旦老节度使去世,向节度使的家人或者是地方的兵将就会拥戴一人当节度使,在形式上,这些人往往就会自称为留后。刘后其实就是节度使的过渡期的职务,另外,一些唐朝甚至的观察使,也相当于是地方的节度使,在他们死后,也会出现留后任职的情况。留后当节度使的情况,在历史中那就是数不胜数的了,田悦,田弘正,淮西三吴(吴少诚,吴少阳,吴元济),李惟岳,范晖等等一批人。都是在自己领地内的自行其是,或者就是一些其他藩镇的推力结果。话虽这样,从行政方面来看,割据地方的藩镇们还不一定就会拒绝,唐朝中央政府官员进入自己的地盘内为官,甚至就一些节度使,他们在事实上,虽然是地方独立王国的国王,却仍然在唐朝中央政府的高官任命名单上拥有一个很高的官职。被手下杀死的李师道,他本人在唐朝中央政府的任职的官职是司空。最早一代的河北三镇节度使,田承嗣,李宝臣都被唐朝中央政府封为王爵这一类的贵族。他们后代继续享受祖先的官职好处。后来让黄巢北上的高骈就在那时被封为高太尉。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有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多大)(9)

这还只是节度使们的头衔荣誉,在唐朝中后期发生了一系列动荡中,单从奖赏方面来分析,唐朝对藩镇的行政能力,也许是不能控制藩镇,但是可以从荣誉头衔上对让藩镇内部的一些兵将,还对大唐王朝保持有一定的向心力。也就是随意给地方人官职。唐德宗导致的泾原兵变中,就曾经出现过乱给官职的情况,在奉天攻防战中,天子一方也出现了粮食短缺和金银耗尽的境地。唐德宗大概是为了让自己手下兵将不会背叛自己,就拿出上千张空白的委任状给作战的兵将,换句话说,只要战争结束,打退了敌人,得到伪装撞了人就是有功的人,在战后,他们就可以得到相应的高官职务。这个手段,再后来还会继续使用。甚至用于就是对一些造反大军的笼络。黄巢与王仙芝在选择的矛盾上,就在于唐朝政府给予的官职大小。也就是给官的问题上,唐朝彻底激化了黄巢大军的动态。

安史之乱唐朝为何还有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多大)(10)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朝建立后梁。看似是新的王朝建立,在实质上,还只是唐朝藩镇的延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