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中学时光加长版(高中时代我的花样年华)

何涌泉1961年我考上了哈尔滨市第四中学哈四中的前身是30年代建立的知行师范,1946年成为共产党在全国建立的第一所中学李鹏委员长的母亲赵君陶曾在知行师范任教1999年李鹏为哈四中题词:“把哈四中办成培养新世纪人才基地”,称赞哈四中是“颇负盛名的重点中学”文革前四中的高考升学率在全市名列前三甲,确实不虚此名我所在的高一四班有13人进京考入清华等重点大学,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回忆我的中学时光加长版?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回忆我的中学时光加长版(高中时代我的花样年华)

回忆我的中学时光加长版

何涌泉

1961年我考上了哈尔滨市第四中学。哈四中的前身是30年代建立的知行师范,1946年成为共产党在全国建立的第一所中学。李鹏委员长的母亲赵君陶曾在知行师范任教。1999年李鹏为哈四中题词:“把哈四中办成培养新世纪人才基地”,称赞哈四中是“颇负盛名的重点中学”。文革前四中的高考升学率在全市名列前三甲,确实不虚此名。我所在的高一四班有13人进京考入清华等重点大学。

1961年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留在记忆中的除了饥饿,更多的是朝阳、青春、勤学、快乐、向上……

学习,孜孜不倦

当时最大的乐趣是学习。

初中我学的是英语。高中开的却是俄语。教俄语的薛老师,为18名英语生开设了补习班,每天放学后一堂课,包括周日,补习生早自习晚补课,拼命恶补,一学期下来我们都跟上了正常教学进度,期末考试我得了92分。为此薛老师奖励给我一套苏联风景明信片。当然老师一分钱补课费也没有,那时只讲奉献,想想现在的一些老师,把补课当生意做,甚至强买强卖……

我们班同学们自发组织了好几个课外学习小组,我参加了哲学学习小组。每周活动一次。除了哲学还学习时事政治。中苏论战的“九评”,我们小组都在班长周毓昌家收听了,他家有一台电子管收音机。每次收听后还要讨论一番。学习的重点是政治课课本和报刊上登载的相关问题。小组成员每次政治考试都打满分。那时我们才15、6岁,便关心政治,以天下为己任。看看现今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政治盲”,却是电脑、网络“玩家”,时代不同了。

文体活动,丰富、疯玩。

体育课除了课堂内容,学生还可以选修体育项目。有冰上项目、田径、甚至击剑、摔跤,我选的是太极拳。看着体育教研室墙上挂着的花剑、重剑觉得很神秘,很羡慕;太极拳我坚持练了几十年,治好了我的神经衰弱。我们班有两位插班生刘志远、孙丕江,是八一速滑队退役的运动员。孙丕江是速滑全国冠军孙红霞的弟弟。我同桌张和君是哈市青年冰球队的专业球员,每天上午来上课,下午回冰球队训练、我们班的同学经常去看冰球比赛,给张和军加油。有这样的专业高手带动,我们班的同学都喜爱冰上运动,学校滑冰比赛,我们班每次都取得好成绩。

最难忘的是每年班级的迎新晚会,期末便到了年末,考试结束,新年到来,别提大家多轻松、多兴奋了。每个班级先要布置教室,桌椅沿着墙排成一圈,中间是演出场地,桌子上摆着糖块、瓜子、冻梨、冻花红等食品,黑板上用彩色粉笔写着、画着美丽的祝愿,玻璃门窗贴着彩色剪纸,黑板前面的讲台桌上堆着每个人密封着的新年礼物。除夕夜晚会开始,同学们先向老师致敬、致谢、祝福、祝贺,然后节目开始。每个人都有节目和才艺展示。刘志远和一位外班来“客串”的女生合作的二重唱《逛新城》,张万敏唱的民歌接近专业水平。最高兴的时刻是排队到讲台上抓礼品。不管抓着谁的、是什么礼物都会带给你惊喜。 30年后四中校庆,同学聚会,张万敏唱了一首《驼铃》让大家心动、伤感,回忆起高中时代的迎新晚会。

还有“大手笔”,每年的国庆游行,四中的荷花舞、一中的孔雀舞方队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四中的大合唱管弦乐伴奏,气势恢宏荡气回肠,是每年的保留节目。不过荷花舞我无缘参加,那是女生的专利,大合唱我有过“滥竽充数”。

当时的校长郭宪章提出了“五、一、一”教学制,即5天上课,一天劳动、一天休息。此教学法被市教育局在全市推广。我参加的劳动是到学校机械加工厂跟着工人师傅学车工,看着卡具卡着的加工件被车刀一圈一圈切削,被高温烧成蓝色的铁屑像菊花瓣一样翻卷盛开兴奋得心花怒放。

欢乐的学生宿舍

四中的学生宿舍在学校附近的一条小街上,一座灰色的二层欧式小楼。一楼是门厅、门房、茶炉室。我的寝室在二楼一个阳面大房间,同寝十来个人。午休和晚上就寝前是一天最放松、最欢乐的时刻。住宿生各年级的都有,同学们互通信息,调侃、八卦,宿舍成了欢乐场。那时正值大饥馑年月,同学们饿得面黄肌瘦,萎靡不振,这一刻的精神会餐让人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学校食堂早晚给每人一个烧饼一碗稀粥,午餐两个烧饼一碗菜汤,要知道我们15、6岁正是长身体“胃无底”的时候呀。有位同学满清贵族出身,爱新觉罗氏,汉姓赵,爷爷辈从北京迁来。他的话题大部分是满族风俗,爸爸叫mama,妈妈叫Nene;描述他家祖上传下来的官服、官靴,顶戴花翎,宝剑;讲满族小吃:火锅、酸菜、血肠、烤肉…… 听得大家口流涎水饥肠辘辘,可还是爱听他的长篇连载。一位鞠姓同学是初中部的一年级小豆包,像个小猴子,爸爸是道外区的领导,他来学校住宿是爸爸让他锻炼自理自立能力。他有时从家里带些食物分给大家吃。有一次他带来一个大红萝卜,像切西瓜一样切开请客。他有一支小气枪,我装上一块萝卜皮,开玩笑朝他开了一枪,结果把他脑袋打了一个包,我都吓傻了,可他人小气量大,反过来安慰我。学生宿舍是我们的“少年之家”呀。楼下小街上有几个妇女摆上缝纫机缝穷,我们的衣服破了就请她们缝,优惠价只收几分钱或免费,还要搭上布头线脑,真像妈妈一样。(接下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