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1)

内容提要

1、语文改革对语文学习提出了什么新要求

2、“大语文”大在哪儿

3、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4、母语学习是易是难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2)

▲ 谈话现场

【王悉源】:近些年语文学科备受关注,也出现了非常多和语文相关的热词,比如“经典诵读”“大语文”“整本书阅读“等等,这些热词对语文教育来说是否真的很重要?比如“大语文”,我们在谈论“大语文”的时候,究竟在谈论什么?它是否预示着语文教育的某种倾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自身核心特点在哪里?它究竟要培养孩子什么样的核心素养?

今天我们就和爱哲团队的语文老师们一起来聊一聊对这些话题的理解。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3)

1、

新高考对语文教学

提出什么新要求

【王】:现在高考改革已经是大趋势,除了高考的语文命题方向在变,语文的教材也在变。我们以前经历的那些应试经验,现在来看已经不太合时宜。

这样的新形势,对于语文教育或者说语文学习者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我们各位老师可以谈一谈。

【许】:当下的语文改革,确实形势可以说是越来越紧迫。进行中的语文改革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从上而下,从教材的内容看,是以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为切入口的,这也是它的突破点,促使语文从之前的那种工具化向人文化的方向去转变,而且还有体制的护航。

比如说在教材上面的改编,还有语文分值的提升,以及高考题型在人文化方面的比重的倾向等这些方面,都做出了一些努力,让语文学科在个人、社会的发展,还有整个国家的发展,有了一个连接,我觉得转向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池】:现在语文教材的变化以及考试方向的一些调整,大家都能关注到。但是说实话,我觉得可能意义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大。

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语文学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科,语文素养的提升,即使我们的教材和考察方式是最好的,也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素养的提高,有赖于大家的日常阅读和思考,课内的语文学习只是提供了语文学习很少的一个方面

在工具应用的方面,低年级的老师们教会了我们拼音识字造句,可能那个时代的老师们对我们的工具性的影响是最大的。那么到了高年级之后,我们理想当中的语文教学应当是有很多阅读的成分,有很多基于课堂这种组织形式的讨论、思辨、思考,语文老师应当更多在这些方面做引领。我们对于课本的依赖性本身就不应该很大。

所以说无论课本做什么样的调整,我们希望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语文课程改革到什么程度上,我们如果能尽早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包括了对诗词和古文的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我认为这才是一个人的人文素养提升的根本方法。

语文学习的特殊性,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样的学科特点给我们新教育的学校其实是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度来实施更加开放、更加强调自主阅读的学习方式。我们非常确信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以及我们说得功利一点,在将来的高考当中或者是其他的语文方面的考试当中,我们所能获得的收获应该也是最大的。因为我们提升的是能力。

关于语文内部的这种调整,无论力度多大,我觉得都是不够的。我们不是说认为语文课本编得很差,而是说它再好也不够,我们大家还是应该放开眼光,放开胸怀去阅读、去思考、去思辨,这是我的看法。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4)

▲ 罗丹老师在给孩子们读书

【罗】:我主要接触的是低龄段孩子,我觉得在整个语文学习当中,低龄段孩子的基础需要打扎实,再从低往上,一直到高考,它都是一个最基本的基石。

语文教材我觉得如果是作为识字的一个部分,或者是一个工具的话,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还是需要注意平常的阅读和积累。识字的基础打好之后,才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现在低龄的语文教学,除了教材之外选用的一些绘本,都在识字基础上会有一些互动的问题,小朋友也会通过绘本,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锻炼思考或者是表达的能力。

【许】:像池老师和罗老师所说的语文基础核心素养,依靠长期的积淀和积累,这当然是我们的理想状态。对于整个当下的教育来说,如果国家有这样的一个风向标的转变,可能会带动更多的人有意识或者是不得不去做。因为大家都知道之前基于应试教育和竞争攀比,讲求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从来就没有想到语文的一个人文性的问题,就是语文教育丢掉了“人”,所以现在是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当然我们最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池老师和罗老师都从不同的角度做了一些建议,我觉得这个也是爱哲可以继续为之努力的。

【王】:是的,就像刚才罗老师和池老师谈到理想中的语文教育它应该是什么样子,但高考的意义我认为可能更多的是在于它会对现实的教育有一个引领。

高考风向标的转变,可以促使现实的语文教育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往更好更理想化的的方向去,这本身我觉得其实就是它最大的意义。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5)

▲ 尽早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人文素养提升的根本方法

2、

“大语文”大在哪儿

【王】:老师们提到的理想中的教育,其实我们现在有一个热词叫做“大语文”,很多机构也在做“大语文”,我很想听听各位老师们对于大语文的“大”是怎么理解的,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什么样的?

