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为什么叫伏天(汉字解密伏夏天为什么又叫)

武汉素有火炉之称,一到夏天,气温遽升,热浪滚滚,尤其是7、8月份的时候,白天往往直逼40度,晚上呢又潮湿又闷热,人们彷佛都身处在蒸笼之中,这段时间我们就叫它三伏天。老人们都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那么,为什么热天要叫伏天呢?这个伏和热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伏字。

夏天为什么叫伏天(汉字解密伏夏天为什么又叫)(1)

伏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像一个低头的人形。这个字一开始和夏天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反而和冬天联系在一起。甲骨文中有一篇卜辞,将东南西北四方神灵和风联系在了一起。其中说到“北方曰伏,风曰役”。也就是说主管北方的神叫伏,北边的风就叫役风。为什么叫伏呢?冬天气温低,天气冷,人也好、动物也好,都会藏起来,不出来活动。你看大家很冷的天在外面走,是不是会缩着脖子,抱着身体,蜷缩在一起,就像这个伏字的字形?所以,甲骨文中的伏意思就是藏伏、趴伏。

夏天为什么叫伏天(汉字解密伏夏天为什么又叫)(2)

金文中的伏,形体从象形字变成了一个会意字,左边还是一个人的形状,右边加了个形符犬,也就是把一个人和一条狗合起来表意。对这个字的解释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说狗善于趴伏在地,隐藏起来,伺机伏击敌人,人在隐伏的时候,也跟狗很相似;也有的说这是一个人在前面走,后面一只狗跟着,扑上去一咬,人就被咬趴下了;还有个解释人带着狗一起,趴在地上等待猎物。其实不管哪种说法,这个字形的意义都是指向人俯下,趴下,和甲骨文差不多。先秦文献里的伏很多都是这个意思。《礼记·曲礼》中说“坐毋箕,寝毋伏”,前一句是说坐的时候不能伸腿。当时人们还没有发明椅子,所以大家都是直接坐在席上,坐的时候可以跪坐,就是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也可以盘坐,像我们现在的盘腿,但是不能把腿伸到前面去,超过自己的膝盖;后面一句寝毋伏是说睡觉不能趴着,不能让胸部、腹部接触床席,这样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 当然,现在我们也不提倡趴着睡,这只是出于健康的考虑,完全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和礼仪无关了。

夏天为什么叫伏天(汉字解密伏夏天为什么又叫)(3)

小篆的伏字承续了金文从人从犬的字形,变得规整和美观。

夏天为什么叫伏天(汉字解密伏夏天为什么又叫)(4)

隶书和楷书在小篆的基础上更加符号化了,和我们现在的伏字一样。《说文解字》这样解释伏字:“司也,从人从犬。”司和伺相同,也就是伺机的意思。潜伏在旁,伺机而动,伏字就引申出了隐伏、埋伏的意思。《老子》著名的辩证法观点“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就是说祸事隐藏在好事之中;好事又是祸事的源头,好坏之间相互转化,没什么一成不变的。

夏天为什么叫伏天(汉字解密伏夏天为什么又叫)(5)

伏还可以解释为伏兵,《曹刿论战》中曹刿为什么要等到下车看到敌军的车辙印乱了,战旗东倒西歪才去追击敌人呢,因为他说“夫大国者,难测也,具有伏焉!”那些大国是很难估计的,恐怕会有埋伏。古代还有一个词叫“伏莽”,这是当时的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常常使用的蔑称,为什么这么称呼呢?莽是野草,常用来指山林,《易经》中有一句话,“伏戎于莽”,就是说把军队、人马埋伏在山林草莽之中,伏莽就是从这来的,指代民间不正规的军事力量。

夏天为什么叫伏天(汉字解密伏夏天为什么又叫)(6)

三伏天的伏也是从其本义引申出来的。根据中医的说法,夏天天气太热了,阴气被阳气压制,所以就被迫藏伏在地下,大家也都待在室内,不出去活动,像藏起来了一样,所以藏伏之意就引申出了隐伏避暑的意思,人们又根据历法,把阳历七八月间,一年中最热的那段时间叫做伏天,意思是这段时间太热了,大家都隐伏在家,别出去了。伏天分为三段,分别叫初伏、中伏和末伏,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秋分后的第一个庚日结束,一般是三四十天左右。

下期预告:

从明天开始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万献初将为您解读自然系列的汉字。第一讲——自然,自然的自为什么是一个鼻子的象形?自然与文化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汉字解密,不见不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