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最大攻击距离(最高奖励是一支自来水笔)

“您当年为什么参军?”小姑娘问。

“我有国仇家恨!”老人声音洪亮,字正腔圆。

这个问题打开了老人的话匣子,讲起了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往事。他叫蓝永安,身着军装,头发黝黑,精气神十足,完全看不出已是88岁高龄。

坐在蓝永安身旁,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的,是3位20岁出头的姑娘,她们都长发披肩,面容姣好,不时还会针对感兴趣的话题追问几句。她们是提前列好问题,想好拍摄内容,有备而来的。

春节期间,奉贤区西渡街道开展“红色寻访”初心故事采编活动,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分组上门,拜访老知(支)青、老战士、老英雄、老模范、老乡贤等先进典型,将他们的经历写成文章、拍成视频,并汇编成册、公开发布。活动一经发布,响应者众。

“蓝爷爷说话很有感染力,让我更坚定了参军的想法。我二爷爷也参加过抗美援朝,是首长的贴身警卫,两个堂哥都是军人,受家人影响,我从小就很想进军营。”卢玉青是来蓝永安家采访的志愿者之一,这个西安姑娘在上海戏剧学院读大四,虽然今年是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但有缘遇到一位军人老前辈,她觉得意义非凡。

走,去参军

蓝永安家在紫菊新苑,腊月二十八这天,卢玉青、周莹和姚梦婷这个三人小组早早就到了。一进老人家客厅,几张黑白照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照片里有架大飞机,几个小伙子飒爽地站在飞机旁。

战斗机最大攻击距离(最高奖励是一支自来水笔)(1)

“抗美援朝时我是仪表员,人们说仪表是飞行员的眼睛,确实是这样,罗盘看方位、水平仪看飞机上升、下降、俯冲的状态;转弯仪看飞机左右转弯的角度、坡度……”蓝永安指着年轻时笑容灿烂的自己,讲道“这些照片是50年代拍的,那时大家都说,小蓝整天笑嘻嘻,现在小蓝成了老蓝,好些老战友也都没了。”

蓝永安1933年出生在山西大同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他刚17岁,在大同中学读高一,目睹父亲无缘无故被日本宪兵队打成残废,听到美国飞机已经轰炸到了丹东,他便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军入伍,进入空军第八航校学习。

“别只是听我说,你们多吃点。”老人早早准备好了橘子和核桃,还细心地夹开,招呼孩子们边吃边聊。他的记忆绵长而有序,就这样徐徐打开了自己一生的长卷。

“您在战场上对哪件事印象最深?”姚梦婷问,她是土生土长的南桥镇人,在七宝实验小学做语文老师。老人坦言,他不在一线战场上,没有炮火擦耳的那种危险,但他对冬天的冷印象深刻。

1952年1月,蓝永安随空军第十五师进驻辽宁安东(今丹东)大孤山一线机场。时值寒冬,下雪时这里的温度低至零下30度。“我们分散住在老乡家里,睡的是地铺,早晨洗好脸,毛巾对折晾在外面,一会儿就冻成了‘硬板’,拿下来一折就断,一条毛巾变成了两个半条。”

做为战机地勤仪表人员,他们要守在飞机旁待命,每天天亮以前,必须保证战机处于全部完好的战斗状态。“那会儿年轻,瞌睡劲也大,穿着工作服、披着军大衣,坐在起落架边上就能睡着,有时醒来觉得屁股冰凉,睁开眼一看,怎么坐在冰上了,原来是睡着之后下雨了,大衣棉裤下面全湿了,结起了冰。”

战斗机最大攻击距离(最高奖励是一支自来水笔)(2)

有一次,他进座舱内排除氧气漏气故障,不能戴手套,拆装氧气减压器时,左手扶着减压器,右手拧螺帽,左手的4个手指紧靠在氧气导管上,铜质的管子温度很低,等到故障排除了,回头一看,靠导管的手指上起了一排水泡。“就像镶上了一圈珍珠,”老人还举起左手比划着,笑呵呵地说,“以前知道烫伤会起泡,不知道冷也会起泡,这算是亲身体验了一回。”手、脚、耳朵受冻后,只能用雪搓或用凉水冲,用热水冲或者烤火都会溃烂,这也是战友告诉他的经验。

捐,都捐掉

“我自己立过两次三等功,还有些得奖的小册子。”蓝永安说着,转身回到房间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装满了他的各项荣誉——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他们机组取得了击落敌机10架,击伤4架的辉煌战绩,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集体二等功各一次,后被命名为“李世英中队”。

周莹是卢玉青的同学,她们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她举着相机,拍得很认真,将镜头拉近到蓝永安胸前的勋章上,请老人挨个介绍。“这两个是赴朝慰问纪念章,这个是参加工程机务工作30年以上的纪念章,这两枚是朝鲜政府军功章……”

战斗机最大攻击距离(最高奖励是一支自来水笔)(3)

周莹在做记录

“您当年为什么要入党?”“那时在战场上,我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很有限,要为国家和社会做点有价值的事情,要让这辈子别白活,参加共产党,为伟大的事业而奋斗,就不白活,就是这么简单!”蓝永安说起,当年战斗英雄打掉5架敌机,最高奖励就是一支自来水笔。那时不管是参军还是入党,都源自心底的信念,与人生观相关,所以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老伴去年离世,蓝永安调出了她当年的入党志愿书,上面写着“中国共产党是历史上是最好的党,是真正为人民的党”,老伴家境贫寒,小时候被家人从苏北用扁担挑来上海,生活一步步好起来,她对共产党心怀感恩。

“开春我要把老伴的骨灰带回老家。我自己的话,2018年就办了遗体捐献,器官、身体,能捐的都捐掉,反正这100多斤,十几岁就交给共产党了,走之前再做最后一次贡献。”姑娘们听得有些动容,周莹提出要给老人拍张照片,蓝永安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战斗机最大攻击距离(最高奖励是一支自来水笔)(4)

卢玉青继续问道:“您对新生代的年轻人,有什么寄语吗?”蓝永安开口就说“要爱国,一定要爱国!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我们倡导的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像有的国家是靠侵略、霸占、强权来谋求自身发展的。我们现在在一些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比如航天、5G上,已经领先世界了,可按人口平均来说,还落后很多。但一代强于一代,我们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好。”

这话从老人嘴里说出来,有种别样的铿锵。

听卢玉青说很想当兵,而且一直在积极健身,为入伍做准备。蓝永安鼓励她,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怕吃苦,还给她支了很“潮”的招数:“你跟学校武装部部长说,你是军人世家,非当兵不可,你要记住,得经常找他,要反复说,还可以在朋友圈@他,用你们年轻人的话来说,这叫‘制造存在感’。”

这边的访谈结束后,于薇同时收到了当天其他几组的反馈,她是活动的组织者,在街道团工委工作。西渡街道人口结构多元,是郊区的“小小地球村”,外来人口7万多,占了实有人口的70%,老知(支)青和老英雄的数量也很多。于薇说:“我一直都想做一个汇编,记录老人们的红色芳华,这次招募志愿者,也是鼓励年轻人向老年人学习。”

自从活动被团市委推送后,她几乎天天都在接电话,初高中生、大学生、机关单位的年轻人都来咨询,有人带着妹妹,有人拉着同学,还有人即使来不了现场,也想参与线上的编辑工作,一共报名了40多人,反响之强烈,远超于薇的预期。听到大家收获颇丰,她很开心,老人的故事可以被记录下来,被更多人听到了。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刘雪妍 题图来源:从左至右姚梦婷、周莹、蓝永安、卢玉青

本文照片均刘雪妍摄

来源:作者:刘雪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