【许】:我看过一个资料,“大语文”概念的提出是在80年代初,在语文报上面一位主编提出来了这样一个概念,它的“大“,我们的理解就是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他们应该是相对等的,同时语文作为一个教育的载体我觉得它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与时俱进的,而不是仅限于书本教材。

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考分,它是一个人生必修的课程,刚才罗老师他们都谈到了要发展人的思维,这也是从“大语文”这里能够开启的,所以语文学科它的人文性,我觉得是要强调的部分,这也是一个它的“大“。

【池】:“大语文”是一个名目,现在在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媒体发达的时代,大家都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把它叫做“大语文”、“真语文”、“生命语文”这样有各种各样的名目,但是可能在提出这些名目的时候,有他们所主张的一些强调的方面,但是无论他们强调什么内容,其实都是应该包含在语文这个学科其中的应有之意

我们喜欢立一些名目,然后来强调一些什么东西。如果我们做好语文分内的这些事情、本应当做好的所有的事情,其实不用再提什么“大”什么“真”什么“生活”,我们对这样的名目都觉得是需要耸动一下大家的听闻引起更加的重视,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也都是正向建设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语文基本的内涵都吃透了,会发现不用立新名目,包括我们现在占比分比较重的古诗文这些部分,这本来就是我们应当做的,这是我的一个认识。

如果实在要强调一下的话,对于我们以往这个课内语文教育来讲,我们要多一些古代诗文的这种积累形成语感,然后增强阅读的能力,引起阅读的趣味,以及课内名著的这些内容,希望我们大家把它作为一个指向,能够依据书目去读那些书,而不是读完概论,读完选段就结束。

只要我们坚持阅读,坚持输入,那么识字的问题、写作的问题,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量的阅读,包括现代文,包括诗文,这些没有足够的阅读量的保证,没有足够的输入,我们的词汇是贫乏的,写作是没有一个榜样的,这个思想也是很浅薄的,只有我们持续进行这样的输入,我们去发现语文字的、词的、诗的表达的各种各样的趣味,那么我们这个学科就会学得非常富有勃勃生机,然后我们真正的人文素养也会提升起来。

【许】:池老师说的跟国家这个课程标准提出来的语文核心素养都是一致的,就是我们的“大”是根据现状,“小”是它的窄化,比如说一本教材,它的这种浅薄和贫瘠来说的,但语文本意上就应该是丰厚的深邃的,我们是自然而然养成的,所以它是有一个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概念。

另外像语文的一个核心素养,我们都知道从语言的这种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以及审美的这种鉴赏和创造,最后到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才是语文的本意、它本来的样子,但是关键是在于我们在落实的过程中,大家都是以考试考分为主,所以最后它变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罗】:我觉得某些大语文可能会有一些流于形式上面的有趣,例如学习一个古人所创作的诗,然后他的背景、他的生平可能会在课程设计上去做很多的补充,但是在补充的时候却忽略了对本体的诗的创作理解,可能会流于一些表演或者道具,这样就把诗词本身的这种美淡化或者是给抢夺走了。

所以语文这种本体性的功能,我觉得在学习当中还是需要注意的,还有老师在讲授的时候,侧重于哪一方面,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6)

▲ 王悉源老师和她的学生

【王】:语文老师们在这方面还是很有共识的。

【池】:我之前去主持一个成人的古代汉语学习班。虽然有课本,但是我讲的时候增加了很多比较丰富有趣的内容。基础内容并没有做置换,但增加了很多内容,能够引导大家去发现其中趣味,去获得一些文化的启示的内容。

然后有个学员就质问我,说我们学习要求很低,只要我们通过相关的职称考试就可以了,你不用讲这么多。

我说我是这样想的,你要吃饱这是你的基本要求,但是我把饭做得又好吃又好看,然后让你吃饱,这个是错的吗?

