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水漫金山寺(刀刻百年皮影春秋)

#2021我为河北文旅代言##激情冬奥相约河北##2021头条带你看河北##2021就看国际庄#

一块驴皮拿在手里,经加工、落样、雕刻、上色、装订等多道工序,变成一个活灵活现的影人。纯手工制作的皮影工艺流程繁复,是一门传承了数百年的古老技艺。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有一户人家,皮影雕刻技艺已经传了四代人,这就是王店子村邵家。

皮影水漫金山寺(刀刻百年皮影春秋)(1)

精美的皮影作品。

42岁的邵秋来,从童年时期就看着爷爷、父亲雕刻皮影。“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看皮影戏是农村主要的文化生活。”邵秋来说,不论皮影班子到了哪个村,都特别受欢迎。

从邵秋来的太爷爷开始,邵家就以皮影雕刻为生。薄如蝉翼、动如脱兔的皮影都是纯手工制作,工艺流程繁复,制作出一件作品至少要刻3000刀。

皮影水漫金山寺(刀刻百年皮影春秋)(2)

在阳光的折射下,皮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从16岁开始,邵秋来便拿起了刻刀,开始学着雕刻皮影。家里墙上、窗户上,贴满了他刻的影人。白天,大人们给他提出修改建议,帮助他提高;到了晚上,邵秋来躺在炕上,拿着自己刻的影人,对着灯光翻来覆去地摆弄,嘴里哼着影调,不知不觉进入梦乡……祖辈留下的宝贵遗产——皮影戏,就这样深深地植根在他的梦里,他的心里。

皮影水漫金山寺(刀刻百年皮影春秋)(3)

皮影制作看似简单,其实对制作工艺水平要求十分严格。

为了熟练掌握这门技艺,邵秋来夜以继日地练习基本功,常常雕刻到凌晨两三点钟。指尖起了血泡、手指关节红肿粗大、腰酸脖子疼,他也全然不顾。后来,邵秋来又辗转北京、唐山等地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刀工有了飞跃性进展。

多年来,邵秋来雕刻了无数件作品,受到众多好评,其皮影雕刻作品造型美观、工艺精细,成为皮影雕刻技艺集大成者。

皮影水漫金山寺(刀刻百年皮影春秋)(4)

邵秋来选用坚固耐用、柔韧性好的牛皮进行镂刻。

多年的设计、雕刻实践,邵秋来的雕刻技术日臻成熟。说起皮影雕刻来,他谈兴甚浓,不知不觉间,向记者传授了许多皮影雕刻的专业知识——皮影中的人物分阳刻和阴刻,面部多为简练明快的线条,身体及头部装饰部分则以复杂富丽的纹样构成;整体人物线条要体现曲直的对比效果,人物身体、四肢呈直线,面部及服饰又加入曲线,显得优美、精致、有美感;皮影人物的服饰也因人而异,不同的身份,人物服饰被点缀以不同的花纹装饰图案,如官员用松、鹤、福、寿团花,武士神怪用人字甲、鱼鳞甲,这样才能丰富人物形象。

皮影水漫金山寺(刀刻百年皮影春秋)(5)

色彩鲜亮的皮影。

“这些年,看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了。”邵秋来的语气有些低落。他说,以前父辈主要为皮影班子雕刻,到了他这一代,皮影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品。订购的人倒是不少,北京、上海等地都有,但都是作为摆设、装饰物品。“怎么说呢,现在大家的标准就是,要外行人一眼看出是皮影,内行人还不能挑出毛病。”邵秋来说,前一阵儿他雕刻了一套京剧《三岔口》的人物形象,对方非常满意,痛快地给了2200元钱。“钱不少,但我刻了8天,平均一天也就两三百元钱。”邵秋来说,这门手艺不能养家糊口,闲时他就外出打工。

作为“皮影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邵秋来表示他会继续学习探索,与时俱进设计新的影人形象,把皮影雕刻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