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养子曹芳继承皇位呢(为什么选择养子曹芳继承皇位呢)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国最终被司马懿的后人司马炎所取代。就魏国的皇帝来说,曹叡可以说是居于转折地位的,在曹叡之前,司马懿还没有掌握曹魏的大权,但是,在曹叡之后,司马氏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大权,并最终取代了魏国。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景初三年(239年),曹叡病逝于洛阳,时年三十六岁,庙号烈祖,谥号明帝。在曹叡去世后,其养子曹芳即位称帝。不过,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那么,问题来了,曹叡为什么要传位给养子曹芳呢?

为什么选择养子曹芳继承皇位呢(为什么选择养子曹芳继承皇位呢)(1)

首先,对于魏明帝曹叡,之所以传位给养子曹芳,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基本上都夭折了。在《三国志》等正史中,记载曹叡有三子。其中,长子曹冏,出生时间不详。公元226年,曹冏被曹叡立为清河王,同年去世。考虑到曹叡在公元226年为22岁左右,所以,曹冏去世的年龄应该不会超过8岁;就曹叡的次子曹穆来说,公元228年被立为繁阳王,一年后就去世了,其年龄应该也在10岁以内;而就曹叡的三子曹殷,史料记载他的的生卒年为(231年 - 232年),也即不到2岁就夭折了。

为什么选择养子曹芳继承皇位呢(为什么选择养子曹芳继承皇位呢)(2)

在第三子死后,曹叡也绝了再生子嗣的念头,于是就领养了两个儿子,一个是曹洵,一个是曹芳。由于子嗣凋零,迫不得已,曹叡只能从宗室中寻找继承人。值得注意的是,魏明帝曹叡并没有从曹丕的后人中寻找继承人,而是选择舍近求远,抛开自己的侄子,寻找宗室的旁支来继承自己的皇位。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曹叡这么做的原因,应该就是希望避免养子的父辈影响到皇权的继承。如果是亲近的曹魏宗室,因为本身地位就较高,很可能影响到养子即位后的皇权。而宗室旁支的话,则几乎不存在这一风险。

为什么选择养子曹芳继承皇位呢(为什么选择养子曹芳继承皇位呢)(3)

在选择养子上,魏明帝曹叡先后寻觅到了远支的侄子曹芳和曹询,曹叡从小将他们养在宫中,而且选择隐瞒他们的出生来历。就这两位养子的来历,曹询的亲生父母在史料中均没有记载。至于之后继承皇位的曹芳,祖父疑为任城王曹彰,父亲疑为任城王曹楷。其中,就曹芳的祖父曹彰,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公元235年,曹叡封曹芳为齐王,封曹询为秦王。不过,在这两位养子之间,曹叡最终选择曹芳来继承皇位。

为什么选择养子曹芳继承皇位呢(为什么选择养子曹芳继承皇位呢)(4)

最后,对于曹叡选择曹芳,而不是曹询的原因,应该和他们的身体状况存在一定的关系。就魏国来说,曹丕作为开国皇帝,本来会有一番作为,没想到在40岁就英年早逝。至于曹叡自己,也是三十六岁就病逝了。由此,在临终之际,曹叡选择了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曹芳。与此相对应的,在曹叡去世后的第五年,当时年仅13岁的秦王曹询就去世了,这也验证了曹询身体状况较差的观点。至于曹芳这位皇帝,于泰始十年(274年)病逝,终年四十三岁。不过,就曹芳来说,在位期间没有阻止司马懿独掌大权,更是被司马师废为齐王,成为三国时期魏国第一位被废的皇帝。

文/情怀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