语文学习它就是这样的,你越把它做得那么窄,好像是很有针对性,但其实整个学习效果会很差。但是如果我们有比较高明的指向,放开阅读量,放开我们的精神,放飞自我地去学习,将来的成绩一定会很好。

语文不像其他简单的工具性学科,你在课内把有限的东西学得非常充分了,考试一定会考好。语文这个学科它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如果我们的能力提高之后,应付一张试卷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你在真正的语文整个生态系统当中去认识了字,认识了词,学会了表达,学会了思考,其实考试的考察范围是有限的。

【王】:刚才老师们讨论了关于大语文的问题,其实我们就讨论到一个语文的本体性上。在我看来语文现在有被窄化的趋势,其实我认为也并不是说有意的窄化,而是我们没有区分清楚语文本身和语文教材、课标之间的区别

语文并不等于我们的语文教材,不等于我们的课标要求。因为我们的课标和教材其实是面向全国的,所以必然不可能代表我们最理想的最高的一个标准。

所以我想从这个角度上的话,其实它可能是一个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这样的一个差别。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7)

▲ 正在上语文课的爱哲学生

3、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王】:我还想说一点,其实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一个面向,每个学科都在提供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比如数学,在数学这个学科里面可能万物都是由数组成的,在音乐里面一切都是可以用声音来表示,是被音乐化的,它是律动的节奏的音符化的一个世界,在美术里面是线条和色彩的世界。

语文其实提供了一个视角,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语言系统,而不只是工具性的,像刚才许老师提到的,它同时是审美的、是人文的,这是我们语文的一套独特的表示系统。我们其实也是关照生活、关照现实世界的,从这个角度来想,语文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地方在哪?这个问题我想抛给各位老师,语文真正独立于其他学科、能够带给孩子的一个核心素养是什么?

【许】:大家都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语文是语言文字,然后是历史、文学、文化,好像语文是包罗万象的,比如大家经常会说文史不分家,也就是语文真的非常大。那么,基于语文的核心素养,就是经由语言,到修辞,然后再到整个的文化,这一个个层面的逐渐递进

我们一再强调从阅读开始,每个阶段的各种阅读,不同年龄段孩子喜欢的一些形式,那么接下来就是说如何来落实语文的核心素养。

教材真的只是语文的资源之一,不能把它看成是全部,我们可以再想想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学家)的教育学,是明确提出有第二套大纲的,那么我们基于教材、基于整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整个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个需要,以及一个人成长所需的背景,我们可以开发出另外一整套新的教材。就是说外延很多,涉及到很多领域,我想在这一方面池老师是比较有感触的。

【池】:语文有各方面的用途和各种层面的趣味

语文的拼音和识字,是包括语文在内的各种学科开始全面学习的基础。我们学会了这种层面的工具之后,开始了阅读,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身也是开展一切学习的基础。而我们在各种接受信息的方式当中,从文字当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这可能是一种最主要的提取信息的方式。据目前我们课内学习的形式来看,可能文字还是最主要的载体。

如果我们能力不断得到强化和磨砺,那么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和能力。那么能力提升之后,我们慢慢进入文本,然后获得了趣味。这个趣味有文学的趣味,有生活的趣味,你会成为一个内心世界丰富的人,有感受力的人。我们在具有这样的感受力,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不是一个非常无趣的人。

基于这样的学习这样的趣味,然后我们的思想的深度也会得到加强。比如说我们要理解一个人,理解一篇作品,我们肯定要去联系他的时代背景,他的思想来源,那么我们对于其他的文史类的学科都是有涉及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跟其他的思辨能力和一些学习方法是共同伴生的

那么进而再进到诗词方面的话,诗歌是一个母语的文学形式的精粹,我们作为一个说汉语的人,要学会去体察母语最美的这种艺术形式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8)

