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二十四姓氏(二十八宿与上古姓氏----斗姓)

上古二十四姓氏(二十八宿与上古姓氏----斗姓)(1)

历史岁月荏苒,八千年以来,有多少历史故事湮没在岁月的长河中,留给人们诸多疑问。一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存在的事实,现今也依然如同谜境一样,仍旧或众说纷纭,或以讹传讹,或疑惑重重。今天我们就说一说上古姓氏的故事---斗姓。

斗姓同张姓一样,同属二十八宿之一。斗宿属玄武七宿的第一宿,星象组合状如斗而得名,古人又称其为“天庙”,是属于天子之星。斗宿在二十八宿里面的的动物图腾是獬(xie),按七曜(yao)木金土曰月火水顺序排位,斗宿排在木部,因此为斗木獬。

上古二十四姓氏(二十八宿与上古姓氏----斗姓)(2)

獬是什么动物?古汉字里是没有獬字的,獬是解字加部首为字,通解字,解的本义是一种像牛一样的动物,依据神话描述,獬有独角,像牛,身有长毛。二十八宿规律是每组前两个动物相似,中间三个动物相似,后两个动物相似。斗木獬和牛金牛相邻,獬应是像牛无疑。根据动物筛选,披毛犀的可能性最大,考古也有证据披毛犀与华夏上古人类共存过。

斗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分布以丹阳、南昌、彭城、江陵、长沙、宜城为郡望。斗姓、解姓都应追溯至斗木獬宿部落,当今姓氏源流解读的斗姓,基本都是到商周时期,这远远不够,中国姓氏还得往上溯源。解字当姓讲读(xie),本来这个字就是xie字,也符合二十八宿姓氏规律。

前文讲述鬼金羊时已经提到魁隗氏炎帝一族崇拜北斗星,北斗为魁杓之星。斗宿也是玄武宿之首,可见斗宿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旗帜的旗字,《说文解字》解读为“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熊虎曰旗”。本文此处观点是有熊氏称谓起源于最早战旗的诞生,随着战争人数不断增加,指挥战斗成了一个难题。随着黄蚩之战深入,双方开始采用战旗,以号令士卒。黄帝以熊为旌旗标志,以北斗星导航,指挥了一场持续数年的大战。蚩尤的蚩字应解读为虎,下山猛虎,上古时代虎为虫属,大虫即老虎,山东有称虎为大虫的习惯,《水浒传》里也有例子。尤的甲骨文形象为执耒耜(lei si)农耕的人。蚩尤应解读为善于农耕又彪悍如虎的酋长。有熊氏的确切来源应该是黄帝族首用熊为旗号指挥战斗,蚩尤首用虎为旗号指挥战斗,因为至少“熊虎曰旗”是有据可查的。

有熊氏可以和北斗星有关,但不一定代表黄帝是斗木獬部落所出,正如炎帝与鬼金羊部落同宗,但不代表炎帝出于鬼金羊部落。不过斗木獬一定是炎黄组织体系里非常重要的一个部落。

上古二十四姓氏(二十八宿与上古姓氏----斗姓)(3)

斗也是量具,其造型就是北斗半围合的形状,时至今日民间仍有量具斗的踪迹。杆秤的发明与北斗星也有必然联系,北斗星的星名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和摇光。杆秤的秤杆称衡,秤砣称权,秤杆标记称星,提纽为枢,枢纽,其名称皆源自北斗星。老秤十六两制,有传说是由北斗七星加上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位再加福禄寿三星组成,一共十六两,公平自在心中,缺一两损福,缺二两损禄,缺三两损寿。炎黄时期应有一次统一度量衡的里程碑,并且是依据北斗星来统一的。杆秤交易时讲究不偏不倚,在中国不偏不倚谓之“中”。交易时人们常说:“你看看中不中?”(当然是翻译成现代语言,当时语言种类不详,但也有口语和雅言之分。)对方一看公平,就说:“中,中中。中了。”这大概就是河南人说“中”的起源。

上古二十四姓氏(二十八宿与上古姓氏----斗姓)(4)

那么早期定居中原的人有那么多外迁的,怎么没有把这个语言习惯带向全国各地呢?这就要考虑到这几点情况,第一外迁的基本都是贵族,平民是没有多大能力长途跋涉的。外迁是没有多少把握下也不得不迁移的,说白了是逃亡,避免被俘当奴隶或被人祭祭祀或被囚禁。第二贵族平时不会去市井买卖,不使用杆秤,想想今天,使用杆秤的也是街边摊贩,坐办公室的也不会去使用杆秤。第三有雅言和口语之分,贵贱之分。贵族决不会容忍市井语言在贵族间流行。第四差异歧视是人类共性,与周边族群不同的弱势群体不可能保持自己本来风格,会主动被强势文化所同化。第五是留下来的大多都是平民或奴隶,只有他们才会原地保持语言习惯。

权姓、衡姓与北斗星有必然联系,但是这里不采纳权姓、衡姓出自斗姓,没有直接证据能证明。

本文观点:由斗木獬部落直接发展而来的姓氏是斗姓、解姓,斗姓解姓的吉祥物是犀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