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秋天的残荷(这是秋天中的秋天)

形容秋天的残荷(这是秋天中的秋天)(1)

秋天的三个月,分别是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合成三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望眼欲穿、目迷五色的三秋,还真应了多事之秋这句老话,缤纷里夹杂着平淡,繁华中平铺着收敛,热忱时藏匿着静美。

打立秋后,燠热与薄凉交织,残阳共寒烟一色。白露也好,处暑、秋分也罢,你来我往,一路逶迤,就没个正经秋天的样子。难怪东西南北滔滔汩汩,一直在赞美;唠唠叨叨,也一直在抱怨。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时不我待。一不留神一转弯,太阳由秋分降交点南下,到达黄经195度,秋家老五披挂着一个寒字,粉墨登场了。

形容秋天的残荷(这是秋天中的秋天)(2)

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分明秋天的节气,却堂而皇之妙用了夏日的“暑”字之后,又在二十四节气最早擢用冬日的“寒”字。多事之秋又一个妥妥的佐证。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这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标志季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与白露的露凝而白不同,寒露因为气温在继续往下走,野外的露水基本都凝结为霜形,大部分地区至此已呈深秋晚秋景象。

各种事物皆有它的极致。譬如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它们的极致。秋色是有梯度的,眼见得光阴一寸一寸地在树叶上行走,于是碧云天,黄叶地,层林尽染,依次留下一片橙红橘绿,枫丹松青。时维九月,序属暮秋,再叠加上蝉噤荷残,收毕敛实,这便是秋天里的秋天,也就是秋天的极致了。

二十四节气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段落;每一个段落,又分为五日一候;盖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凡七十二候应,都有感性的、具画面感的时候物候,点缀成一幅幅别致的画卷——

形容秋天的残荷(这是秋天中的秋天)(3)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寒露一候,鸿雁来宾。鸿雁就是大雁,从来就是物候观测史上重要的生物标识。举目蓝天大雁飞,会写字会唱歌,队伍整齐多么美。谁也不争先,谁也不掉队,一起飞过山和水。迁飞自白露启动,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到寒露渐近收尾,以季秋后至者为宾。目送归鸿,手挥五弦;鸿雁传书,沉鱼落雁。其文化内涵和象征寓意亦十分丰富丰厚。

盖寒风严肃,此飞物化为潜物也。又五日,寒露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忽而鸟雀都不见了,海边却冒出许多贝壳纹理色泽与雀鸟相似的蛤蜊。原来是鸟类变成了贝类。时节交替,生命并未凋谢,想飞有翅,翱翔于天;欲藏有壳,深匿于海。不过是变换了存在的方式。这种不确定性恰是浪漫生命观的本质所在。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再五日,寒露三候,菊始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何秋菊之可奇兮,独华茂乎凝霜。是说季秋之月,百卉凋瘁,芳菊始荣。且耐寒,经霜,根茎在泥土里能顽强越冬。故菊花赋赞其五美曰:圆花高悬,准天极也;纯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仙食也。

形容秋天的残荷(这是秋天中的秋天)(4)

老秋阴气始下,日照少了,雨水也稀罕了,花鸟草虫诸般生物越来越清虚疲惫。该飞的飞了,该睡的睡了;该谢的谢了,该歇的歇了。这是秋虫们用歌声一点点呼唤,再一点点送走的季节;有声有色的一年,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也就又快过去了。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变天节奏最快的,是寒露;气温跌幅最大的,是寒露;降水减少最多的,还是寒露。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着凉爽的过渡,那么,寒露则是凉爽向着寒冷的转折。

人与自然关系紧密,凡五脏六腑、七窍四肢、筋骨皮肉无不受到节气变化的影响。故天人合一的养生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身心交融的整体观,是实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总体指导思想。应物候而动,三秋养生要旨是遵循阴阳代谢的自然规律,主在防燥防风防寒防郁。具体到寒露,就是殷殷叮咛一句体己话:天寒了,要添衣。

寒露添衣加裤看似小事,还真含糊不得。从古至今,概莫能外。诗经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名列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也曾为换季添衣发愁: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苏轼呢,更是一感觉到寒气,就瑟瑟抖抖:子起寻裌衣,感叹执我手。

如今的人直白多了:转眼到寒露,冻得扛不住。一场秋雨来,翻箱找衣裤。若不穿秋裤,后果请自负。

也有编排糟蹋得文绉绉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默默穿秋裤。秋裤,秋裤,惊起一片鸥鹭。

衣带渐宽终不悔,套上秋裤暖暖腿。调侃莞尔,只为轻松一笑。不过得记住——

把秋衣下摆塞进秋裤里,把秋裤裤脚扎进袜子里。这是对寒露最基本的尊重。

形容秋天的残荷(这是秋天中的秋天)(5)

来源: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

作者:郝安

制图:付莎燕妮

编辑:柳香璐 石俊豪 冉开梅 全丽

形容秋天的残荷(这是秋天中的秋天)(6)

你“在看”我吗?

形容秋天的残荷(这是秋天中的秋天)(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