▲ 爱哲学生诗歌作品

那么基于此,你的审美境界、情感表达、思想也都会附带着获得提升。无论是任何学科,我们都要接触历史,都要接触古代的文献,那么我们文言文的学习能力,决定着你能不能很快突破语言的障碍,去面对一个有3000年历史的文本资料的丰富矿藏,如果你没有办法接通资源会很可惜,这个资源对于我们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说这就是语文的所谓用途和作用。语文可以说不像其他学科,可以是无边无际的,但是语文的学习又应当是阅读,要享受阅读所带来的趣味。如果我们能在低幼阶段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那么对于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全面的学习以及整个人生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那么对付那一张小试卷,就是水到渠成迎刃而解的事情。如果我们把人生都局限在一张方方的小试卷上,那么其他这些大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罗】:我前段时间教孩子们一首诗,诗里是一只小蚂蚁,捡到了一片叶子,它在上面咬了三个洞,然后把叶子然后通过邮递员递给了小虫子,小虫子看到这三个洞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然后小虫子也咬了三个洞。

其实前面的小蚂蚁咬的三个洞代表的是“我想你”,然后小虫子咬的三个洞代表是“看不懂”。

所以文字一方面传达情谊和理解对方的意思,有的时候又是起到传递的工作或者是一种桥梁。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9)

▲ 罗丹老师在给低年级学生讲解绘本

【许】:确实语文是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学科,因为它是了解世界的一个工具,而且是发端性的,像数学等所有其他学科都要依赖于它,那么这个工具的学会使用的起点,应该也是带着趣味的,所以池老师强调从小养成这种阅读习惯。

读什么、怎么读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像我们当下的教育,一年级就要去学拼音,我们已经反对了12年了。现在改也是改得有限,依然是在考试中各种限制。

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首先最吸引他的可能就是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因为我们整个人类的发展也就是一个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经由这个故事来体验和认识世界,来掌握一些工具。那么这个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罗老师会给大家读这样的一些儿歌。儿童的小诗也非常有趣的,这些都是对低年龄段孩子一种非常好的兴趣的激发和引领。

所以,我觉得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并不是那么硬硬的、干巴巴的,我们可以经由故事进入阅读,经过不断的反复的滚动的这种阅读来识字。拼音这种符号性的、机械性的东西,对孩子来说确实是非常有杀伤力的,所以我们是非常要注意一个尺寸的把握。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10)

▲ 低年龄段孩子需要兴趣的激发和引领

【罗】:我这两天正好看到孩子们在学英语的ABCD,然后如果按照部编教材的上册,前面有一个识字,后面就是用拼音在学,学a、o、e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个混淆,可能在同一个字母发两个音的时候,这种转变对于他们刚刚去接触也是有一些难度。所以有的地方会是高年级再去接触拼音学习,后期再去识字。

【许】:拼音只是一个识字的工具,而且不是必然的。所以说孩子的认知像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家)所说的,是由具体的生活经验的感知,然后再到慢慢图示化,最后才抽象出来符号化,所以是这样的一个认知和生命的发展规律。

我们一旦违背了规律,使用僵硬的硬塞硬灌,实际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大的伤害。这个国家现在已经注意到了,所以在教材上面把拼音教学也滞后了,这是一个虽然有点迟,但也是可喜的进步。

【王】:我现在在带三年级的孩子,有个孩子之前是在家自学,所以没有学拼音,但是这个孩子的识字阅读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他现在遇到的最大障碍可能就是如果要去公立学校参加考试的话,拼音是不过关的。

【许】:所以这就是当下语文教育的一个非常矛盾的困境,我们到底是要以什么标准去看一个人,我们最终把这个人放到整个人生这样一个很长很深广的角度来说,你最终对他的期望是什么?所以评价标准也要进行改革。

【池】:另外一个方面,有些是技术问题,例如这个孩子有足够的阅读量,心智足够发达,比如说暑假一个月就让他专练拼音,我相信他很快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好多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不能够把它过度上纲上线。我们如果很容易就能把它解决掉,那自己想办法解决就好了。

因为这样的一个考察它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教育是一个很公共的东西,包括我们所谓的课本的设定、教材的编写、考试的方式、它是一个很公共的东西,它保障的是一个基本的东西。

如果我们有了足够的识字量,语文拼音的学习是一个辅助性的工具。

【罗】:就在今年暑假,有一个小朋友都三年级了,他的拼音不太好,基本的音是会读的,然后他通过看字,比如我的信,就知道是怎么读的,知道这个字怎么读,然后反过来再去读拼音。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11)

▲ 许玲玲老师在给学生们上24节气诗文课

【许】:所以我原来做新课程实验和改革的时候,有非常清晰的一个体验。之前我们从K班到一二年级,带着孩子大量读故事和绘本,孩子们特别喜欢,每天要开辟出一节语文课。我们先是把绘本的上面的字全部给抠了,然后讲故事来吸引他,然后第二遍把字给还原,我们来一起去读,就是让他去反复地滚动识字,但是并不教学拼音。

学生基础好的话,一般我们是在一年级下或者是二年级,我们才把拼音教学拿过来,我们做一个穿越拼音王国的游戏。一般有一个月我们就把那些拼音全都解决了,而且孩子们一年级以后,他们的识字量已经非常惊人了。

另外还有一个我们当时的心得,就是基于教材里的识字的编写,还是蛮有梯度的,我们基于这个教材做一些字源识字,我想池老师天天都在解字,首先我们原来的字是象形文字,那么我们把这些汉字从甲骨文开始的整个字源的发展过程展示出来,让孩子来感受这个字初创时候背后的故事。

所以带着这样的一个兴趣和探究,孩子们对字就有了一些感觉和感情,而不是生硬的符号化的一种教学

所以有很多种方法来教识字,而不仅仅是拼音。如果真的是为了考试,说实在的,哪怕从二年级开始使用拼音,那么到小学六年级还有好多年都可以反复来练习,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王】:对,其实大家刚才谈到的这个问题是有一个设计的手段和目的的问题,我们学习拼音它其实只是一个手段,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在评价的时候,会把这个手段作为一个最终的目的去进行考察。

所以在我们教学的时候,包括家长在去关照孩子学习的时候也要注意,我们需要有一种以终为始的心态,而不只关注某一个局部

【许】:确实要把人生拉长,很多家长的焦虑从学前就开始了,我看到了被焦虑所捆绑的各种家长,一方面是受急功近利的大环境影响,但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自己确实对整个教育的不够了解、理解,以及对自己所想要的东西不明白,所以才会造成这些短视。而这些短视带来的危害,大家都已经看到了。

所以这也就是我们这些学校、我们爱哲的价值所在,爱哲就是需要从这些地方做突破口,给孩子一个舒展的自由的学习成长环境,让他在这样的一个积淀过程中去学习。其实那些东西孩子都能够习得,但我们绝对不是用生硬的、填鸭的、训练的、枯燥的方式去教学,让孩子受到伤害,如果最终一个人都没有了热爱世界的这种心和能力,他人生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王】:对,教育一定是一个慢功夫,不管什么时候,我们用匠人的心去雕琢孩子,那才能够得到最好的效果。有的时候我们的心态如果略微有些浮躁,我们可能就容易一叶障目。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12)

▲ 爱哲高年级学生们在进行整本书阅读

4、

母语学习是易是难?

【王】:语文其实还有一个最独特的地方,它是我们的母语,和刚才罗老师提到英文学习还是很不一样的,虽然都是语言,作为母语学习,语文在不同的家长那里,不同的孩子那里,他的反应就非常不一样。

有的人会认为这个太简单了,因为我们从生下来开始,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每天都在学语文,我为什么还要到学校去学语文?但是有的人会觉得语文太难了,写作好难,阅读理解好难,识字好像都好难。我想知道一下各位老师们怎么看待?

【许】:这个是母语和一个文化学科的区别。就是说你会说这门语言并不代表你真的是经过一定的科学精确的训练,掌握了这门学科的奥妙。

人的学习也是经历了三个阶段,这是怀特海(英国数学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说的,就是说经由浪漫的感受到精确的学习,再到综合的应用

不论我们学汉语还是他们学英语,我们在这种环境里面,你会说这种语言并不代表你就能够理解这种文化,因为它背后还有很多系统的知识性的东西,它是需要你积淀积累,而且需要你去理解,需要你去探究,所以还有一个内化,这就是语文学习的后面的核心素养上的问题了,你得仔细了解基本的语言功能,你还有思维的提升,还有审美的创造,还有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所以说这些都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教育的目标就是这样的。

【池】:还是我们刚才讲的话,大家每天每个人家里都会做饭,然后把自己喂饱,但是同样的菜品,是不是大家做的口味都一样呢?像我这样高温消毒的水平,弄出来的饭和大厨做出来的是一样吗?一样的料,是不是觉得我们做出来的和那些大厨做出来的相比,他们做的那么好吃?

语文这种母语日常的使用,一般的都可以了,甚至都不用受教育,我们在社会上都可以习得。

但是我们学习的层级是不一样的,一个字儿我们这么写,哪怕写错了,大家也能看明白。但是首先你要把它写精确,然后如果想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的话,你得知道这个字,它的发展变化的源流是为什么?这么写在构字的时候古人是怎么想的等等问题,那么这样的话你学习的内容就丰富起来了。

这些诗词你觉得十几个字念完了背完了,有什么用?作为母语的一个最精粹的这种文学形式,我们诗词当中承载了审美教育、文化传承。像诗词学习的话,没有一个200首以上的积累,你很难形成对它的语感。

这个语感是什么东西呢?它是一种非常神秘的,非常终极的一种趣味,这个东西只能靠量来磨砺才能获得。虽然我们说得比较玄虚,但它又是切实存在的,就像两个人的感情一样,你说你表面上看产生了什么新的东西吗?没有,但是两个人处久了,日久就生情,这样的一种感觉。

大语文有哪些特征(语文真的是巧立名目吗)(13)

▲ 池玉玺老师所做主题为《汉字常识与传统文化教学》的演讲现场

你要跟各种各样的事情建立一个更加深度的链接,而不是一个泛泛之交、点头之交,而是你能够形成跟它的深度链接,在这样的链接当中获得了无穷的趣味,对于这个世界有了你更加深刻广阔的感受,这样才是学习的目标,要不然我们所有的学科都不用学习。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空着手也不至于说完全就饿死,但是从知识学习来讲的话,要对自己有所要求,而且你越深入,越有一定量的积累,你就越会发现语文学科的各种妙处,从它的字到它的词、诗文、整个的思想都有它的无穷趣味。浅表的学习、浅尝辄止是远远不能获得的。

【许】:所以语文其实我们浅了说,是我们的语言家园,但是往深了说,它又是上升到了非常高的一个水平,它是科学的或者是哲学的,或者是整个非常广泛的领域,是需要有专门训练的,所以为什么我们在高等教育里面大家都会涉及到语言文字,那么唐宋文学还有古汉语文学它就细分了,是因为每一个领域都要有精确的一个训练,当然最终的指向是属于人文学科。

我们普通人会说母语,这只是说明你学这种语言、这种学科对你来说有了一个先天的优势。

刚才说到了学英语的问题,其实语言的学习它的整个渐进规律是相似的,那么基于母语的学习,它就像人的生物本能,你的反应是非常自然的,所以你在母语环境里面去训练思维、去训练你整个的各种表达、独立性和审辨性,我们认为这个就是人的一种本能,你是避免不了的。

为什么母语要为先,外语第二。我们学习外语就相当于是像你刚才说的,它就是作为一门语言,我会说了,可以和不同语种的人去交流了,它才是一个真正的交流的工具。但是这背后你的思想,整个文化的文明的这种东西,它一定是基于你的母语学习来积淀完成了

当下大家从小拼命抓英语,但是有时候忽略了母语,但是这样做你是跟孩子的本能对抗,请问最后你到底能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王】:能感受到许老师对这种状况深切忧虑。刚才其实大家都聊到语文是有非常好的一个延展性,它可以很浅、非常的基础,基础到甚至作为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我们都不用学,我们就只是做个交际的工具也可以,但是它也可以有非常高的一个延展性,可以有无穷丰富的内涵和意蕴

对语文边界和无穷趣味的一个探索,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

很高兴能和爱哲的几位语文老师一起探讨和语文相关的话题,之后我们也会就语文的其他一些热点的话题,进行系列的访谈,欢迎各位持续关注。今天我们的对话就到此结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